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案例名称流动的组织血液科目初中生物教学对象七年级提供者王婉蓉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立足于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必需依靠循环系统的运输功能才能实现鹰扬的交换。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知道血液的组成。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看课件,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能力目标:1、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 通过小组成员交流汇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
2、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了解献血和骨髓捐献对于挽救生命的意义,认同义务献血和骨髓捐献,关注生命,关爱他人。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七年级这段时间正处在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没大问题。2、学生入学第一次接受这门课程,七年级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3、七年级生物课生物学术语和生物实验技能较多,教师的教和学生学都容易陷入重视记忆,轻视实验。4、知识梯度是渐进,大部分学生能跟上。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等经历,对血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学生大多不知道血液的成分与功能。因此,要重在采用多种手段引导
3、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情景;重在设计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的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质疑,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4、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情景导入1 用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说过的一句话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2 过渡语:输血对人类有重要意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倾听文字,讨论输血的意义,推断血液的作用。教师使学生通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观
4、察血样标本1. 认真观察试管1(加入抗凝剂)和试管2里的家畜血液,发现什么现象?2. 结合实验,提出问题:加入抗凝剂的家畜血液的分层现象,思考如下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l 试管中的血液分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3 归纳、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位于试管1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和交界处的白色物质,统称血细胞。4.过渡血细胞又包括哪些组成成分呢?我们看一下血常规化验单。观察并回答:试管1里的血液出现分层现象,试管2里的血液凝固了。观察和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回答问题: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不一样。 两部分,上半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5、约占血液容积的55%,下半部分是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液体,约占血液容积的45%。在交界处,还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 倾听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血浆1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试管1中的血浆,它有什么特点呢?2.观看课件血浆成分示意图,通过饼状图,你能否了解血浆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呢?3.水在血浆中占有这么高的比例,与血浆的功能有什么关系?4 课堂讨论:l 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是输鲜血还是血浆? 严重的贫血病人,救治时,如何输血?观察、回答特点:淡黄色,半透明液体。观看、思考,回答主要成分:水(90%)、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含氮废物等(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动 组织 血液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