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监测方案及应用.docx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监测方案及应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隧道施工监测方案及应用1隧道监测的目的和意义隧道施工中的监控量测是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地面车辆以及沿线建筑和管线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监测目的大致分为:(1)掌握监测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地表沉降,地上建筑物沉陷等。(2)掌握围岩在施工中的动态,控制围岩变形,指导施工作业。(3)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准确性,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验证支护结构效果。以便及时确定施工对策和措施,以确保安全地施工。(4)校核地下工程理论计算结果,为理论解析、数值分析提供计算数据与对比指标;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保证隧道既稳定又经济。通过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
2、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工法本身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2隧道监测内容隧道监控量测的工作内容总体上有地层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包括支护体系的沉降、水平位移和挠曲变形)、支护结构的内力监测(包括支撑杆件的轴力监测和围护结构的弯距监测)、地下水土压力和变形的监测(包括土压力监测和孔隙水压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深层土体位移监测、基坑回弹监测)、建筑物或桥梁的变形监测(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倾斜监测和裂缝监测)、地下管线变形等监测。3工程实例3.1工程概况三叉岭隧道位于既有西宁车站出站,进口端里程为DK192+160,出口端里程为DK197+860,全长5.7
3、公里。隧道在进口端DK192+160-DK193+528段穿行于湟水河阶地地表下,埋深约1225m;自DK193+528左右进入北山山体,穿行于三叉岭中。3.2工程环境三叉岭隧道洞身穿越一低中山山体,地势上隧道进、出口两端低而洞身部位高,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可达100m以上。该山体脊部高程约2548.7m,进、出口段地面高程多在22602300m之间。3.3隧道围岩分级根据隧道洞身岩性特点及地下水发育情况对隧道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级别划分见表1。隧道总长5700m,其中级围岩长1330m,占23.33%;级围岩长1840m,占32.28%;级围岩长2530m,占44.39%。3.4监测项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施工 监测 方案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