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名词解释.pdf
《生理名词解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名词解释.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王实甫一、绪论 1.内环境:再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生理学上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到细胞的生存。2.稳态:在机体的调节下,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生理学上称之为稳态。3.神经调节:指通过圣神经系统的活动,对各组织、器官和系统所进行的调节。4.体液调节:指机体内某些细胞产生特殊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或体液的运输,到达各自的靶细胞,从而引起这些组织细胞发生相应的反应。5.神经-体液调节:由于内分泌腺本身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体液
2、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通路的延伸。二、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 1.液态镶嵌模型:膜由液态的脂质双分子构成基架,膜中镶嵌有各种功能不同的蛋白质,负责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转运、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等;细胞膜上的糖链绝大多数裸露在膜的外侧面,形成细胞表面的特异标志。2.单纯扩散:小分子脂溶性物质以物理学上的扩散原理,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做跨膜运动,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称为单纯扩散。3.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时,需要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协助,称为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有两种方式:一是载体;二是离子通道。4.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
3、些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或者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其物质转运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5.cAMP: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某些 G-蛋白兴奋受体后,激活了腺苷酸环化酶,使胞质中的三磷酸腺苷生成cAMP。cAMP 使无活性的蛋白激酶 A 转化为有活性的蛋白激酶 A,最后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6.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使细胞的第二信使。在某些 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的情况下,由细胞膜内的磷脂酰肌醇转化而来。三磷酸肌醇通过使内质网释放钙离子,后者再与钙调蛋白结合,使细胞内一些酶的活性发生改变,进而改变细胞的功能。7.化学门控通道:一些化学物质可以与通道蛋白质的亚单位上的特殊位点结合,结合后引起
4、通道蛋白的构型发生改变,而使通道开放。8.电压门控通道:指的是通道的开放与关闭与通道所在部位的膜两侧的跨膜电位改变有关,当膜电位改变时,可引起通道蛋白的构型发生改变,而使通道开放或关闭。9.兴奋性:指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0.兴奋:指组织或细胞受刺激而发生可传播的电位变化。11.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细胞。12.阈刺激:引起组织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这个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它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重要标志。13.绝对不应期:在组织接受前面一个刺激而兴奋后的一个较短时间内,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使其再次兴奋,即任何刺激均“
5、无效”,这一段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14.阈电位:细胞在接受刺激后,膜电位必须除极到某一临界值时,才能在膜上引发一次动作电位,这一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三、神经系统的功能 1.调质:是指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它能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2.突触: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仅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相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3.电突触:电突触其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是两个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两层膜间的间隔只有 23nm,连接部位的神经元膜没有增厚,其旁轴浆内无突触小泡存在,连接部位存在沟通两细胞胞质的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这些通道而传递电信号
6、。4.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当神经冲动抵达曲张体时,递质从曲张体释放出来,通过弥散作用到达效应细胞并与其受体结合,使效应细胞发生反应。由于这种化学传递不是通过经典的突触进行的,因此称为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5.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使突触后膜对钠离子、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局部除极化。此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一种局部的超
7、极化电位,使胞体不易爆发锋电位,而表现为抑制。是突触后膜对氯离子通透性增加而形成的。8.突触后抑制: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抑制,这种抑制过程称为突触后抑制。9.传入侧支性抑制:是指在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10.回返性抑制:是指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去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抑制性神经元兴奋后,其活动经轴突反过来作用于同一中枢的神经元,抑制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
8、11.突触前抑制:通过轴突-轴突型突触使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而导致突触传递的抑制称为突触前抑制。12.中枢延搁:兴奋通过中枢部分比较缓慢,称为中枢延搁。这主要是因为兴奋越过突出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这里包括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和递质扩散等环节所需的时间。13.后放:在一反射活动中,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发放冲动,这种现象称为后放。后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间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是产生后放的原因之一。14.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想象称为牵涉痛。15.脊休克: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的
9、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不出现,结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等。16.运动单位: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运动单位的大小,决定于神经元轴突末梢分之数目的多少,一般是肌肉越大,起运动单位也愈大。17.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此成称为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腱反射,也称位相性牵张反射;另一种为肌紧张,也称紧张性牵张反射。18.脑电图:是指临床上在头皮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法来管擦皮层的电位变化,记录到的脑电波。19.非条件反射
10、:指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按生物学意义的不同,它可分为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这类反射能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与种系生存有重要的生理意义。20.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它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条件反射较非条件反射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复杂变化的生存环境。21.锥体系:一般是指由皮层发出经延髓锥体而后下达脊髓的传导系。由皮层发出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虽不通过延髓锥体,也应包括在锥体系的概念之中。22.锥体外系:皮层下的某些核团(尾核、壳核、苍白球、黑质、红核等)有下行通路控制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活动,由于它们的通路在延髓锥体之外,因此
11、称为锥体外系。23.胆碱能纤维:凡是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24.胆碱能受体:是指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存在的能和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接受物质。25.自发脑电活动: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具有生物电活动,因此大脑皮层经常有持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为自发脑电活动。26.条件反射的强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强化。27.屈肌反射:脊动物皮肤受伤害性刺激时,同侧肢体屈肌收缩,伸肌弛缓,称屈肌反射。其意义为可避免伤害性刺激,具有保护性意义。28.对侧伸肌反射:当刺激强度加大时,可以在同侧肢体发生屈肌反射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伸直的反射活动,称为对侧伸肌反射。对侧
12、伸肌反射是姿势反射之一,具有维持姿势的意义。29.搔爬反射:刺激动物腰背皮肤,可引致后肢发生一系列节奏性搔爬动作,称为搔爬反射。搔爬反射依靠脊髓上下节段的协同活动,是节间反射的一种表现。30.第一信号系统:是对第一信号(具体的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31.第二信号系统:是对第二信号(抽象的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32.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是指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大脑皮层上某一局限区域引出的电位变化。33.语言优势半球:当发生各种语言活动功能障碍时,在一般运用右手劳动为主的成年人中,其
13、大脑皮层损伤经常发生在左侧。这种左侧大脑皮层的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的现象,反射了人类两侧大脑半球功能是不对等的,这种一侧优势的现象仅在人类中具有。34.波阻断:人类脑电图的波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睁开眼或接受其他刺激时,波立即消失而呈现快波,这一现象被称为波阻断。35.僵直: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间接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僵直,这被称为僵直。36.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叠体(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成为去大脑动物,去大脑动物由于脊髓与低位脑干相连。因此不出现脊休克现象,很多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可以完成,血压不下降;而在肌紧张活动方面出现亢
14、进现象,动物四只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被称为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主要是伸肌紧张性亢进,四肢坚硬如柱。37.姿势反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紧张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例如状态反射和翻正反射等。38.环路:由脊髓运动神经元发出兴奋时,梭内肌纤维收缩,增加肌梭的敏感性,则可增加肌梭的传入冲动,从而使运动神经元兴奋,梭外肌收缩,这种过程称为环路。其意义是是肌肉维持于持续缩短的状态。39.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是牵张反射的一种类型紧张性牵张反射。肌紧张的意义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15、是姿势反射的基础。40.假怒:在间脑水平以上切除大脑的猫,常出现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亢进现象,并张牙舞爪,如同猫在搏斗一样,故称之为假怒。41.僵直: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敏感性提高而传入冲动增加,转而使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提高,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僵直,这称为僵直。四、感觉器官 1.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体内的,专门接收内外环境刺激,并将刺激转换成生物电能的结构或装置。2.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各种感受器都有自己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只需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3.感受器电位: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被转换成感受器细胞或传入神经末梢的膜电位的变
16、化。4.感受器的编码:将外环境刺激所包含的信息转换到新的电信号系统之中。5.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刺激在持续作用的情况下,传入神经纤维的冲动发放频率开始下降的现象。6.简化眼: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的一种与正常眼折光效果相同,但更为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模型,称为简化眼。7.视敏度: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能看清物体的最小视网膜像的大小。8.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一种神经反射。9.暗适应:人从亮光处进入暗室时。最初看不清任何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恢复在暗处的视力,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10.视野: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是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该眼的视野
17、。11.听阈:在极安静环境中,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最低强度。12.微音器电位:耳蜗接受短声或短纯音刺激后,在耳蜗或其附近结构引导出的一种交流性质的电变化,它的频率和波形与接受的声波完全一致。13.眼颤动:前庭器受到过度刺激后,眼球规律性地向一侧缓慢移动,然后快速返回眼裂正中的眼球特殊运动,称为眼颤动。14.近点:人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这种距离表示眼的最大调节能力。15.色盲:眼缺乏对某种或某几种颜色的分辨能力的现象。五、血液生理 1.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故称细胞外液为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维持相对稳定。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18、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2.渗透性溶血:红细胞在低渗的 NaCl 溶液中破裂而释放出血红蛋白。3.渗透脆性:红细胞对低渗 NaCl 溶液的抵抗力的大小,用以表示其脆性。4.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5.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6.趋化性:中性粒细胞向炎症处细菌释放的化学物质移行的特性。7.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后的出血在几分钟内自然停止的现象。8.出血时:从刺破血管开始出血到自然停止的这段时间。9.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10.凝血时:血液自离开血管到出现凝固(出现纤
19、维蛋白)的时间。11.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血液中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mm)表示其沉降的速度。12.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溶液。13.内源性凝血: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管内的血液中。14.凝集反应: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相对应的抗体相遇时,红细胞凝集成簇。15.血清:凝血块紧缩释放出的淡黄色液体。六、血液循环 1.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这种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2.窦性心律:指在窦房结所控制下的心脏节律性活动。3.异位心律:指由窦房结以外的心肌潜在起搏点所引起的心脏节律性活动。4.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
20、传导速率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为房室延搁。5.期前收缩:心室肌被一次额外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因该次兴奋和收缩是在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来之前,故又称早搏或期前收缩。6.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7.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8.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9.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排出量,简称排出量。10.心排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排除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排出量,即心排出量。11.射血分数:每搏排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12.心指数:一般是指在安静和空腹状态
21、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出量。13.心力储存:是指心排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14.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15.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达最高值称为收缩压。16.舒张压:心室舒张,动脉血压降低,于心舒末期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17.平均动脉压: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18.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19.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20.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21.等容收缩期:心室肌收缩,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这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 名词解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