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乡化建设研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态城乡化建设研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城乡化建设研讨.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态城乡化建设研讨近年来,为更好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土地使用集约程度,学术界和决策者纷纷加大了对城乡统筹理论的探讨和实践。其中较为明显的表现为实践理念从过去的侧重新农村建设向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推进双轮驱动转变。而无论是在新农村建设还是农村区域城镇化推进进程中,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都是其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国家对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缺乏统一的规范,各地因自身条件不同,在建设方式、建设主体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规划建设的实施过程中,也因缺乏调研、保障机制、不同利益群体诉求机制以及地方财力吃紧等问题,难以实施。本研究以江苏省东台市为例,通过对其历次中心村建设回顾以及对实施效果的追踪发现,虽然
2、地方政府曾先后两次力图通过规划的手段加快市域内村镇整治和现代化建设,但收效甚微因此,本文在对以往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梳理分析,以及对不同利益主体和相关部门实地调研和走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更好地指导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1理论综述:城镇化与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农村各项体制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在上级政府大力支持和村、镇两级政府和机构的积极参与下,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域,并涌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农村地域发展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13。农村城市化也因此在我国整个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与此同时,
3、原有的城市化理论模型已经无法清楚的解释新时期的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模式也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转向政府主导和“自下而上”自发式并举的双轨城市化模式4,5。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已有研究中出现了农村城市化/城镇化两个概念,但均关注的是发生在农村地域上的变化,只是侧重点不同,有学者对其进行了分析,将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归入乡村城市化的范畴1。近年来,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周国华等在农村聚居模式的研究中指出,国家新的战略思想的提出,农村聚居模式的形成、演变及调控要求从人地共生、城乡统筹、地域协调、社会和谐等多角度研究6。虽然农村居民点属于乡村地理学研究范畴,但在城镇化战
4、略及城乡一体化宏观背景下,农村居民点/聚落问题愈加趋于综合性和开放性,并越来越受到政策/规划和经济因素的影响。陈美球等从乡村城镇化落后于非农化原因入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及其对乡村城镇化的影响,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我国乡村城镇化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7。王建等结合北京郊区村庄地理位置和具体类型,从城镇体系的视角提出迁建安置、城镇化整理、保留发展等发展模式8。另外,也有学者就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在居住方式变迁中存在问题进行相应的案例研究9。从已有研究情况来看,虽然研究者切入的视角不同,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如何正确指导农村加快结构调整和健康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加快实
5、现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本研究以城镇化为理论基础,以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案例地在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和建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的建议。2研究案例概况东台市位于江苏中部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和南通、泰州、盐城三市交界处。在经济区位上处于上海经济圈和沿江黄金走廊的东部(图1)。市域总面积3220.68km2,2010年市域总人口113.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28万人,人均耕地0.11hm2。图1东台市区位图改革开放以来,东台经济社会发展迅猛,GDP从1978年的3.6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73.00亿元,年均增长16.65%,总量居苏北第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推进,三次
6、产业结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51718优化为现在的16.64736.4,财政收入也从改革初期的0.35亿元增加到67.45亿元。工业总产值2010年达到175.10亿元。东台已经连续十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2010年排名第67位,综合实力跃入江苏省20强。3村落布局和发展的总体特征2010年,东台市域共有行政村348个。虽然经过多次村庄合并和整治,但并未改变村庄布局分散、规模偏小的状况。通过对东台的调研,发现东台村落布局和发展有以下总体特征。3.1空间分布离散且不均质东台市地势开阔低平,市域经范公堤(204国道)自然分成堤东、堤西两大区域,市域内河流和道路相互交织。村庄作为独立的社会
7、单元大多在河网和道路间星罗棋布,密度约为0.18个/km2。除自然环境因素外,村落布局和发展多处于自发状态,致使自然村落众多,规模普遍偏小。如头灶镇共有193个自然村,自然村密度约276个/100km2,平均每个自然村75户;唐洋镇自然村密度约230个/100km2,平均每个自然村64户。此外,东台市域乡村聚落空间布局在堤西和堤东也呈现出不同特征:西部里下河地区的村庄形态以团状布局为主,东部滨海平原的村庄沿河沿路以条状布局为主。且堤西地区的村庄规模和村庄密度均高于堤东地区(表1)。表1堤西、堤东地区村庄空间比较堤西里下河地区堤东滨海平原地区3.2公共设施结构性不足目前,历史上形成的各类公用设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城乡 建设 研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