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泵送混凝土技术已得到普及和应用。它不仅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对薄壁密筋结构少振捣或免振捣施工,具有提高抗渗性、改善耐久性等特点。同时,泵送混凝土骨料级配的限制,胶凝材料的大量使用,产生大量的水化热,造成温度裂缝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一、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准备1混凝土用主要原材料水泥: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水泥水化热。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掺合料:混凝土中常用的掺合料为粉煤灰,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的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
2、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从而改善了可泵性。还可以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有利于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能很好地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为防止产生收缩裂缝,还可掺入适宜的膨胀剂。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要求:强度标号多样,从C20-C40;耐久性,保证建设物使用寿命达70年以上;高流动性,即可适应超远距离泵送;高工作性,即施工方便,易操作,经过机械振捣后达到较高的密实度。混凝土实验室配合设计由以往施工经验得出混凝土在输送管道中行进时,塌落度损失根据管道的长短可达10%-30%;依据混凝
3、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强度标准控制值,出厂塌落度初定为200-220mm,输送管道出口塌落度初定为140-160mm。二、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传统建筑材料,其经济性,可塑性和耐久性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原材料,配合比,生产运输,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泵送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只有重视泵送混凝土技术,提高其技术水平,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1、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目前我国使用的混凝土泵机有两种,一种是带有布料杆可行走的泵车,另一种是牵引式固定泵。泵车的机动性强、移动方便,但
4、价格较贵。固定泵机动性差,布泵时需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合理布置,但价格较低。2、泵机的布置。在选择泵机位置时,要使泵机浇灌地点最近,附近有水源和照明设施,泵机附近无障碍物以便于搅拌车行走、喂料。泵机安装就位,最好在机架底部垫木块,增加附着力,以保证泵机稳定。泵机周围应当有一定空间以便于人员操作。泵机安装地点应搭设防护棚。3、泵机与搅拌车的匹配。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装载量有5 m3 和6 m3两种。搅拌车在灌入混凝土后,搅拌筒做低速转动,转速为一定值,然后将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由于搅拌站与施工现场有一段运送距离,并且搅拌车的出料量与泵机输送量有一定的差值,因此存在泵机与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匹配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混凝土 施工 技术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