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适宜技术分析.docx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适宜技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适宜技术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适宜技术分析近年来绿色建筑在我国得以大力推广。本文具体介绍了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以及福建省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供广大绿色建筑从业人员参考使用。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持续恶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所造成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建筑所造成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更是触目惊心。如何切实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资源消耗,平衡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
2、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技术灵魂,“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创建的基本原则。绿色建筑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更多关注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全过程对于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同时,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建筑品质,改善生活、工作环境的舒适性。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的同时,不断完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培养绿色建筑产业,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和普及化。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我国于2006年
3、3月正式推出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并在随后迅速完善相关管理要求和技术细则,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认定和技术指导体系基本建立,绿色建筑的概念得以标准化和具体化,为全国范围内绿色建筑推广打下前期基础。目前,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已修订完成并颁布,评价方式由原来简单的措施条款符合性检查改为打分制,绿色建筑技术措施被区分权重,使得绿色建筑的评价更为科学、全面、合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的。针对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我国分别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并且,针对民用建筑的不同使用功能,细化形成了绿色
4、校园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宾馆建筑评价标准,由此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绿色建筑的认证有一套相对固定、严格的程序,包括材料准备、材料形式审查、专家审查、备案、公示公告、证书发放。经过绿色建筑认证后,可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为提高项目进行绿色建筑认证的积极性,我国按工程进展阶段的不同,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设计阶段标识”和“运行阶段标识”。“设计阶段标识”在项目完成施工图审查后即可申请,仅考评项目设计的绿色化程度。“运行阶段标识”则是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1年以上方可申请,考评项目绿色建筑技术/产品的落实情况,以及实际运行的绿
5、色化程度。目前绿色建筑标识均由国家住建部备案、颁发和管理。量大面广的民用建筑是我国实施建筑绿色化的重点,因此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成为当前绿色建筑评价的主流标准。该标准基于“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在内容上划分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共7个版块,其中进行“设计阶段标识”的项目不需要参评“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每个版块的条款分为“控制项”和“评分项”两类,其中,“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前提条件,如果参评建筑未能满足控制项中的任何一项,则判定为达不到绿色建筑要求。“评
6、分项”是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项,每个“评分项”基本对应一项绿色建筑技术/产品,并根据该技术/产品的绿色化程度和重要性赋予不同分值。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绿色建筑认证时,在确认满足所有“控制项”的基础上,根据其所采用的技术/产品的得分情况,区分该项目的绿色建筑等级。根据绿色化程度的不同,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为方便推广,住建部从2009年起将一、二星级绿色建筑的评审权限下放至各省、直辖市的住建部门。我省一、二星级绿色建筑的评定,所执行的标准为地方标准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31182014,由省住建厅委托的福建省海峡绿色建筑发展中心统一组织评审。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定,所执行的
7、标准为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由国家住建部委托的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组织评审。2福建省适宜性绿色建筑技术简介一项建筑技术的绿色化程度和经济性,与建筑所处地区的气候、资源、人文环境息息相关。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地域条件存在差异,为此,充分调研和分析建筑所在地域条件,“因地制宜”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遵循“被动式技术措施优先、主动式技术措施优化”策略,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福建省地处沿海,建筑气候上骑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两区,山多平地少,夏季闷热,过渡季节长,常年较为湿润。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表明,自然通风、遮阳、立体绿化、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建筑 评价 体系 适宜 技术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