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调研报告 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非税收入的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须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近年来,党中心国务院不断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相继出台了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多项政策规定,但这些政策主要侧重于规范收入安排秩序。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我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了重大变更。2023年,国务院批准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建立,为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建立起了有效的执行机制。一、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背景
2、和意义(一)政府非税收入的含义。广义上讲,政府非税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除税收以外的一切收入。国际上(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常将政府财政收入分为常常性收入、资本性收入和赠与收入三大类,其中,常常性收入又分为税收收入和政府非税收入。常常性非税收入是政府为公共目的而取得的无需偿还的收入,如罚款、管理费、政府财产经营收入等,以及政府以外的单位自愿和无偿地向政府支付的款项等。常常性政府非税收入不包括政府间拨款、借款、前期贷款收回以及固定资产、股票、土地、无形资产的售卖变现收入,也不包括来自非政府部门的以资本形成为目的的赠与收入。我国在财政管理中长期运用预算外资金的概念。1996年以
3、后,我国政府将预算外资金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的步伐显著加快,随着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扩大和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内外资金逐步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财政收入中税收之外的其他资金,由于其在许多方面与税收存在不同之处,必定须要按不同的方式加强管理,理论界的一些文章和部分政府的文件中已起先出现了“非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提法。2023年7月,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财库20037号)和中心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试点方法(财库202338号)中,将收入收缴改革后的票据定名为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随着收入收缴改革的开展,社会各方面渐渐接受和认可了
4、“政府非税收入”的提法。2023年7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2353号),对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界定,文中指出,“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供应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意社会公共须要或准公共须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加国民收入安排和再安排的一种形式”。该文件还清楚界定了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运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运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
5、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人等。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二)政府非税收入在公共财政中地位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非税收入在整个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份额通常较低,但却是财政收入不行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级次的降低,政府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的比重渐渐提高,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政府非税收入往往更为重要的作用。政府非税收入不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定性,也是对税收收入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在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1政府非税收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定性。绝大多数政府非税收入是依据运用者付费理论存在
6、的,即政府在供应特定服务或特许权时向运用者索取肯定的价格,这种运用价格通常只是供应这类服务的部分成本。而这类服务一般是准公共品,或是由政府供应的具有私人商品性质的产品。运用者付费隐含着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准入费,担当全部或部分资本性成本;二是运用费,包括全部或部分与运用有关的政府经营成本;三是拥挤费,即由额外增加的运用者加到其他运用者身上的那个成本。政府在确定非税收入收费标准时,要考虑两块价格,一是固定成本,二是边际运用费,包括边际经营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由于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与享受或消费特定政府服务干脆联系,消费者面临其消费决策的真实成本,政府非税收入因此成为政府提高公共品效率的重要途径,可以
7、削减“免费搭车”现象。政府非税收入还是政府矫正负外部性的有效工具。由于外部性的产权难以界定,损益的范围和大小也很难确定,受“负外部性”影响的主体很难因受害而向生产“负外部性”者索赔,这样,客观上诱发“负外部性”生产者过度地从事这类活动,而相关治理成本却要由社会来担当,造成明显的不公允和社会福利的损失。政府可以就此征收“矫正性收费”或罚款,有效修正社会成本与微观(个体)成本的差距,使生产者负担真实的活动成本,从而达到校正或制止这类行为发生的目的,以实现惩戒、体现公允。此外,对于矿产、草原、能源等社会共有的公共资源来说,须要建立资源有偿运用制度,明确这些资源为国家全部,政府应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
8、,通过费用征收制度避开社会主体对国有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和奢侈,并可以使国家在爱护和再生国有资源方面的投资得到足够的经费保障。2政府非税收入是税收收入必要的、有益的补充。税收收入是政府为供应公共服务,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法人或居民的强制性征收,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税收收入的普遍征收和强制性,虽然有效的保证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来源,但居民负担的筹资与其享受到的公共产品之间缺乏相关性,也在肯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筹资在居民之间安排的不合理性。政府非税收入在这方面具有肯定的优势,对于上面提到的具有特定运用者、受益者或产生负外部性的群体和行为,政府可征收非税收入,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往往与享受某项公共产品或特定行
9、为亲密相关,更好的体现了财政收入筹集的公允、提高效率,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与税收收入相比,政府非税收入还具有较大的敏捷性。首先,从立法层级上看,税收的立法权限相对集中且层次高,其立法或制定程序特别规范和严格,而政府非税收入的立法权限层次往往较低,其立项和政策制定程序也不及税收收入严格。其次,税收要素一旦确定往往相对稳定,其税率、税目的修订须要严格的审批程序,政策时滞较长,而政府非税收入相关制度的修订则简单得多,立项和费率调整也更具敏捷性和时效性。政府非税收入虽然在规模上难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体,但其具有的收益相关性和筹资敏捷性等优势,使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税收入收入必要的
10、、有益的补充。(三)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沿革。我国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以预算外收入改革为主线和突破点,从理论基础到详细实践都实现了突破,历经从放权到集中的漫长过程。建国初期,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很少,资金数额也不大。国家财政统收统支,实行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心政府进一步扩大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自主权,逐步调整了中心与地方、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非税收入的项目和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调动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缓解财政压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实行分散管理。在放权让利思想的指导下,大部分政府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以预算外资金的形式由各部门和单位自收自管自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
11、化,政府非税收入规模迅猛增加,但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缘由,很多问题渐渐地暴露出来,特殊是有些地方和部门从局部利益动身,超越权限乱设基金、乱收费、乱摊派,加重了企业和个人负担;有的把预算内资金转到预算外,化大公为小公,甚至违反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还有的炒股票、房地产等,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流失。预算外资金的不断膨胀,严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干扰和冲击了正常的政府公共安排秩序,加剧了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膨胀,助长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为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党中心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很多政策。198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国发198644号),第一次提出了
12、预算外资金要实行“财政专户管理”。1993年,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改革,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实施,国营企业的预算外资金已作为全部者权益来体现,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范围也发生了相应改变。199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确定(国发199629号),明确了预算外资金的全部权、运用权不再是部门、单位,而是政府,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财政性资金,必需纳入财政管理。1999年,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若干规定,提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款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制度,并且以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并逐步纳入预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政府 税收 收缴 管理 改革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