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中化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初中化学教案模板.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初中化学教案模板第1篇:初中九级化学氧气试讲教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氧气试讲教案模板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九年级化学氧气试讲教案模板,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
2、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
3、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氧气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 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氧气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如
4、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让学生想想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氧气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在气体密度教学上,注意怎样测定气体密度?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均匀而不分层? 氧气化学性质 关于化学性质,必须通过观察实验来完成。 为排除氮气的干扰,做在纯氧和在空气中的对比实验,以此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和氧气
5、反应。 在观察实验时,引导学生想到,在没有点燃前,这些物质不和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能否持续燃烧,及燃烧现象;继而观察在纯氧中的燃烧现象,最后是对生成物的检验。 在演示中最好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与实际反应有机结合起来,为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打点基础。也可把有关的元素符号、化学式注在下面,超前记忆,分散教学难点。 为便于总结分析,将对比实验表格化。从不同角度得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在总结氧化反应的定义时,应注意: 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并没有说是氧气。这里告诉学生,以后还会学到不是直接与氧气起化学反应的氧化反应。 演示实验反应剧烈,应向学生指出,定义中并没有包含,可列举铁锈生成的例
6、子。这样使学生学会准确的掌握概念内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于氧气的用途 有关物质用途的教学应该在突出其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本节教材把氧气的用途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也正是体现用途取决于性质的逻辑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化学教学要尽量做到学以致用,尤其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更应倍加重视基础学习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例如,为什么氧炔焰既能用于焊接又能用于切割金属?焊接与切割两者有什么本质不同?(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看到实物或实际操作表演,可能的话,在课外活动时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下更好。) 氧这一章有丰富的联系实际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学习到
7、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提出问题。只有肯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才能开阔思路。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讲解或推荐课外阅读参考资料,或 课外组织“氧”的专题报告会 总之,这种既不超越大纲,又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实验演示建议 1.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最好选用长条片状的木炭。可以先用镊子或坩埚夹住木炭,加热到发红,再放到燃烧匙里。红热的木炭应该由上而下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果一开始就伸到瓶底,木炭燃烧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把瓶中部和上部的氧气排出,木炭就不能顺利燃烧。鉴定二氧化碳用的澄清石灰水,
8、要用新制的和浓度较大的。因为放置久了的石灰水,会因其中的氢氧化钙已跟空气里的二氧化碳起反应而失效。浓度小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开始时显浑浊,不久便又会因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而变得澄清。 2.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所用的燃烧匙内务必垫一层石棉绒(或石棉布),因为高温时疏可以跟铜、铁等金属直接化合生成硫化物,如果不设法使硫跟金属匙隔离,燃烧匙用不了几次就会被腐蚀坏了。另外,硫的用量不宜过多,如果氧气的体积是250毫升,则硫黄的用量以不超过0.5克为宜。从瓶里取出的燃烧匙,如果仍有燃着的硫,可以把匙随手浸入事先准备好的水中使之熄灭,以免二氧化硫弥散。燃烧匙内剩余的硫黄能很容易地随所铺垫的石棉一起抠掉,若
9、抠不掉也可把它放在通风处,让硫黄燃烧完。 3.铁丝在氧中燃烧的实验,最好选用拧在一起的一束细铁丝。从铁窗纱上拆下的铁丝(用砂纸打去漆和锈)比较好用。如用一根细铁丝,最好把它绕成螺旋状。无论是一束还是螺旋都是为了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铁丝在氧中“持续”燃烧。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燃烧时伴随的放热现象,不要等待铁丝燃尽,就可以把铁丝从氧气瓶中取出,向学生展示铁丝端处倒挂着的红热的熔融小铁珠,这能十分形象地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光和热。 点燃铁丝的最简便方法,是用一段火柴杆引燃。在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之前,光点燃系在铁丝端上的火柴杆,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以免木杆太长而消耗
10、过多的氧气。 为了防止铁燃烧时较大块的熔渣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除集气瓶中预留些水或铺些细沙外,还应注意切勿使燃着的铁丝靠近或接触瓶壁。(本实验是讲述氧炔焰进行气割的最好根据。)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与已做过的几种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在氧中燃烧的区别,在于它不属于化合反应类型。为此,必须突出它反应后有两种生成物。 演示实验的总结分析 为了便于对系列演示实验的总结分析,除去并列它们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之外。还可以将以上实验的可比部分表格化,这种表格化了的描述,将会对学生增长抽象概括能力提供方便。 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对比表列碳、硫、磷、铁跟氧气起反应的情况,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例
11、如: (1)未点燃的物质放在纯氧气中,一般并不发生燃烧现象; (2)物质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无火焰、有的冒烟、有的不冒烟,烟和焰色却各有不同; (3)在空气中原来不能燃烧(或不能持续燃烧)的物质,在纯氧气中却能燃烧起来,且燃烧得十分剧烈; (4)前四个实验都是某物质跟氧气相互起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新物质。 以上的综合、归纳不仅能为以后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感性材料,而且便于从不同角度得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二个基本概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借以说明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而二氧化锰加热不能产生氧气,但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从面引出了催化剂和催化作
12、用的概念。学生通过对一系列实验的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能够初步理解两个概念即可。在初中教学中,对催化的原理不必做深入的讲解。 在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中,教材重点介绍了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因为氯酸钾的分解反应比较简单,并且通过这种方法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这两个重要化学概念。但是,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实验操作难以掌握,如混入易燃杂质会引起爆 炸,所以,在后面的学生实验中,教材采用了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方法。这个反应较平稳,易于控制。 在空气的工业制法中,教材从空气的组成成分出发,由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引出分离出液态氮,余下的为液态氧的方法。 教学建议 关于演示实验的操作,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13、。如注意药品的纯度、研细颗粒时要研杵慢压,不要研磨。 关于观察演示实验,要引导学生观察氯酸钾的物理性状和加热到什么程度才有氧气放出,及放出氧气的速率如何。观察二氧化锰的物理性状,加热程度及是否有氧气放出。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加热时与前二者的不同,即能迅速放出氧气。帮学生认识氯酸钾在什么条件下放出氧气,以理解催化作用是上好这节课的基础。如果可能,可事先安排课外小组,做一个用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以制取氧气,并将二氧化锰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对其质量加以测定的实验。请小组代表配合这部分教学作汇报,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里,质和量都没有变的事实,从而使学生形成
14、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概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学会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做演示实验时,如果条件许可,也可让学生多动手,以使他们观察的更仔细。 关于氧气制取的实验,要讲清以下问题:仪器如何连接、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如何装入固体药品、试管口为何下倾、怎样 用酒精灯给药品加热、有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何要先撤导管后移灯等。 关于催化,催化是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在此只能据实验现象做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它的定义。也可据教学实际情况,介绍一些有关催化剂的应用,及一反应可以有多种物质做催化剂,可在具体的生产中选用效果最好的催化剂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于工业制法,通过讲解讨
15、论,使学生弄清空气液化和分离的基本原理,知道液体空气的分离是属物理变化。但在教学中不必将物理、化学知识划出互不相关的界限。 第2篇:初中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化学式式量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化学式式量教案模板 时间:2022-1-23 17:17:31 点击:329 【大 中 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化学式概念的涵义,掌握一些简单的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初步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将化学概念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熟练计算技能,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
16、析: 本节课化学式的学习,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此节课是学生是否学好化学的一个分化点,对于元素符号记不下来的学生,要及时做好补救工作。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要精讲、精练,抓规律、做示范。使学生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对化学式的计算必须做到“正确”、“规范”、“熟练”。 教学建议: 从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名称及物质的分类入手设疑激趣: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而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即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得出化学式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化学式不是凭空写出来的,而
17、是前人经过多次的精密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后推算得出来的。每一个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都可以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同时可展示球棍式分子模型,使学生形成一种直观概念。 通过学生的阅读讨论,归纳总结出化学式的意义以及书写化学式的方法。然后用课堂练习对化学式加以巩固、熟练。 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组成物质各成分元素的质量比和质量分数。学生对计算应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对化学式的真实涵义的理解,尤其是对化学式中的符号、系数、右下角码的意义的理解,应及时分析、强调。培养学生依据化学概念、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
18、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化学式概念的涵义,掌握一些简单的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初步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将化学概念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熟练计算技能,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化学式的涵义,书写化学式。 2、难点: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小测验: 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铁、镁、氧、碳、硫、磷、汞、银、铜、钡、钙、氯 指出物质类别: 水、空气、二氧化碳、氧化汞、铁、氧气、糖水 (学生整体测试,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19、5分钟后讲评) 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 学生阅读课本P39,讨论,得出化学式的概念。 一、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注意:化学式是通过实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物质的组成,然后计算的出来得。每种纯净物都有它固定的组成,所以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 用分子模型展示一些物质分子的结构。例如: 化学式除了能表示这种物质外,还可以表示什么意义? 2、意义:(学生看书,归纳总结)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表示构成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 例: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
20、二个氧原子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写法:(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归纳)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a、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碳C 硫S 铁Fe 铝Al b、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构成的。 氦He 氖Ne 氖Ar 练习: 1、根据名称写化学式: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氧化钾 2、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H2 2H 2H 2二、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 学生先阅读课本P41,教师再举例分析、规范格式。 投影例题: 已知尿素的化学式为(NH2)2CO,求: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尿素中各元素的
21、质量比。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要使某农田增加5.64千克的氮元素,问应向这块地施加尿素多少千克? 若改施硝酸铵(NH4NO3),则需硝酸铵多少千克? 探究活动 以邻桌同学为一组,做下列有关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书写的练习,并互相订正。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 三个氮分子 几个水分子 5个氦分子 2写出氯化钠、氧化铜、氧化铝、三氧化硫的化学式。 3读出下列化学式的名称: 。 第3篇:化学教案溶解度_九级化学教案_ 化学教案溶解度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 课 时计 划 备课时间:( )周星期( ) 教出时间:( )周星期( ) 2004年 期 总第( )课时 计划 课时 第 课时 课题:溶解度
22、 教学目标: 1 物质的溶解性 2 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 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讨论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
23、度等因素有关 讲述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分析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举例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4、。 练习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时是36克。 (2)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1 2 3 下一页 课 题 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设 计 思 想 1.通过学生亲自收集体会学习和社会与生活及经济建设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3.通过列举应用,培养学生关心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并学以致用的思想 设计流程 创设情境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表达交流得出结论应用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不多,简练,属于有机化合物知识入门,其定义和特点的实验验证简便易行,且有机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比较易得,有很强的
25、可操作性 学 生 分 析 1、学生以前未学过有机物,虽然接触到的有机物较多,但并不知道有机物的概 念,对性质也不甚了解,所以安排本节,对今后学习很有帮助 2、我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寄宿在学校对现代化信息 知识了解相对甚少,通过Flash动画和播放影片,使学生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了解,接受现代化信息 课 程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在性质上有一些共同特点 2、通过收集的有机物类别对比体会有机物在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通过探究实验,学会正确表达实验现象及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能自
26、主设计实验方案 2、初步学会从实验中做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体会动手实验的乐趣,感受实验过程,进一步认识实验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运用探究实验得出有机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2、认识有机物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手段 实验与多媒体 教学准备 1 2 3 4 下一页 21第六章 化合价 (新授物质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常识性介绍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初步学会应用。 能力培养:结合课堂上对问题的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
27、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从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通过化合价基础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科学思想:在学习元素化合价的知识更新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科学品质:随着课堂上对化学问题的层层置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持久力。 科学方法:在对元素化合价的学习中,使用科学抽象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重点、难点:化合价的概念的建立;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形成规律性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28、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入请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 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练习。 承上启下,创设问题情境。 提问根据原子团结构回答:为什么在氯化钠中钠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1,在氯化氢分子中是一个氯原子与一个氢原子结合在一起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实事求是地分析事实,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Mg Cl H O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讨论根据上图讨论:镁与氢,氢与氧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四人一组讨论,动脑思考,动口参与,加以猜想,探索,然后请一个组的代表发言,其它组纠正补充。 用提问的方法激疑,用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 投影讨论提纲 Mg Cl
29、H 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镁与氯,氢与氧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在氯化镁、水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各是多少? 四个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g为2个,Cl为7个,H为1个,O为6个。 在氯化镁中镁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形成Mg2+,Cl得电子形成Cl,相反电荷数的离子互相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在一个水分子中,一个氢原子的两个电子与一个氧原子提供的两个电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形成了稳定的共价化合物水。在水分子中,氧原子比氢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稍强些,所以电子对偏向氧的子一方,因此氢为正价,氧为负价,但整个分子仍为电中性。 投影对NaCl、MgCl2、HCl、H2O的化学式进行比较,
30、分析它们的原子个数比。 板书一、化合价的定义: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的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思考后小结:根据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在化合时,个数是一定的。 结合这四个化学式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概念。 把讨论的结果上升到理论。 学习新概念。 指导阅读课本80页第二小节: 投影阅读提纲 化合价的数值在离子化合物中如何判定?在共价化合物中如何判定? 阅读,思考,理解 1 2 3 下一页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
31、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新授: 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电视上也行)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答:很浑 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 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 学生:是混合物 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 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 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 首先
32、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 沉淀 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 2 过滤 :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 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33、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 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
34、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练习题:56页1、2、3。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 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 水的净化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纯净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混合物)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三、过滤操作 1 沉淀(加絮凝剂) “一贴” 2 过滤:小的走,大的留 “二低” 3 吸附:物理变化 &nb 1 2 下一页 第4篇:九年级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
35、学教案 化学备课组:黄福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4、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 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
36、你有什么感觉?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观察图7-28) 那么,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酸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破坏植被、腐蚀建筑物、影响人体身体健康。(观察图7-29和图7-30) 活动与探究: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比较在“水”和“SO2加水”中的“植物叶子或果皮”、“镁条或锌粒”、“大理石或石灰石”有什么不同。 1、分别产生的现象。 2、产生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7、 3、为了防止酸雨带来的危害,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组织学讨论) (二)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汽车使用的燃料有哪些?主要是汽油和柴油。 汽油和柴油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胁着我们的健康。 如何才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指导学生读书P141。 简单介绍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 化石燃料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有害气体和烟尘。 解决空气污染的根本方法就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三)、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你所知道的清洁燃料有哪些? 1、乙醇(俗称酒精):可再生能源。 是由高梁、玉米和薯
38、类经过发酵、蒸馏等过程得到的。 C2H5OH+3O2=2CO2+3H2O 乙醇作为燃料有哪些优势?放热量大,无污染,可再生。 简单介绍乙醇汽油的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氢气: 你对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的认识有哪些? (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放热量大、燃烧产物是水) 氢气虽然是最清洁的燃料,但上于氢气的制取成本主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目前,对氢能源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组织讨论 (课本第143页讨论内容) 组织阅读 其实,我国在许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努力寻找新的办法同时开发新的能源来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
39、量了。比如著名的“西气东输”。 组织讨论 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我国各地区及世界各国也都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你知道有哪些能源是可被人类利用的吗?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等) 出示能源图片 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希望同学们将来长大了,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开发和利用更理想更实用的清洁能源方面,为人类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模板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5.1,常见金属化学性质,学案,(1) 教学工作总结九年纪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教学教案模板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3页 共33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