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防火隔离带装置分析探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室内防火隔离带装置分析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防火隔离带装置分析探讨.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室内防火隔离带装置分析探讨室内建筑空间采用防火隔离带进行防火分区,由于受烟气流动特性、室内燃烧能量、消防设施、人员、物品流动以及后期安全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设置方法不能简单等同于室外防火隔离带,即以间距为唯一控制指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室内防火隔离带装置。据了解,近年来的国内不少工程在防火分区中采用了室内防火隔离带的理念,但是目前各地防火隔离带的设计指标各不相同,而现行的国家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又无相关规定,只能根据公安部建设工程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性能化评估和专家论证。而性能化评估方法、模拟软件、安全旷据等也存有一定争议。基于防火设计必须有效、可靠、安全的实质出
2、发,笔者对室内防火隔离带的设计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寻找出共性规律及防火要求。室内防火隔离带是指在建筑空问内,为阻止火灾大面积延烧,通过热辐射模型计算确定,利用室内空间的自身条件设置一定有效宽度的间隔区域,并在该区域设置可靠的消防设施,保证火灾时一侧的火焰、烟气不会辐射蔓延至另外一侧。室内防火隔离带的阻隔火灾蔓延的效果类似于防火墙、防火卷帘等物理分隔措施,但只是一种逻辑的防火分隔方法。应具有以下4个特性:(1)阻火可控性。设定的间隔距离可有效地阻止火灾区域的热辐射进一步影响到相邻的防火分区并引燃可燃物后造成火灾蔓延。(2)隔烟清晰性。该区域必须能阻挡烟气扩散,空间始终保持足够的清晰高度,以利于人
3、员疏散和救援。2室内防火隔离带阻止火焰蔓延的设计要点21室内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在已有工程中设置的室内防火隔离带宽度各不相同,有6、8、9、12m等,为有效达到阻止火焰蔓延的安全目标,笔者认为应先采用热辐射引燃经验公式进行估算,再用计算机模化进行验证来确定室内防火隔离带的有效宽度。(1)辐射引燃经验公式估算法。火源对防火隔离带另一侧的热辐射包括火焰的直接辐射和热烟气层的辐射两部分。由于设置室内防火隔离带所在的建筑空间一般较高较大,有较大的蓄烟、排烟能力,烟气层的温度不高,因此,计算中可忽略烟气层辐射热的影响。而对于火焰的热辐射,消防安全工程领域通常将火源假设为一个具有辐射发射性的点火源来考虑,隔离
4、带的宽度计算仅考虑火源点热辐射,见式(1)所示。=式中:Q为火源热释放速率,kW;R为可燃物距火源中心的距离,m;q为可燃物接收到的火源辐射,kwm。根据美国消防协会NFPA92B以及参考DGJ08882006上海市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取值,火灾规模为2OMw,引燃可燃物的最小辐射热流为1Okwm。由式(1)计算可得,“防火隔离带”的理论最小宽度应不低于729ITI,选取安全系数1216,室内防火隔离带宽度为912nl。(2)用FDS软件模拟计算验证。在实际工程中,如采用计算机模化考量室内防火隔离带,应严格设置软件模拟计算的边界条件,科学设定选取所在楼层的建筑高度、风速(通风条件)、火灾荷载、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室内 防火 隔离带 装置 分析 探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