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庸精读》章节测试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庸精读》章节测试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庸精读》章节测试答案.pdf(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庸精读章节测试答案“四书”的形成(一)1.著作()是一部论述了人生修养境界的道德哲学专著。答案:中庸A、周易B、史记C、诗经D、中庸2.中国古代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答案:孔子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3.以下中国古代著作中不涉及教育理论的是()。答案:战国策A、中庸B、战国策C、孟子D、论语4.()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答案:诗经A、尚书B、中庸C、礼记D、诗经5.以下属于“四书五经”中“五经”的是()。BCA、史记B、尚书C、礼记D、天人三策6.礼记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论述了先儒之道。X“四书”的形成(二)1.法国小说家()一生写出
2、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并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答案:巴尔扎克A、雨果B、莫泊桑C、巴尔扎克D、西蒙2.朱熹认为()两篇文本可以突显、贯通儒家思想的基本脉络。ADA、大学B、论语C、春秋D、中庸3.朱熹引用中庸是因为它体现了先秦儒家与先王之道的贯通与碰撞,体现了子思子与传统思想的融通。答案:正确中庸与四书1.从义理的深度上讲,()是高明的,其核心命题是性与天道。答案:中庸A、公羊传B、中庸C、左传D、尔雅2.()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并撰写了大学。答案:曾子A、孔子B、孔鲤C、曾子D、孔伋3.以下不是子思所著述的是()。答案:春秋A、子思子B、中庸C、春秋D、孝经
3、4.子思站在一个极大的格局上,理解人的本性,理解人天关系,突破有限,叩问本质,叩问普遍,叩问永恒。答案:正确什么是中庸?(一)1.朱熹把中庸的“庸”解释为()也。答案:平常A、用B、庸俗C、高明D、平常2.“中”是有其参照系的,需要有某种场域作为参照,“中”的三个层面不包括()。答案:正中下怀A、四方之中B、正中下怀C、天地之中D、古今之中3.朱熹把中庸的“中”解释为()。答案:不偏不倚A、平常B、适于C、不偏不倚D、中间4.“中和”就是要处理好人和整个复杂的关系,人在复杂关系中得到一种接受和认可谓之“中和”。答案:正确什么是中庸?(二)1.以下关于中庸的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其文本是对世界
4、定位的理解A、人在天地间的作用是促成天地的生机B、其文本是对世界定位的理解C、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华文化特点的关于时空的意识D、既要探寻广阔的价值,又要建立牢不可破的价值根基2.以下对“人”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答案:天地之性最贵者也A、天大地大人亦大B、参通之者,人也C、天地之性最贵者也D、上下通也3.中庸的目的是()。ABC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B、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C、探寻广阔的价值D、建立牢不可破的价值根基4.“为天地立心”的内核是人在自然与天地的关系中确定角色与位置,进而把握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在天地的格局中把握人心的根本。答案:正确天命之谓性(一)1.以下观点中说法错误的是
5、()。答案:礼乐是孔子思想中深邃的地方A、性与天道是不可理解的、高明的、玄妙的B、礼乐是孔子思想中深邃的地方C、礼乐是可以理解的、切身可行的D、礼乐是孔子思想中平易可行的地方2.()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答案:性A、善B、孝C、性D、信3.天人关系、天命与人的本质关系是先秦儒家积极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答案:正确天命之谓性(二)1.从义理的角度解读“天”的内涵主要是指()答案:道德A、命运B、主宰C、道德D、自然2.在蒙昧时期,天人关系的内涵是指()。答案:天在很大程度上是神格化的,每个人都可通过巫术和祭祀与天感通A、人文跃动的重要标志天的义理化B、人们对天命的质
6、疑越来越激烈C、看不到天与人之间必然的联系D、天在很大程度上是神格化的,每个人都可通过巫术和祭祀与天感通3.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对“天”的解说包括()。ABCDEA、主宰之天B、命运之天C、自然之天D、义理之天E、物质之天4.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现实政治的变幻莫测,随着个体生命在乱世中的颠沛流离,人们对天命的质疑越来越激烈。答案:天命之谓性(三)1.在礼崩乐坏时期,儒家重建“天人关系”的方式不包括()。答案:帮助各国国君争霸称王A、将“天”彻底的义理化B、让“天”成为某种普遍而必然的价值象征C、将“天”与人的本性在读统一D、帮助各国国君争霸称王2.天人关系是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如果让天人之间的
7、沟通局限在少数统治者手中,就意味着暴政。答案:正确率性之谓道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率”释义为()。答案:遵循A、率真B、率领C、遵循D、草率2.“天命之谓性”是重新从义理化和普遍化的层面上去统一天人,为道德和价值建立起根本性的依据。答案:正确修道之谓教1.以下对“修道之谓教”的“道”释义错误的是()。答案:指导A、道路B、指导C、连续D、连贯2.以下哪位文学家晚号为六一居士?()答案:欧阳修A、柳宗元B、韩愈C、苏轼D、欧阳修3.以下对词的释义正确的是()。ABCA、“品节斯”中“品”:众庶也B、“品节斯”中“节”:竹约也C、“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的“脩”:脯也D、“
8、修道之谓教”的“修”:修理4.“道”既是自然本质,也需要人文修养,是先天的“性”与后天的“修”的统一。答案:正确道的阐释1.以下关于“不可离”的三个角度,阐述错误的是()。答案:人性论:道的依据在于德善A、心性论:道的依据在于性B、礼乐论:“不可离”表现为外在的人文形式、具体规范C、人性论:道的依据在于德善D、功夫论:修养的“不可离”在于高度的自觉2.“道”是心性论、礼乐论和功夫论的统一。答案:正确3.对于道德不可离是来自内在的依据,来自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而这个认识是基于天人关系的,这是贯穿中庸的基本理路。答案:慎独之道1.“容之言裕也,言君子敬慎而不局促,绰绰有裕也”中“慎”释义为()。答
9、案:诚也A、谨慎B、慎独C、忧虑D、诚也2.“慎独”的两个层面包含了()。CDA、人性平易可行的地方B、天道与人性的割裂C、没有他律的状态下一种高度的自律D、展现心性不可掩盖的地方天命与人性1.以下从“性”的角度来讲,说法错误的是()。答案:从普遍生物特点来讲,人性与物性有本质不同A、从“天生万物”来讲,人性与物性有一定相通之处B、从“义利的天”来讲,它赋予人一种道德内涵C、从“义利的天”来讲,它赋予人自觉的特点D、从普遍生物特点来讲,人性与物性有本质不同2.以下关于对“天命”的理解,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天命论有了人性的基础A、天命论有了人性的基础B、人性论有了天命的基础C、天命具有普遍、
10、生命、现实的表现D、天是有义利有内涵的3.中庸实现了“天命”与“人性”相统一。答案:正确未发与已发(一)1.说文解字中将“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静”解释为()。BA、静默B、安定C、审查D、坚持2.以下是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的著述的是()。ACA、说文解字注B、小仓山房文集C、毛诗故训传定本D、阅微草堂笔记3.说文解字中将“釆”解释为象兽指爪分别也。答案:对未发与已发(二)1.季文子是春秋时期()国的正卿。答案:秦国A、齐国B、燕国C、秦国D、赵国2.中庸强调“生生”,是万物蓬勃的生发造物之力。答案:对3.性是人的本质,是一种能够自我实现的趋势,让你成为你自己的依据。答案:未发与已发(三)
11、1.()中描述后稷是踏着上帝脚印生存出来的。答案:诗经大雅生民A、诗经大雅抑B、诗经周南汉广C、诗经大雅生民D、诗经周南虫草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名篇()。答案:孟子梁惠王上A、孟子滕文公下B、孟子尽心下C、孟子告子上D、孟子梁惠王上3.人的“生生”是使自己成为自己或者是使自己实现为自己的一种自然和必然答案:正确中和之道1.朱熹认为致中和的主体是()。答案:“大人”A、“仁君”B、“道义”C、“大人”D、“天命”2.中国最古老的雅乐是由()演奏。答案:古琴A、古筝B、编钟C、笙D、古琴3.正心即去除或调解偏执的情感。答案:中庸之难1.孔子把中庸的第二层违背“无忌惮”称之
12、为()。答案:小人A、知者B、小人C、不肖者D、愚者2.说文解字中把“甘”解释为从口含一,其中“一”是指()。DA、仁B、义C、天D、道3.晏婴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其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见于()。答案:晏子春秋A、大学B、说文解字注C、中庸D、晏子春秋4.“时中”的实质是如何在大自然的节律中把握人文的中和。答案:正确中庸的榜样1.迩言中“迩”的意思为()。答案:近A、远B、近C、普通D、常人2.“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中“隐”释义为()。答案:恻隐之心A、隐藏B、伤痛C、恻隐之心D、怜悯3.朱熹认为“两端”是指矛盾的双方,而矛盾意味着存在边界。答案:正确中庸的坚守1.“人皆曰予知,
13、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中“辟”释义为()。答案:躲避A、开辟B、躲避C、排除D、透彻2.“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意思是人人都说自己聪明,但当他们面临外在的情与欲的诱惑与干扰时,就仿佛被驱赶着背离自己的本性,被驱赶到陷阱之中,却不知道如何躲避。答案:正确3.从修养的角度老看,中庸讲述了“择善而固之”的道理。答案:正确中庸之难颜回1.朱熹认为“均”的意思为()。答案:平治A、平均B、平等C、平治D、均匀2.孔子在“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描述了()品质。ABDA、智慧与能力B、清高与廉洁C、高远与豁达D、无畏与勇猛3.颜
14、回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答案:正确中庸之难子路1.“匪直也人,秉心塞渊”中“塞”的意思为()。答案:充实A、阻塞B、堵C、边界D、充实2.“南方之强”“北方之强”是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形态的对比。答案:正确3.仲由属于“孔门十哲”之一。答案:正确中庸与固执1.张揖将“傃”解释为()。答案:经常A、朝向B、经常C、循着D、情意2.朱熹将“素隐行径”的“隐”释义为()。答案:隐僻A、隐居B、隐藏C、隐僻D、遮蔽3.儒家的“半途而废”是指在无尽的道路上坚持走到生命的尽头还没走完。答案:正确君子之道费而隐(一)1.朱熹将“费而隐”中的“费”解释为()。答案:广大A、用得多
15、B、佹乱C、自省D、广大2.根据朱熹的解释,以下关于“君子之道费而隐”这句话说法正确的是()。ABCDA、具有很强的思想表达张力B、展现出中庸的现实作用的广大C、说明了中庸之道的根本性依据又是精微难测的状态D、“隐”释义为体之微也3.朱熹认为“所以然”是一件事物,一个现象得以存在的根本依据,它意味着形而上的诉求。答案:正确君子之道费而隐(二)1.“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中“与”的意思是()。答案:了解A、一起B、或者C、了解D、相关2.“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中“破”释义为()。答案:分破A、破坏B、破绽C、突破D、分破3.“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这句话讲的是至大无外,至
16、小无内的道理。答案:君子之道费而隐(三)1.“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中“戾”意思为()。答案:到达A、罪过B、戾气C、到达D、乖张2.朱熹讲“格物致知”,就是要在万物的存在之中去把握这个鲜活的“理”。这既是一种智慧的观察,同时也是一种修养的灵动。答案:正确忠恕之道1.“道不远人”的不同层次不包括()。答案:立足于他者A、立足于心性B、立足于人伦C、立足于在更广阔的关系世界中,人是一切关系的起点D、立足于他者2.“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中“柯”意思为()。答案:斧柄A、草木的枝茎B、木盒C、斧柄D、标准3.以人为本,以人作为道的枢纽的态度是儒家一贯的传统。答案:正确君子言行1.王引之的著作()是一部
17、从经学、小学和校勘学角度研究周易尚书诗经等中国古代经典的著作。答案:经义述闻A、说文解字B、经义述闻C、字典考证D、王文简公文集2.朱熹将“君子胡不慥慥尔”中“慥慥”解释为()。答案:笃实之貌A、愚忠厚道B、粗糙大条C、守实言行相应之貌D、笃实之貌3.“慥慥者,虽勉不敢缓之意,犹言汲汲耳”中“慥慥”的含义仅指言行一致、笃实诚恳的状态。答案:错误性命之道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位”的意思为()。答案:当下的境遇A、当下的心情B、对未来的憧憬C、与他者的关系D、当下的境遇2.“君子素其位而行”中“素”是指一种本质的状态。答案:正确3.儒家思想中认为“天命”是赋予人本质的自然,“命”是
18、影响着、限定着人现实与未来的必然。答案:正确射礼之义1.郑玄把“费而隐”的“费”解释为()。答案:混乱A、浪费B、费事C、混乱D、对立2.()是伦常秩序的起点。答案:礼A、忠B、以C、仁D、礼3.朱熹把“费而隐”解释为对立的张力关系,“费”和“隐”意指中庸的两端。答案:正确何谓鬼神1.朱子用()来讲解鬼神,它是推动世界运转的伟大力量。答案:二气A、传统祭祀B、五行C、周易D、二气2.郑玄将“体物而不可遗”中“体”释义为()。答案:生A、身体B、体会C、生D、展现3.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申”字由两边的曲折线条和中间的线条组成。答案:错误何谓体物1.朱熹将“洋洋乎如在其上”中的“洋洋”解释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庸精读 超星 尔雅 学习 中庸 精读 章节 测试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