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docx
《高三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概览整体设想 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相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化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相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秦朝中心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影响;从汉到元中心集权的发展和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和内阁的设置,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2、教学难点:结合夏、商、西周的相关史实,相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秦朝中心集权制度形成的史实,理解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特征;结合秦朝以来政治制度演化的史实,相识中国古代中心集权制度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高考预料 重要考点: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秦朝皇帝制和中心官制的创立、郡县制的全面推广,中心集权制度的特征和影响;从汉到元地方体制和中心机构演化的史实及其规律影响;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的缘由和影响,清朝军机处设置的背景和影响,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和影响。 命题角度: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着眼于政治制度的演化的背景、特征和影响等详细问题的分析评价;同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世界历史的相
3、关问题,以及现实政治问题相比较联系。 教法建议 理解概念:重视指导学生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详细历史背景和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 驾驭线索:指导学生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化的基本线索,并探究其发展演化的规律。 比较联系:纵横联系,特殊留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跨学科联系,留意指导学生运用政治、地理、文学等相关学科学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现实思索问题。 课时支配 新授共4课时:第1课,1课时;第2课,1课时;第3课,1课时;第4课,1课时。 单元总结测试2课时,讲评1课时。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学问与实力: 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基本的国家行政制
4、度及对西周的影响、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古国。 中国古代的早期政治制度带有深厚的部族色调,形成了一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难点:分析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总体特征,让学生学会类比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本的故事史料,帮助学生驾驭学习和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1课时 1、前言:古代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总体线索。 基本线索:原始的部落民主向专制一步步强化;两大阶段:夏
5、至春秋战国(早期) 与秦至清(走向成熟又走向衰落);着眼点:中心与地方的关系,中心内部的关系(王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2、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图片“鼎”,让学生探讨“鼎”的象征意义,引入第一节,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3、讲授新课: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特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开创者:夏禹第一个王朝(前2070年) 特点:国家机器“家天下” 形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商朝) 从中心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 中心:相、卿士、卜、祝、史、师(职责) 地方上:封侯、伯义务:纳贡、征伐 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干脆的影响。 夏商时期的相权状况意味着什么?(分别与禅让时代和秦之后
6、的王朝相比) 侯、伯有几重身份?既是隶属中心的高官,又是地方上方国的首领(双重身份) 二、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1.西周的分封制(前1046年) 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功臣 内容:周王封土地,诸侯尽义务 影响:扩大了周朝疆域 分封制体现了森严了等级,维护这种等级制度,仅仅靠得是国家暴力机构吗?假如不是,还要依靠什么制度? 2.宗法制度(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 由来: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目的: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家族地位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度 影响:保证了贵族政治垄断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 3.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楚庄王问鼎说明白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缘
7、由是什么? 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衰落(西周后期战国末秦) 缘由:分封制的局限性: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早期) 三、小结: 春秋战国(衰落) 夏商(形成、发展) 周宗法、分封(完善) 特点:有专制色调;宗族血缘关系为主要维系手段,形成家国一体形式。 1、反映我国禅让制被世袭制度所代替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B.越绝书“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2、史记记载,楚庄王向周王“问鼎大小轻重”,其含义是()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
8、替代周王号令天下D.有与周王室平分天下的野心 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度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肯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B.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E.周王室周王庶妻所生长子 4、孔子说:“殷因于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5、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各起了什么主动作用?为什么这种主动作用只是一时期的? : 本课分析较透,内容处理较为恰当。教学操作体现了教学设计,但时间把握不太好(留下了一些尾巴)。老师的主导作用、
9、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发挥较好。理论分析到位,学生驾驭较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复习1、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心集权制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心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心集权则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一切受制于中心。这样,这一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基本冲突:中心和地方的冲突,皇权和相权的冲突。2、自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主动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0、、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沟通、发展和提高。(2)消极作用:简单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民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明清时期,严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主动作用和消极作用,自始至终相伴而存在;以明清时期为界,明清以前以主动作用为主,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占了上风。 一、选择题: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在诸神中祖先神最为尊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11、有商朝社会充满着神奇色调对后世形成的宗法制有肯定的影响祭祖现象可能已经存在王权只有依附于神权才能使统治稳固ABCD:选C。主要考查商朝政治的特点。本题可用解除法,说法有些肯定化,可解除。因为稳固统治可以有多种手段,依附神权只是其中之一,并非“只有依附于神权才能使统治稳固”。2.(2022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模拟)2022年初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铭文(图2)。(“丰”:国名,“般”:人名,“作”:制作,“文祖甲”:对先辈的尊称,“尊彝”:泛指祭祀的礼器。)这件青铜器及铭文可用于探讨西周分封制当时的冶铸业秦朝郡县制隶书的特点ABCD:选A。本题可用解除法作答。题
12、中铭文书写方式非隶书,可解除;由“丰”国的存在,可知当时分封制依旧存在,故错误。3.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透视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选B。“周辙东,王纲堕”指的是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后,王室威望低落,纲纪和政治地位每况愈下。诸侯们各自为王,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干戈相向,天下从今变得纷乱不堪。所以反映出:当时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4.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安排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合宗族力气。但宗法制度发展到肯定程度,也可能无法接着维持统治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
13、种改变?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选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生产力确定生产关系。宗法制度发展到肯定程度,无法接着维持统治秩序其缘由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发生改变的结果。符合这一原理的只有B.5.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
14、侯兼并:选C。“鼎”作为一种礼器在西周时期是王位和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意在向周王室发出挑战,企图夺取王位,反映了这一时期分封制受到破坏,王权衰微。6.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C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选D。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7.读右图,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有关说明错误的是A.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B.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C.从封邦建国到中心集权D.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秦朝疆域图:选D。公元前221年嬴
15、政并吞六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确立了以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心集权制度。D项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了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是指夏朝的建立。8.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实行A皇帝制度B郡县制C统一度量衡D世袭制: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吸取周灭的历史教训,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9.(2022浙江元济中学高三模拟)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以下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减弱相权,任用亲信朝
16、臣,在内廷设置处理国政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选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10.唐朝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削减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接受了崔祐的看法。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选B。结合门下省的职责是封驳审议分析可得。11.两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都是地方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都由中心“削藩”干脆引起叛乱平定后,中心集权都得到强化ABCD:选A。两汉的“七国之乱”是由中心“削藩”干脆引起,叛乱平定后
17、,通过推恩令加强了中心集权,而唐朝没有。12.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逼,中国历代统治者实行了很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依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A为了变更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选D。考查学生基础学问驾驭是否坚固,宋代设立参知政事为副宰相,目的为分割宰相的行政权。13.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探讨三本书,安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A古代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与
18、发展B明清的君主专制C浅议焚书坑儒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选D。雍正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空前强化;康熙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限制。14.权力的高度集中是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这造成深远的历史影响包括君权与相权冲突重重中心与地方斗争激烈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发挥了肯定作用是造成官僚政治腐败的重要因素A.B.C.D.:选D。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实力。要理解秦朝建立的中心集权制度,要从中心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两方面、主动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去考虑。15.若你想做有关明代内阁的探讨,最有价值的资料应当来自A.记录片B.明史记载C.民间传闻D.经过证明的带有“票拟”和“批红”的奏章:选D。
19、最有价值的资料应当是第一手材料历史遗物、遗迹。1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对此表述恰当的是A图符合朱元璋真相B图符合朱元璋真相C图图都毫无史学价值D真相有待科学考证:选D。对历史人物的推断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在宫廷版的画像自然是慈眉善目;由于朱元璋从出身草莽到为强化皇权残杀功臣,民间也有丑化其的因素。17.明初中心“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前不后),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
20、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冲突B各机构同等,避开权力集中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选C。明初废丞相,六部皇帝听命于皇帝,各个衙门分工不同,管理较细,形成了相互之间的牵制,但是正时都由皇帝亲自处理。18.下列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长城大运输河十三行票号ABCD:选A。是秦、隋、清朝为加强封建统治而兴建。是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19.请依据下述图片推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演化之中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渐渐加强,相权渐渐减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
21、主政治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心机构的设置状况:选D。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唐朝、明朝和清朝四朝中心机构设置状况。20.到清末为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两种主要形式是A、分封制和中心集权制B、皇帝制和中心集权制C、分封制和皇帝制D、分封制和郡县制:选A。秦以前的政体大体是分封制;秦之后是中心集权制。 二、材料解析题:21.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心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才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
22、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简单限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1)秦王赢政即位那一年(即秦王赢政元年)是公元前246年,那么材料中“二十六年”指哪一年?(1分)李斯主见建立郡县制,依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2分) 材料二: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俸禄)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俸禄)的成果和罪恶,随时向中心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刺史”。注:“石”为粮食重量单位,品级高的官员俸禄高,汉代俸禄折算成粮食。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材料三:(西汉)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历史教案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