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力的知识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力的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力的知识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力的知识点人教版初二物理力学问点讲解 人教版初二物理力学问点讲解 学问点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留意:有力作用时,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作 用时物体间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状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变更物体的状态。 力可以变更物体的形态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更一般指:物体速度大小的变更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变更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
2、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测力计:试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正确运用: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零;应是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说明:物理试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干脆视察的,但它改变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改变却简单视察,用简单视察的量显示不宜视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作“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易错点】是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而不是弹簧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6、力的三
3、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 课后练习 1、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B.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C.只有干脆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 答案:AD 分析:依据力的定义进行推断;惯性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其它因素没有关系;物体间接触不肯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只有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物体间不作用也不会产生力.符合题意; B、物体的惯
4、性跟物体质量有关,跟物体的速度无关.不符合题意; C、物体接触和不接触都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更肯定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符合题意; 2、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A.桨对水的推力B.水干脆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推力 答案:D 分析:在湖水中划船时,浆向后拨水,对水有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也会对浆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使船前进; 故A、B、C都不符合题意,只有D符合题意; 3、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 A.肯定要相互接触B.可以不接触 C.相互接触,并要发生形变D.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 答案:B 分析:A、没
5、有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此选项错误; BC、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可能相互接触,也可能没有接触.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 D、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有可能存在力的作用,比如压力或支持力.此选项错误. 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下册二力平衡学问点 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下册二力平衡学问点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1)两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始终线上。 2)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的结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留意:物体在不受力
6、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课后练习 1.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视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2.一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着陆伞的质量为5kg。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竖直下降,在此过程中人和伞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取g=10N/kg)() A.650NB.65NC.700ND.70N 3.下列状况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书对桌面的压力和重力 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
7、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 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 D.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 4.体育课上常有爬绳索和爬滑杆两种运动.体重相同的小明和小华两人想竞赛看谁爬杆爬的快.两人先后以相同的姿态匀速向上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华爬绳和小明爬杆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B小华爬绳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C若小华和小明爬杆和爬绳的速度不一样,则速度大的人受到的摩擦力要大些 D小明爬绳时自身的重力和手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1.D2.C3.C4.A 初二物理下册学问点 初二物理下册学问点 1、牛顿第肯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
8、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物体在不受力的状况下照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更的缘由。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要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需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2、“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全部物体都适用,不是特别现象。 3、“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的确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志向化的状况(事实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
9、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牛顿第肯定律不能用试验干脆验证,而是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惯性 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接着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假如没有系平安带,会与车身撞击,严峻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当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3、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
10、几个力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通过物体所处状态,推断受力是否平衡) 2.平衡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推断力的大小、方向。 (1)甲图中钩码静止,受到平衡力,即:钩码的重力G,等于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F,拉力F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2)图乙中放在桌面上的篮球,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人和伞的总重G等于阻力
11、f,阻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4、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相对”是指相对于接触的物体。 (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静摩擦力: (1)概念:物体在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动力),还可以成随意角度。 (3)推断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静摩擦力可以在0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改变,其大小由
12、外界条件确定,因此它是被动力。 3.滚动摩擦: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例如滚动轴承中的滚珠在轴承内滚动时的摩擦。车轮在地面滚动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4.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别:加润滑油,气垫导轨,磁悬浮。 5、力和运动 1合力:假如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2同始终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始终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
13、的方向相同,即。 (2)同始终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即 3.力与运动的关系: (1)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变更(运动快慢或方向变更)。 6、压力 1.定义: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产生缘由: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3.方向:垂直于受力面,指向被压物体。 7、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 3.公式: 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 F表示压力,单位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物理 下册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