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宋词两首-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11、宋词两首-教学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11、宋词两首教学教案十一、宋词两首一、教学目的: 1、理解怀古词借古人古事来表述对现实人、事的看法,抒发自己情怀的特点。 2、领悟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领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典贴切的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词里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古寄情。 2、难点: 精确理解和驾驭作品中的典故及典故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省眉山县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的一生是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度过的。这首词写于1
2、082年 (元丰七年 ),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当时苏轼由于王安石变法,为新派官僚罗织罪名,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思想上很苦闷,常常游山玩水以排遗,这首词就是当时游黄州赤壁矶所作。苏轼的很多代表作就产生在此时。苏轼认为,谪居黄州是自己创作生涯的转折点。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是豪放派的开创者;诗歌创作亦有杰出的成就,与北宋的黄庭坚合称“苏黄”,或与南宋的陆游合称“苏陆”;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草木茂密) 并称为“宋四家”;又擅长绘画,善画竹和枯木。所著有东坡七集等。 解题: 苏轼所游的赤壁,指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怀古: 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
3、和事迹。古代文人学士,登临山川胜地,凭吊前人遗迹,发为吟咏,叫做怀古。这类作品往往联系历史往事来抒发个人的感慨。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这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作品,赤壁怀古词一出,后人就以它的首句和末句的“大江东去”、“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可见这首词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 前人对此词的评价: 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曰,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 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陆游 老学庵笔记:“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豪放派词的特点: 1、题材上: 词在
4、五代和北宋初年,题材狭窄,大抵不脱离离愁别恨,男女恋情之类。到苏轼手里,突破陈规,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是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入词。词从“樽前”、“花间”走向转为广袤的人生。辛弃疾则进一步开拓词的境界,思想内容比苏轼的作品更为深广。苏轼的念奴娇写赤壁凭吊古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酷爱,对历史人物的神往,抒发了人生的感慨。这在以前的词中是少见的。而辛弃疾的永遇乐更抒发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同样写壮志未酬的感慨,辛词则更富社会内容。 2、语言上: 苏轼一改花间词人镂金描彩的作风,用诗句入词,间或也运用口语,每每放笔直书,豪迈奔放。写江山则乱石惊涛,写豪杰则雄姿英发,境界开阔,气魄宏大。辛
5、弃疾在苏轼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文为词”,举凡经、史、子、集中的书面语言及可利用的口语都拿来为我所用,语言铿锵,感情剧烈。永遇乐一词中,作者说古道今,争论国事,抒写情怀慷慨悲壮。 课文分析: 大江(2)东去,浪 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 长江向东奔去 大浪 千百年英雄 风流: 有功绩而又有文采。 风流人物: 英雄人物、杰出人物。 分析: “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消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这是一种文学手法,以永恒的自然现象与短暂的社会现象相互衬托,以示社会现象的短暂,从而引起对往昔历史的怀念。 这一句成为千古绝唱,而“大江东去”也成为“念奴娇”词牌之别称缘由有三: 其一、先把后面全部详细描写的赤壁之战放到一个极为广袤的空间,极为悠久的时间背景之中,气魄极大,一起句先声夺人。 其二、“浪淘尽”三个字,将景“大江”与人“风流人物”联系起来,一起句就进入情景交融,因景怀古的境界。 其三、千古风流人物总要随着有如江水而逝去的时间被浪打风吹尽,这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在豪放慷慨之中又透露出一些悲壮苍凉。 第一层: 泛写怀古。 故垒(3) 西边,人 道是: 三国 周郎 赤壁。(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