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文嚼字》——《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咬文嚼字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咬文嚼字咬文嚼字 戏对识才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才思雄卓,性诙谐,甚爱才,传闻他在江西作提学副使时,发觉有个读书人与他同名同姓。在唱片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一联你来对。”于是随口念道: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照实不相如。” 这一对出得妙!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大夫,司马相如是汉代的文学家。“相如”二字又当“相同”来说明。李梦阳意思是:两个相如都不相如,你一个士子能和我同名同姓吗?那个读书人听后略加思索,答道: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真是对得好。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的公子,长孙无忌是唐朝的大臣。“无忌”二字就是“没有忌讳”。读书人的意思
2、是:你那里都不忌讳,我这里也无须忌讳。“制对者”和“属对者”,都是巧用历史故事,弦外有音。 李梦阳听了,特别观赏这读书人的才思灵敏,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遂亲自荐举,予以重用。 李时珍戏昏官 传闻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任四川蓬溪知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决意辞官回乡。临行前,新任县官为李时珍栈行。席间,新县官要李时珍为他开一帖滋补药方。 李时珍早闻此人是个”酒色财气”四大皆全的昏官,于是便佯装承诺。县官命一小吏取来文房四宝,李时珍道“我念你们写。”接着他就朗朗念道: “柏子仁二钱,木瓜二钱,官桂三钱,柴胡三钱,益智仁二钱,附子三钱,八角三钱,人参一钱,台乌三钱,上党参三钱,山药二钱。”
3、 说罢便扬长而去。 其次天,那昏官将这个处方交师爷去买药,师爷细致一看,忙说,“大人,您被李时珍骂了!”昏官稀里糊涂,师爷才依次念出药方的含意:“柏木官(棺)柴(材)益(一)附(副),八人台(抬上山。”听罢,昏官气昏了。金少爷、钱少爷傻愣了一会儿,扫兴而归。 妙对夺魁 相传,有个穷秀才颇有些才学,但因科举场上徇私舞弊之风盛行,使他屡试不第。这一年,听悦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他便打点行装,赴京赶考。 可是,由于路途遥远,纵然秀才历尽了千辛万苦,待他赶到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了。秀才好说歹说,最终感动主考大人,准他补考。 主考出的题目,是用从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上联。秀才听后,暗想:我何不把一路
4、的颠簸和误考的缘由说上一说,也好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于是开口对道: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非常来迟。” 主考一听,心中称奇,此生才学的确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下联。秀才想,正好借此机会把这些年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口应道: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日肯定要中。” 主考听罢,连连称妙,接着又应对一番,秀才皆对答如流。这样,这一年状元的桂冠,就被这位对联高手夺去。 切瓜应对 苏东坡的一个门生,春寒季节独坐家中书房。天下着毛毛细雨,他见冷雨滴窗,便触景生情,吟成一个单联: 冻雨
5、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此联极妙,“冻”拆为“东”和两点,“洒”拆为“西”和三点水。但他深思颇久,未得下联,便先搁下。 过半年后,他又想起此对,依旧对不上,只好去请教老师苏东坡。当时正值暑天,老师不忙应对,却拿起刀来,切开西瓜待客。书生见老师总不开口,便急催“请恩师赐对”。东坡笑了笑说:“刚才我不是对给你了吗?”书主更急了:“没有呀,对在哪里?”苏东坡指着西瓜念道: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书生这才明白:“切”字拆为“七”、“刀”;“分”字拆为“八”、“刀”。更妙的是切合了刚才切瓜 待客的情景。从今,书生更对苏东坡崇拜得心悦诚服了。 欧阳修过关 欧阳修未仕时,四处奔波求学。一无傍晚来到一座城下
6、,城门已关。他对守城的老兵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权放学生进去。” 守城的老兵说:“我出一对联给你,对得出就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早再进。” 老兵吟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接上说:“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吧!” 老兵说:“你不对出来,就不放你进去!” 欧阳修说:“我已经对过了。” 老兵一想,茅塞顿开,马上开了城门。 “小友”应对 北宋文学家王禹,七八岁时,已能属文。毕文简为郡从事,闻知他的才名,又听说他家以磨面为生,就叫他以磨为题作副对联。王禹不加思索,随口吟道: “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 文简称奇,留他给官家子弟讲学。那些官家子弟见他出身贫军,衣衫不整,有点不服气
7、。 有一天,太守宴请来宾,于席上出一联令众人对,句云,“鹦鹉能言难似凤。” 座客个个自命清高,自居为凤,此时却万籁俱寂,无人应对。文简便把上联写在屏间,督促众人快对,众客依旧一筹莫展。王禹在座见之,即挥毫书出下联:“蜘蛛虽巧不如蚕。” 文简惊羡地说:“经纶之才也!”于是,赐给他衣冠,呼他为“小友”。 畜生出蹄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讽刺他一番。传闻,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方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
8、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非常尴尬。 七步成诗 三国时候,曹丕当了魏文帝,非常忌恨他的弟弟曹植,总想找个借口把他杀掉。 一天,曹丕召曹植进宫,限令他在七步以内作诗一首。假如作不出,就当处死。 曹植面临生死关头,非常冷静,略为思索,便满含悲愤吟诵起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吟而完毕,还未走完限定的步数。 曹丕无计可施,曹植得以免死 王维买药 相传,唐诗人、画家王维在终南山隐读时,一日偶患小病,前
9、来一药店买药,见柜台内是一位衣着素雅的美貌少女,于是想趁买药之际,试试这女子的才气。 王维开口说:“我要买宴罢客何为?”姑娘微微一笑,“宴罢酒酣客当归”,忙问:“当归要几钱?”“且慢,我二买黑夜不迷途。”“熟地不怕天黑夜,此药本店有的是。”“三买艳阳牡丹妹。”“牡丹花妹芍药红,芍药今日方到。” 王维暗暗佩服这女子才思灵敏,对答如流,便接着问:“四买出征在万里。”“万里戍疆是远志。”“五买百年美貂裘。”“百年貂裘是陈皮。”“六买八月花吐蕊。”“秋花朵朵点桂枝。”“七买蝴蝶穿花飞。”“香附蝴蝶双双归。”“妙!答得妙!”王维连声喝彩。 巧对戏尚书 解缙幼年读书非常刻苦,他才思灵敏,长于巧对,十岁时就
10、小出名气。 一次,出身翰林的曹尚书想考考他,便差人把他找来。一见面,曹尚书便道:“老夫欲出几句联语,你可能和对?”解缙从容答道:“后生才疏学浅,当堂献丑,还望大人海涵。”曹尚书呷了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们墨迹,脱口而曰:“醉爱羲之迹”,解缙随口吟就:“狂吟白也诗”。曹尚书立刻又出一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解缙马上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妙对所折服,竟不由自主地击节喝采起来。 曹尚书见未考住解缙,非常气恼,指着屏风上的画幅又出一联:“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道,”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寨内将军”。活音刚落,尚书额
11、生冷汗,但还不甘认输,又以教训的口吻道:“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语声刚落,看客拍案叫绝,曹尚书忽然语塞,只佯醉 而退。 尚书嫁女 有位尚书大人闻知解缙出语不凡,想摸索一下他的本事,便命人邀他到府上相见。但却把中门紧闭,让他从偏门而入。解绪坚不从命,声言:“正门未开,非迎客之礼!”尚书闻报,便出门对曰:“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应声答道:“大鹏展翅恨天低。” 尚书见解缙身着绿衣,便挖苦说:“出水蛤蟆穿绿袄。” 解缙见尚书老态龙钟,身穿红袍,马上反唇相稽:“落汤螃蟹著红袍。” 尚书
12、见解缙对答如流,便大开正门以上宾待之。当他们在官府花园漫步时,尚书又就园中的奇花异草口出一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解缙环望花园,随口对道:“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尚书又抬头望天说:“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解缙则低头指地道:“地做琵琶路做弦,哪个能弹。” 尚书见解缙果有奇寸,名副其实,便把爱女许配给他。 席间巧对 乾隆某年,身中进土不久的李调元出任广东学政。到任不久,来了一位巡按大人。这位巡按,原是个落第举子,因趋附权臣和申,得赐了个“从进大”的功名。从进士即是略等于进士,比进士略低的意思。 此巡按大人虽说不是中榜的正牌进士,但也有些狐聪鬼智,知书著辩。他久闻李调元的
13、才名,心怀妒意,欲寻机挫辱李调元一番。 这天,巡按自穗回京、地方官按例设宴饯行,李调元和一些地方官员、举子名人都参与了宴会。席间,酒过三巡,巡按拈须笑对李调元说: “久闻学政善对,我有一下联,上联久思不得,烦学政一对,如何?” 李调元无奈,只好应道、“愿闻。”巡按便不紧不慢念出了下联:“三光日月星”。满座听后,为之悚然,认定如此肯定,李调元一时难对,只等看他的笑话。不料李调元却随口朗声接对:“四诗风雅颂。” 对得快,对得巧,巡按等人都为之一震。但巡按并不死心,又说:“听说你的老师在京中威重位显,但近来听说他常为妇夫人洗脚,不知你是否知道此事。” 李调元听他辱及自己的思师,心中暗恼,便答暄:“眼
14、见才是实,假如真是这样,也只有他的奴婢丫环们才能知道,大人您怎么也知道呢?” 这一反问,使巡按大人面红耳赤,恼羞成怒,又说,“我再以此事出一联,请你对一对:德高望重,奈何与如夫人洗脚。” 李调元听后,沉气按怒,随口对道,“学浅才疏,落得赐从进士出身。”真是对得又绝又巧,挖苦得也惨也酷,气得巡按大人无地自容。 妙对得佳偶 王先生有个蚀生女儿叫金风,年方二九,容貌出众,聪慧贤慧。 这天,来了三个求婚人。一个是有权有势的金少爷,一个是巨商大户的钱公子,一个是出身贫寒的文秀才。王先生说:“我出个题目,你们谁答得合我女儿的心愿,她就跟谁成亲。”三人一齐答应。 王先生出的题目是:“什么贵,什么直,风吹什么
15、动,什么里面能藏凤?” 金少爷抓耳挠腮,想了一会儿,抢先答道:“官位贵,官印重,风吹官袍动,官衙里面能藏凤。” 钱公子接着答道,“金子贵,元宝重,风吹官袍动,红罗帐里能藏凤。” 轮到文秀才回答了,他下慌不忙地说:“书为贵,情为重,风吹秋波动,哥心深处能藏凤。” 金凤听罢,对爹爹说:“请文秀才留下,我还有话说哩。” 牧羊女巧对裴律 清乾康熙年间,山西侯马大李村有个叫裴律的,自幼饱读诗书,尤擅赋诗联对,被誉为三晋第一才子。 这裴律样样都好,只是由于少年得意,慢慢变得傲慢起来,自诩才高八斗,未免目中无人。 这天,裴律出外春游,只见春光明媚,芳草萋萋,一群雪白的羊儿正在泉边饮水,他诗兴大发,随口吟道:
16、“白水泉口口口品”没想到吟出上联后,反复沉吟半晌,总也续不出下联来,急得他抓耳挠腮。正在犯难之际,忽听得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裴律抬头一看,只见是一个牧羊姑娘,便道: “你嗤笑我,莫非能续出下联来?” 那姑娘芜尔一笑,随口吟道:“山石岩石石石磊。” “哟呐!”裴律大吃了一惊,暗想。“想不到这牧羊女有如此才情,待我再出一联,难她一难。”低头一想,便道,“白水泉下女子好少女为妙。”吟毕,他得意地望着牧羊姑娘,好像在说:“这回看你如何对来?” 不料那姑娘毫不慌张,眸子一亮,随口答道:“山石岩上古木枯此木为柴。”说完,淘气地咯咯大笑起来。 “呵!”裴律大惊失色。此句不但对仗工整贴切,而且把裴律暗喻为“枯木
17、朽柴”。想不到山野之中,有此才女,可见大千世界,能人辈出,我裴律傲慢自大,实属可笑!于是悻悻而返。 从今,裴律虚心好学,发奋读书。后来金榜题名,位及江西巡抚,居官廉正,深得百姓赞颂。 秀才结友 清朝咸丰年间,湖南平江有个秀才姓李,人称李秀才。他才思灵敏,好吟诗作对,侍才傲物,谁也不放在他眼里。一天黄昏,外地一个姓刘的秀才路过他家门口,想上门投宿。李秀才见那人脸色乌黑,衣服破烂,便轻视地摇头说出一句: “树大杈多,不宿无毛之鸟。” 刘秀才听出是讪笑自己,便应声而答: “滩平水浅,难藏有鳞蛟龙。” 说罢,掉头便定。李秀才出乎意料地受到讽刺,心中恼火,忙追着让他回来,刘秀才躬身问道:“先生贵姓?”李
18、秀才得意地说: “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然后他反问刘秀才:“您贵姓?” 刘秀才不卑不亢地答道: “斩白蛇,兴汉室,高祖是刘。” 李秀才一愣,他万没料到这个赤脚蓬头的穷秀才尽然满腹文采,应对自如,便请他留宿。 其次天,李秀才不甘认输,邀请刘秀才出门漫步,想趁机出点难题把他难住。他们两人刚走出门,便听到一阵唱戏的锣鼓声传来。李秀才连忙吟出: “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 刘秀才也不模糊,脱口而出: “播春种,育夏秧,秋收冬藏。” 他们接着往前走,路过一片果园时,李秀才又吟出: “湖北广柑,皮甜蒂苦瓤酸。” 刘秀才马上对上: “海南胡椒,叶臭花香籽辣”。 他们走到一座石板桥上,看到鸡犬足痕
19、,李秀才立刻又见景生情出一对: “鸡犬过石桥,一梅花竹叶。”刘秀才看到桥下河中时有龟蛇蠕动,便答道: “龟蛇浮水面,两件玉带荷包。” 这时,正好一叶扁舟从桥下穿过,李秀才连忙吟道: “船小如梭,横织江中锦绣。” 刘秀才眺见远处江岸高塔屹立,对出: “塔尖似笔,倒写天上文章。” 一路上,两人你唱我和,李秀才见始终没能难倒刘秀才,才知道天下有学问的人多的是,不禁为自己的高傲和对刘秀才的轻视感到惭愧。他诚意诚意地和刘秀才结为挚友,并为他饯行。席间,李秀才又出了一句上联: “出门远观山山翠。” 刘秀才也很佩服李秀才的才学,很兴奋能结交这个新挚友,立刻对出下联: “挚友相送月月亲。” 此后,两人的友情愈
20、来愈深,成为生死之交。 关汉卿巧言脱险 相传关汉卿因编演窦娥冤,触怒当朝权贵,官府悬赏欲将他捉拿治罪,关汉卿闻讯连夜出逃。途中,突然遇到几名巡夜的捕快,挡住他盘查。 班头问:“你是干什么的?”关汉卿三句话不离本行,顺口答道,“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统领千军。”班头见此人口吐狂言,心中恼火,拿火把近前一照,觉得好生面熟,好像在戏台上见过,便问道,“你是个唱戏人吧?”关汉卿答道:“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台便见;有时欢欣鼓舞,有时震天动地,转瞬皆空。 班头品尝此言,问道:“莫非你是关” 关汉卿听罢哈哈一笑:“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班头原来是个戏迷,爱看关汉
21、卿编演的戏,如今听了这话,料定此人必是关汉卿无疑。他心中暗忖,拿吧,不忍心;不拿吧,眼见白 花花五百两赏银从身边流走,甚是惋惜。 关汉卿看出班头的心事,就又吟出一首诗来:“台头莫逞强,纵使得厚禄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下何足算,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一般人。” 这首机敏辛辣的讽谕诗,使班头有所醒悟,便对衙役们说:“放他走吧,这是个书迂子!” 魏源随机应对 清代文学家魏源,自小性情直爽,疾恶如仇。在魏源的家乡,有一个无耻无能的举人,专好抄袭别人的诗作。一次被11岁的魏源揭了老底,举人恼羞成怒,便想惜题发挥,加以报复。他指看灯笼里的蜡烛,说道: “烟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魏源随机应对:
22、 “纸糊灯笼,笼边多缰,眼里无珠。” 举人挨了骂,不愿罢休,又气冲冲地说: “屑小欺大乃谓尖。” 魏源又马上回敬道: “愚犬称王即是狂。” 弄得这个夜郎自大的举人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郑板桥出联断案 郑板桥当县令时,一天,一位老先生来告状,说他在一户有钱人家辛辛苦苦教了一年书,东家不仅不根据当时“教 一年书,付酬金八吊钱”的约定付钱,还借故说他才疏学浅,将他辞退。 郑板桥听了申诉后说:“你说的是否当真,让我当场考考你如何?” 老先生表示情愿当场应试。 郑板桥指着大堂上挂的灯笼说:“就以这灯笼为题,我出上联,你对下联。”说完脱口而出:“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教书先生听了,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咬文嚼字 重点难点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