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docx
《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优质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深化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和比方的区分。 2学情分析 这首诗,字面上学生比较简单理解,学习此诗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深化体会蕴含的人生哲理。 3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2、理解象征和比方的区分。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选择是人生自始至终必需面对的问题。虽然同学们是中学生,但是已经有过人生的选择了。比如选择学校,选择挚友,选择勤奋美国
2、诗人把这种人生体验浓缩在诗中,把人生的路比做自然的路,借写选择自然道路来表达对选择人生道路的感慨。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 活动2【活动】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屏显: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2、字词预习:给下列生字新词注音,说明。 屏显: 弗(f)涉足(sh)伫立(zh)萋萋(q)幽寂(yuj)延绵(ynmin) 幽寂:幽静、孤独。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萋萋:形容草长得茂密的样子。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活动3【活动】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诗歌,留意读音、停顿。 2、抽学生朗读,师生评价(从
3、读音,停顿方面评价)。 3、播放配乐朗读,留意读音、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屏显: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惋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逝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非常幽寂, 显得/更迷人,更漂亮;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踪迹。 那天早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终点, 唯恐我/难以/再回返。 或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4、从今/确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4、整体把握,理解诗意 全诗共四个诗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 (学生思索探讨,老师适当点拨)。 屏显: 一节伫立路口,远望思索 二节选择荒路,荒路幽美 三节途中思索,难再回返 四节遥想将来,回顾叹息 活动4【活动】研读诗歌,理解诗意 思索探讨: 1、诗中写了两条路,是哪两条?诗人叙写的重点是路还是选择? 2、诗歌叙写的重点是“选择”,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诗,思索诗人对“选择”的看法是怎样的? 3、诗人走在已选择的路上对那未选择的路还记忆犹新,是不是诗人觉得自己选择了一条不该选择的道路,对自己的选择懊悔了呢,为什么诗的题目叫做“未选择的路”? 4、读了这
5、首诗,我们知道应慎重地对待生活中的选择。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对待某种选择,应留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先读诗歌,并思索问题,然后探讨。 明确: 1、诗中写了两条路,是哪两条?诗人叙写的重点是路还是选择? 预设回答: (1)一条是已选择的路,一条是未选择的路。 (2)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诗人虽然写了已选择的路,但总是对未选择的路记忆犹新,充溢怀念与遐想,题目是“未选择的路”,也表明这一点。 (3)诗歌的题目虽是“未选择的路”,但是诗人叙写的重点不是已选择的路,也并非未选择的路,而是选择本身,诗歌描绘的是诗人在他进行选择时和选择后的心态。 2、诗歌叙写的重点是“选择”,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诗,思索诗人对“选
6、择”的看法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 (1)诗人在选择时,特别冲突。因为他在诗中写到“惋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他是两条路都想走,但事实上不行能。 (2)这种冲突心情在诗中时有流露。他“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他觉得“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都在吸引他,呼唤他去探究,“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终点,唯恐我难以再回返。”心情非常冲突。 (3)诗人在选择时,特别慎重,“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就是证明,诗人生怕选错。选择就意味着放弃,选择一条路就意味着放弃另一条路或更多条路。而且一次选择或许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今确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告知我们选择须慎重。 3、诗人走在
7、已选择的路上对那未选择的路还记忆犹新,是不是诗人觉得自己选择了一条不该选择的道路,对自己的选择懊悔了呢,为什么诗的题目叫做“未选择的路”?我们对待某种选择,应留意哪些问题呢? 预设回答: (1)我觉得有懊悔。诗人在结尾感慨,“从今确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似乎有点懊悔,诗的题目叫做“未选择的路”,告知我们选择须慎重。 (2)我认为没有懊悔。诗人选择是慎重的,他选择的是“更迷人,更漂亮”的一条路,只是因不能同时走两条路而感到无奈和缺憾,“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终点,唯恐我难以再回返。”时间不能倒流,无法从头起先,只有放弃。至于诗歌最终一句,“从今确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我认为是对
8、选择永不懊悔。诗的题目叫做“未选择的路”,有两方面的缘由:一方面是为了引起读者爱好,人就是这样,无论你选择了那一条路,你都会对未选择的路浮想联翩,诗的题目叫做“未选择的路”,可以极大地吸引读者;更主要的一方面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很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其它的路放弃,况且很多人选择人生之路带有随意性,诗的题目叫做“未选择的路”,更能让人深化地思索人生的选择问题,选择肯定要慎重! 4、读了这首诗,我们知道应慎重地对待生活中的选择。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对待某种选择,应留意哪些问题呢? 预设答案: (1)选择要慎重,因为时间终归不能倒流。 (2)选择,应当坚持自己的志向,
9、坚持自己的原则,应有独立的标准,不要同流合污。一旦选择后,应当勇往直前到往下走,直到取得胜利。 (3)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确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的确要慎重。 活动5【讲授】品读诗歌,探究写法 未选择的路中,“路”有着深刻的含义,诗的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则借写选择自然之路来表达诗人对选择人生之路的感慨。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运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预设答案: 生1:比方。自然之路比方人生之路。 生2:象征。自然之路象征人生之路。 师:同学们的看法不同,那原委是比方还是象征呢,比方和象征有什么区分? 学生思索,沟通。 明确:(
10、屏显)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借写甲事物示意乙事物。即依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种详细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比方,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显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方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方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屏显)象征手法。采纳象征手法诗文: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纸船等。 活动6【活动】延长拓展,感悟人生 1、未选择的路之所以让人喜爱,是因为它触及每个人心灵深处,人生选择总是充溢着无奈和缺憾,无论你选择了那一条路,你都会对未选择的道路充溢怀念与遐想,这也是许多人心灵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再次
11、感受一下。 学生齐读。 2、我们来读一读汪国真的诗选择,说说读这首诗对自己的启示。 (屏显): 你的路, 已经走了很长很长, 走了很长, 可还是看不到风光, 看不到风光。 你的心很苦,很彷徨。 没有风帆的船,不比死了强, 没有罗盘的风帆,只能四处去流浪。 假如你是鱼,不要痴迷天空, 假如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学生读诗,沟通启示。 明确:人的一生总要面对这样那样的选择,我们常常会彷徨,无奈,汪国真的选择一诗告知我们,不要再彷徨和迷惘,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学们喜爱这首诗吗,请抄写下来吧。 活动7【作业】布置作业 1、背诵未选择的路。 2、生活中经常面临选择,选择一条路就意味着放弃另一条路
12、,选择意味着得失,有得必有失,关键是我们要把握“得”什么,“失”什么,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启示?请写下来。 3、阅读:课后搜集并阅读弗罗斯特的诗。(有条件的做) 未选择的路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未选择的路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选择是人生自始至终必需面对的问题。虽然同学们是中学生,但是已经有过人生的选择了。比如选择学校,选择挚友,选择勤奋美国诗人把这种人生体验浓缩在诗中,把人生的路比做自然的路,借写选择自然道路来表达对选择人生道路的感慨。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 活动2【活动】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屏显: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
13、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2、字词预习:给下列生字新词注音,说明。 屏显: 弗(f)涉足(sh)伫立(zh)萋萋(q)幽寂(yuj)延绵(ynmin) 幽寂:幽静、孤独。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萋萋:形容草长得茂密的样子。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活动3【活动】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诗歌,留意读音、停顿。 2、抽学生朗读,师生评价(从读音,停顿方面评价)。 3、播放配乐朗读,留意读音、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屏显: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惋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逝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
14、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非常幽寂, 显得/更迷人,更漂亮;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踪迹。 那天早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终点, 唯恐我/难以/再回返。 或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今/确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4、整体把握,理解诗意 全诗共四个诗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 (学生思索探讨,老师适当点拨)。 屏显: 一节伫立路口,远望思索 二节选择荒路,荒路幽美 三节途中思索,难再回返 四节遥想将来,回顾
15、叹息 活动4【活动】研读诗歌,理解诗意 思索探讨: 1、诗中写了两条路,是哪两条?诗人叙写的重点是路还是选择? 2、诗歌叙写的重点是“选择”,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诗,思索诗人对“选择”的看法是怎样的? 3、诗人走在已选择的路上对那未选择的路还记忆犹新,是不是诗人觉得自己选择了一条不该选择的道路,对自己的选择懊悔了呢,为什么诗的题目叫做“未选择的路”? 4、读了这首诗,我们知道应慎重地对待生活中的选择。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对待某种选择,应留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先读诗歌,并思索问题,然后探讨。 明确: 1、诗中写了两条路,是哪两条?诗人叙写的重点是路还是选择? 预设回答: (1)一条是已选择的路,一条
16、是未选择的路。 (2)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诗人虽然写了已选择的路,但总是对未选择的路记忆犹新,充溢怀念与遐想,题目是“未选择的路”,也表明这一点。 (3)诗歌的题目虽是“未选择的路”,但是诗人叙写的重点不是已选择的路,也并非未选择的路,而是选择本身,诗歌描绘的是诗人在他进行选择时和选择后的心态。 2、诗歌叙写的重点是“选择”,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诗,思索诗人对“选择”的看法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 (1)诗人在选择时,特别冲突。因为他在诗中写到“惋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他是两条路都想走,但事实上不行能。 (2)这种冲突心情在诗中时有流露。他“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他觉得“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都在吸
17、引他,呼唤他去探究,“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终点,唯恐我难以再回返。”心情非常冲突。 (3)诗人在选择时,特别慎重,“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就是证明,诗人生怕选错。选择就意味着放弃,选择一条路就意味着放弃另一条路或更多条路。而且一次选择或许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今确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告知我们选择须慎重。 3、诗人走在已选择的路上对那未选择的路还记忆犹新,是不是诗人觉得自己选择了一条不该选择的道路,对自己的选择懊悔了呢,为什么诗的题目叫做“未选择的路”?我们对待某种选择,应留意哪些问题呢? 预设回答: (1)我觉得有懊悔。诗人在结尾感慨,“从今确定了我
18、一生的道路”,似乎有点懊悔,诗的题目叫做“未选择的路”,告知我们选择须慎重。 (2)我认为没有懊悔。诗人选择是慎重的,他选择的是“更迷人,更漂亮”的一条路,只是因不能同时走两条路而感到无奈和缺憾,“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终点,唯恐我难以再回返。”时间不能倒流,无法从头起先,只有放弃。至于诗歌最终一句,“从今确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我认为是对选择永不懊悔。诗的题目叫做“未选择的路”,有两方面的缘由:一方面是为了引起读者爱好,人就是这样,无论你选择了那一条路,你都会对未选择的路浮想联翩,诗的题目叫做“未选择的路”,可以极大地吸引读者;更主要的一方面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
19、很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其它的路放弃,况且很多人选择人生之路带有随意性,诗的题目叫做“未选择的路”,更能让人深化地思索人生的选择问题,选择肯定要慎重! 4、读了这首诗,我们知道应慎重地对待生活中的选择。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对待某种选择,应留意哪些问题呢? 预设答案: (1)选择要慎重,因为时间终归不能倒流。 (2)选择,应当坚持自己的志向,坚持自己的原则,应有独立的标准,不要同流合污。一旦选择后,应当勇往直前到往下走,直到取得胜利。 (3)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确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的确要慎重。 活动5【讲授】品读
20、诗歌,探究写法 未选择的路中,“路”有着深刻的含义,诗的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则借写选择自然之路来表达诗人对选择人生之路的感慨。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运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预设答案: 生1:比方。自然之路比方人生之路。 生2:象征。自然之路象征人生之路。 师:同学们的看法不同,那原委是比方还是象征呢,比方和象征有什么区分? 学生思索,沟通。 明确:(屏显)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借写甲事物示意乙事物。即依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种详细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比方,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显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方则是一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未选择的路 年级 下册 选择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