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问点汇编:透镜及其应用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问点汇编: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亮玻璃元件(要求会分辨)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2、基本概念: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光心:通常状况下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
2、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留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3、三条特别光线(要求会画):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更,如下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4、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整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
3、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5、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6、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变更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4、;注:要让物体更大;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2:留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始终线上;又叫“三心等高”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成像大小的分界点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U=f不成像成像正倒,虚实的分界点0uf正立、放大的虚像Vf放大镜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越近焦点像越大。留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干脆看,全部光线必
5、过像点;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留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三、眼睛与眼镜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2:近视眼与矫正:缘由是晶状体太厚,折光实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上过长,因此远处某点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戴凹透镜调整;3:远视眼与矫正:缘由是晶状体太薄,折光实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上过短,因此近处某点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在视网膜上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从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需戴凸透镜调整;四: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
6、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2、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问点总结:透镜及其应用八年级上册物理学问点总结:透镜及其应用本章是我们学习物理学的起先,主要是学习声现象及有关的学问,其中包括: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以及声音的一些特性。最终要知道如何利用与限制声音。学问构建: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新知归纳:一、透镜透镜:透亮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凸透镜原理: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形态:中心较厚、边缘较薄。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
7、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几个光学名词:(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焦点(云):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会聚的点。(3)焦距(枣):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4)光心(韵):凸透镜的中心。凹透镜中心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二、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投影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它形成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上还安装有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变更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
8、投射在墙面或屏幕上。放大镜事实上就是凸透镜,物体通过它能成放大的像。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像距物距: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像距: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探究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目的:探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的关系。探究结论:(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圆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与圆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四、眼睛和眼镜眼睛主要结构:有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视物原理: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
9、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近视眼及其矫正有的人看远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位置才能看清晰,这种现象称为近视眼。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有的人看近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远的位置才能看清晰,这种现象称为远视眼。远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远视眼需配戴凸透镜。眼镜的度数其数值等于焦距(以米作单位)的倒数乘以100。五、显微镜与望远镜显微镜(1)结构: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2)原理:来自被视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就像投影仪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一般的放大镜,把这
10、个像再次放大。经过这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望见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望远镜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靠近眼睛的一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旁边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现代天文望远镜经常做的口径很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以使成的像更亮,观测到更暗的星。另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学问延长:形形色色的透镜透镜通常是玻璃做的,其实透镜的材料是各种各样的。用冰也能制造透镜。远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书中就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这就是指用冰制成透镜,并利用其焦点的性质可将艾绒点着,如图
11、所示。清代科学家郑复光,用底稍向里凹的锡茶壶充溢热水,将冰加工成有两个光滑凸面的凸透镜。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近代还有用石蜡制成的微波透镜,用来变更微波的传播方向,它的外表已很难分辨出它是一个透镜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黑白相同的同心圆环,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光学元件,它具有透镜的性质,称为波带片。它的制作方法如下:先在绘图纸上画出半径正比于序号的一组同心圆,使圆环黑白相间,然后用照相机拍摄下来,该底片就成了波带片。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假如在波带片轴线的适当位置安放一个点光源或不大的物体,在波带片后就能成一实像。波带片与一般透镜相比的优点是:首先,它所成的像比一般透镜的完善,并且焦距可以较长,而设
12、计、加工一般透镜却是相当麻烦的;其次,采纳照相复制方法制造波带片比对光学玻璃进行冷加工处理省事;此外,波带片还具有大、轻巧、可折叠等优点,特殊适用于远程通信、测距、军用光学仪器和宇航技术。【试验园地】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由于用刻度尺不便于干脆测量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可借助圆规来测量焦距。详细方法是:先把圆规的金属笔尖放在焦点上,再把圆规的另一只脚接触到凸透镜的中心,如图所示,然后用尺子测量这两点间的距离,这个长度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物态改变学问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物态改变学问点总结 第四章物态改变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3、;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推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行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热力学上的温度:以
14、肯定零点(-275.15)为起点的温度(单位:开尔文)3:测量工具: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匀称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温度计的运用:(1)运用前要:视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1):用途:特地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
15、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别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改变: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改变;固态、液态、气态在肯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改变过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分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接着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
16、时温度上升,接着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接着汲取热量;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接着放热;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上升;(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起先熔化;(3)BC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上升;(6)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起先凝固;(8)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
17、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段为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留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肯定相同,这与详细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三、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18、晾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晾,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淌的快慢有关,空气流淌越快,蒸发越快(晾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1)沸腾:在肯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接着吸热;(2)沸腾和蒸发的区分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汲取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
19、猛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四、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干脆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干脆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改变;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4、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