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
《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人教版选修6).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人教版选修6)高三地理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26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目的: 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相识见诸行动”的教化,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 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难点: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分析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人类承受着需求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双重压力的状况下,我们除了实行有效行动,以求达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结果外,别无选择。要把行动由自发转为自觉,必需依靠正确的思
2、想来指导,因此树立现代环境观和发展观乃是最基本的任务。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的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渐渐相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相识。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它确定了人类对环境的看法,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今日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在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没能正确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而导致的,是由于没有正确相识和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确定人,这是人的自然化;另一方面是人确定自然,这是自然的人化,自从地球上出现
3、了人类,地球的历史就既是自然史,同时又是人类的历史。 环境伦理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正确看法是什么,究竟自然有没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在此,主要让学生留意树立下面这些观点:敬重与善待自然、关切个人与关切人类、着眼当前并思虑将来。 2、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化 崇拜自然改造自然折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时期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20世纪后半叶 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不断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快速提高生产力接着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人类 活动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
4、牺牲自然,积累财宝重新谛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地 关系恐惊和依靠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加不协调,人地冲突激化谋求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 人口 数量非常有限起先增长人口快速增加人口接着迅猛增加 环境 问题不严峻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公害泛滥,人类起先相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 3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基本观点折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折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一时间,人类好像成为自然界的主子。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子,人类只有
5、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折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良性方向发展 思索题:分析思索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缘由? 通过图“全球商业性捕鱼简史”,分析思索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缘由。传统的折服论环境观是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缘由。 活动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把这种正确的相识见诸行动。我们往往在思想上相识到它的重要性,而在实际行动中却经常南辕北辙。请以无记名的方式在下列表格中打勾,用投票箱收集。 1收集表格,计算每一项结果的百分数,然后分析结果。 在课前组
6、织环境小组或环保主动分子进行“环保行动调查”活动,印发、收集统计问卷。上课时公布调查结果,全班进行探讨。 2依据统计结果进行全班探讨,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环境观念提升到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人们对知行差异司空见惯,往往习以为常。调查活动能揭示这一问题,引起关注和思索,促使学生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中。这是一项育人价值较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人类应当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协调”呢? 只要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敬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仔细探讨,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爱护环境,就能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
7、展观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爱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养精蓄锐,以保永续利用的主见和法令。如:(以下资料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放给学生,并说明、翻译,让学生了解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和一些实践行动) 由此可见,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爱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志向,这对于当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仍旧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意当代
8、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意其自身需求实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内容 要发展,要满意人类发展的需求; 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实力,这就是可持续。 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概括为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制约、联系,组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在此系统中,三者的关系和角色是: (1)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实力相协调; (2)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削减废物,变更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
9、产和文明消费; (3)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可持续发展把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考虑和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在动态的平衡中发展。明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以往对发展的理解,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科技发展等是有本质区分的。 (4)基本思想 激励经济增长; 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5)基本原则 (1)公允性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指地球生命应共享及公允安排资源、环境和财宝,而享有同等发展权利的地球生命跨空间、时间,还包括其它物种。 同一代人与人之间的公允:每个人享有同样的基本和同等的权利,如生存、自由、追
10、求较好的生活的权利。 区际公允:在不同区域、国家和不同利益的群体之间,在贫困和富有地区之间,公允共享资源、效益和分担代价。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以其它地区的环境损害为代价,如发达地区不能把污染转移到不发达地区或在开发资源时破坏当地的环境,获得超额利润后不给当地足够补偿去复原和发展。贫富悬殊,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消退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代际公允:在现在和将来的世代之间,公允共享资源、效益和分担代价。这一代不能为自己发展损害或限制将来世代的发展可能性。应为下一代留下至少与自己继承的同样丰富多彩、同样富于生产力的世界。 人类与其它物种间的公允:每种生命形式都以其对人类的价值而有
11、资格得到人类的敬重。人类的发展不应威逼自然的整体性其它物种的生存,如为野生生物设置足够的栖息地,禁止为经济利益大量捕杀、采伐、买卖野生生物等。应当合理地对待全部物种和生物,使之免受摧残、虐待和无谓的杀戮。 (2)持续性原则:重点指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这一原则是基于地球面积的有限性及由此确定的地球承载实力的有限性。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爱护环境的关系。 (3)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大循环还是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这使得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 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当担当必要的义务,有助于实现全球
12、整体的协调发展。 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须要在敬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订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定选择 1)浩大的人口压力:每年达的新增产值被用来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资源利用率较低 3)深刻的环境危机:污染向农村扩散;生态破坏范围扩大,程度加大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战略中国世纪议程 思索 1据你所知,近年来家乡有哪些建设项目?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正在进行? 支配学生课堂快速阅读,并点明爱护环境,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世界进步的潮流,而且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评价
13、这些建设项目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尽合理,提出改进看法;哪些是不合理的,应当停建。 此项活动须要充分让学生探讨,发挥学生的主子翁精神,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老师总结归纳,刚好对学生的观点赐予正确的评价,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经典例题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相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行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宝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限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将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分析推断。可持续发展既满意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意其需求的实力,遵循公允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D 1
14、.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1课时全球性环境问题学案(鲁教版选修6) 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1课时全球性环境问题学案(鲁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缘由及其危害。 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1)缘由:人类活动,使大气中_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_增加。(2)危害:引起冰雪消融,导致全球_上升,使一些沿海地区面临被沉没的威逼。2臭氧层遭到破坏(1)分布:_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有扩大的趋势,北极地区和我国的_上空也存在臭氧浓度相对四周地区较低的区域。(2)缘由:_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缘由。(3)危害: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会引发_、
15、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还会扰乱食物链,造成某些生物_,并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等。3酸雨扩散(1)成因:由于人类燃烧_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_等酸性气体形成酸雨。(2)危害: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11_,被称为“空中死神”。4森林锐减(1)生态效益:森林在12_、调整气候、13_以及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价值,被誉为“14_”。(2)缘由:人为的15_、森林火灾、16_等,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削减。5水体污染(1)缘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排放的大量污水不仅污染17_,而且也污染了海洋。(2)危害:陆地水体的污染不仅导致人类的疾病,也造成全球大面积的缺水。海洋污染使鱼虾和
16、其他海洋生物削减,“18_”等生态灾难频繁发生。6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1)概念:土地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改变和19_等因素造成的20_和具有旱害的半潮湿地区的土地退化。(2)危害:土地丢失生产实力。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1)缘由:森林被毁、21_、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22_。(2)危害:致使很多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面临灭亡。8垃圾污染与危急废物转移(1)危害: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23_,污染大气,传播疾病,而且污染农田和24_。(2)转移:工业垃圾及有毒废弃物从发达国家向25_国家转移,已成为新的全球环境平安问题。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全球气候变暖据专家预料,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
17、到2100年将上升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双选)()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B滩涂面积削减C沉没部分耕地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缘由有(双选)()A臭氧层破坏B森林被大量砍伐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考查点2酸雨扩散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气体进入大气后被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冰雹和雾着陆地面形成酸雨。据此回答34题。3下列状况可能造成酸雨的是()森林遭到乱砍滥伐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自然气等化石燃料广阔农村居民燃烧沼气汽车排放大量尾气ABCD4削减城市酸雨产生的最佳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解决 环境 问题 基本 思想 人教版 选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