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积的改变规律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积的改变规律说课稿人教版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积的改变规律,它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页。一、说教材积的改变规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等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等学问铺平了道路,在本节课中,学生要学习积的改变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运算实力、合情推理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四年级的学生具有肯定的阅历,能够将新学问转化为已有的学问,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弱,在理解积的改变规律的探究过程时会有肯定的难度。基于
2、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理解积的改变规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理解其探究过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并且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能理解并驾驭积的改变规律,能正确表述积的改变规律,并能正确运用。2.经验积的改变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会视察、猜想、验证、概括的方法,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实力。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乐趣,培育学生献爱心的好品质。二、说教学设想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时,我将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注意:1.注意探究过程的经验:积的改变规律的探究过程须要经验从直观到抽象,从朦胧到清楚的过程,这过程须要学生通过视察、猜想、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理解积的改
3、变规律,积累数学活动阅历。2.注意变与不变思想的渗透:通过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改变,来探究积的改变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实力。三、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为了响应学校“节约零花钱,牵手好挚友”的号召,我们班与希望小学四(1)班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请你计算一下,一盒水彩笔6元,假如买2盒要花多少元?买20盒,买200盒呢?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列式计算一下,学生会列出算式:62=12(元);620=120(元);6200=1200(元)。(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买文具”的详细情境,激活了学生原有的学问,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为探究积的改变规律供应素材,做好铺垫。)(二)
4、自主探究,理解规律第一层次:感知规律。视察这组算式,你发觉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先独立思索一下,有了想法之后四人一小组相互探讨,之后老师巡察,全班反馈。我会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进行视察,学生会发觉从式到式,从式到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学生也会发觉从式到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那假如从下往上视察,你又发觉了什么?学生会发觉从式到式,从式到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积也除以10;学生也会发觉从式到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0,积也除以100。那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说一说你发觉的规律,先独立说一说,再同桌之间相互说,从而由
5、学生说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其次层次:提出猜想。同学们发觉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我们须要再举一些例子来验证一下,看看会不会出现相同的状况,假如有一个例子出现不同的状况,我们就不能把发觉当成规律。第三层次:验证规律。请每个同学写出3个算式,同桌相互检查,并沟通因数和积是怎样改变的?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在别人的算式后面接着写一些。学生会写出712=84、76=42、73=21;或者6150=900、630=180、66=36等等。第四层次:归纳结论。同学们,黑板上这么多算式,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改变规律?先独立地说一说,再同桌两人相互说
6、,最终我会指名学生说,从而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这里除以的数可以为0吗?不能为0,因为0不能作除数。第五层次:拓展延长。刚刚大家已经知道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那么假如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加(或减)几,积是不是也加(或减)几呢?学生会发觉这是不成立的,例如7(12+1)(84+1)。第六层次:说明应用。我会出示一个奇妙缺八数。123456799=1111111111234567918=2222222221234567927=()1234567936=()1234567945=()12345679()=()通过
7、这个奇妙缺八数的应用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奇妙。有效地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与老师教的统一,在本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视察、猜想、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丰富了学生的体会,加深学生对积的改变规律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学以致用,分层练习我会将做一做作为基础练,以巩固新学问,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和驾驭积的改变规律。我会将“一所小学扩建校内,打算将长方形操场的宽度从8变成24米,长不变,扩建前的面积是560平方米,问扩建后的操场面积是多少?”作为综合练,通过这道题来培育学生综合运用学问的实力。2475=180036104=3744(246)(756)=1800(364)(1044)=3744(2
8、43)(75)=1800(36)(104)=3744我会将这道题作为拓展练,通过计算这几道题目,让学生发觉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他们的积是不变的,从而进行拓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四)课堂回眸,内化提升第四环节:课堂回眸,内化提升。此时,我会请学生来说说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须要提示其他同学留意的吗?从而结束本节课的课题。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找规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找规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验探究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初步体会和相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洁规律,初步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9、学生经验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究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圆周问题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规律。 、设疑引入 师:我们先做一个猜谜嬉戏。 老师板书 师:揣测老师在三角形后会写什么图形。 学生揣测,答案不唯一。 师转身又写 部分学生有意识揣测后面是三角形。 师接着写,黑板上出现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后面是 由学生说出规律。 师:这样一组一组的往下写(边写边板书),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一样多。 生:因为每组里面正好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生:正好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正方形 师:我们
10、可以说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一一对应着的。板书“一一对应” 师在省略号后接着添一个 由生说这时的个数关系。 生:三角形多一个。 生:因为前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一一对应着的,但最终一个三角形没有正方形和它对应了。 2、揭示课题 师:它们都是一个物体隔着另一个物体依次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现象我们称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究规律 1、探讨场景图中的三种排列。 师:现在请同学们细致看一看,从图中找一找,能发觉和黑板上一样的间隔排列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觉。 师:这三组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同桌相互探讨。 指出:夹子、白兔、树桩都可以看成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的物体),手帕、
11、蘑菇、篱笆都可以看成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板书: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排在两端的物体相同。(板书:两端相同) 师:这属于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 探讨: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小组合作探讨。 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 夹子比手帕多一个。 小兔比蘑菇多一个, 木桩比篱笆多一个。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假如相同,两端的物体就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学生自选一组把实物图抽象成图形,并在黑板上板书。 3、进一步形成规律。 4、选中其中的任一组图形,并擦掉中间的物体。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一个图形一个间隔,间隔
12、数少一。 生:因为最终一个图形没有间隔和它对应,所以间隔数少了一。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是不是这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要求:随意拿几根小棒和圆片,在桌上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片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沟通。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觉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列举规律: 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中,有些事物之间的排列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你能
13、通过自己的视察来说一说吗?(学生先视察,再回答) 2、观赏老师找到的规律。 3、应用规律: (1)“电线杆和广告牌” 细致看这幅图,在这条公路边,有25根电线杆,那么中间会有多少块广告牌呢?为什么? (2)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3)栽树问题 假如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假如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比较。 (4)规律延长。 请10位女同学在讲台前站成一排。 师:请男同学站在每两个女同学之间形成一一间隔排列。
14、有9位男同学站在列中。 师:有请两端的两位女同学渐渐把队伍拉成一圈,你有什么新的发觉。 生:这时没形成一一间隔排列了。 生:因为原来两端的女同学之间又出现了一个间隔。 生:还得在这之间站进一个男同学。 生:男女生一样多了。 (5)对比练习: 假如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14棵,有的同学说15棵,还有的说1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b:发觉规律 c:汇报小结,和刚才男女生站队一个道理。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一样多 (5)提高练习。 小军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6分钟
15、,照这样计算,他从一楼走到九楼要多少分钟? 时钟6时敲了6下,5秒敲完。那么,这只钟12时敲12下,几秒敲完? 五、总结评价 师:今日我们一起探讨了一些间隔排列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收获? 今后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困难的状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商的改变规律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商的改变规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引导学生思索发觉商的改变规律的过程, 2、会敏捷运用商的改变规律。 3、培育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实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觉并总结商的改变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觉并总结商的改变规律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
16、事导入 支配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学问教化了小猴子?今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视察数字,你发觉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老师板书。 8 2 = 4 16 4 = 4 32 8 = 4 64 16= 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觉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老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觉了什么? 5、学生探讨,并发觉: 在除法里,被除
17、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老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觉了什么?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视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觉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改变规律 三、总结: 提问:通过视察,我们发觉了除法里有商的改变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须要我们留意的有哪些? 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 四、巩固练习 1、书P94 1 (填空) 2、书P94 2 (填空)
18、3、书P94 3、4 五、总结 在运用商的改变规律时,肯定要留意什么?(“同时”,“相同”。) 六、作业:第95页5、6、思索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商的改变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详细情境,通过计算、视察、比较,发觉商随除数(或被除数)改变而改变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培育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实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实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须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新奇心与爱好。 教学重点:发觉规律,驾驭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商的改变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打算: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师:同学们,来到阶梯教室
19、,能和四(1)班的同学们在阶梯教室上课,我特别兴奋,因为我班学生个个都是最棒的,上课仔细,思维灵敏,发言主动。这节课曾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探究数学的奇妙,有没有信念把它学好? 师:先来一场热身赛,快速抢答。预备起先。 2002= 20020= 168= 20040= 1608= 3208= 142= 56080= 28040= 师:同学们算得既对又快,留意视察这些算式,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师:依据是什么?(按被除数不变、除数不变、商不变。) 二、探究体验,建构新知 (一)、被除数不变时,商的改变规律。 师:我们先来视察第一组算式,你发觉了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有改变。) 师:从
20、上往下看,除数和商有什么改变?(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 从下往上看,除数和商有什么改变?(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 师总结: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反而缩小(扩大)。 师:接着视察除数和商的扩大、缩小有什么规律呢? 式与比(除数乘10扩大了,商反而除以10缩小了。) 式与式比(除数乘2扩大了,商反而除以2缩小了。) 小结: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式与式比(除数除以2缩小了,商反而乘2扩大了。) 式与式比(除数除以10缩小了,商反而乘10扩大了。) 小结: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几,商反而乘几。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当被除数不变,商的改变规律?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 四年级 下册 变化 规律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