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复习.docx





《八年级历史《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复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历史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复习2022年中考历史学问点:近代化的探究 2022年中考历史学问点:近代化的探究 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头90年头) (1)背景: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清朝内外交困(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头(6)主见:“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心奕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简称“两局一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
2、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斗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记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主动: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 略也起了肯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
3、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 会,宣扬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 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激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教化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缘由:资产阶
4、级力气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学问,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主要经过:革命打算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 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 立了中国同盟会。(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 的资产阶级
5、民主革命运动。)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 发动起义,占据楚望台军械所,到11日, 起义军完全占据武昌城,史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 国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结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8)历史意义:胜利: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变更中国半殖民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头) (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2)学习对
6、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6)宣扬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扬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成功和布 尔会维主义的成功,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 创办了每周评论。 (8)意义: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究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建了条件。 (9)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有肯定否定或肯定确定的偏向。 八年级上册其次单元近代化探
7、究案例分析 八年级上册其次单元近代化探究案例分析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相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探究)。(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探究)。(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国发生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请回答:A、与其中一些主要人物作出什么贡献?起过什么作用?B、这些事务反映了什么改变?产生了
8、什么影响?C、它们相关的国际背景和详细国情是什么?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向西方学习独立富强,为什么屡受挫折?新文化运动“倒孔反封、全面西化”与前面这些历史事务有何联系?你如何看待这些改变?1、学生自学质疑解疑:布置目标,放手让学生自学教材作标记批注,提出问题(学生程度较差的,在自学之前可作指导。为激励学生参加,实行小组合作方式。);对目标中的“列举”、“知道”、“了解”内容通过测练作业进行达标反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依据探究重点(地位、作用、影响、意义)有侧重地指导。2、老师有目标指导:补充背景资料,学生依据须要搜集有关资料。如,利用“中外历史大事比照表”、“中外历史比较学习资料”、
9、影视和文本等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写批注、质疑、汇报自学想法和感受,老师激励学生联系古今、中外比较分析,加深对历史的理解。1)重点指导:老师通过简要的板书记录过程,指导学生学问整理,组织成一个系统,解决本单元共性问题:A、把大事年表变成“历史年头尺”B、制作比较表格概括历史事务:可分为横向和纵向。2)难点指导:(1)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牵强涂饰,虚有其表。”探讨:李鸿章这番话是什么意思?洋务运动学西方争取国家富强为何遭遇严峻挫折?有何启示?(2)维新派和革命派各自的政治目标是什么?他们采纳了什么方法来实现自己目标?维新派和革命派向西方学习
10、独立富强,为什么也屡受挫折?有何启示?(3)辛亥革命果实为什么会被北洋军阀窃取?这对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有什么启示?(4)新文化运动提倡“倒孔反封、全面西化”,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等历史事务有何联系?你如何看待这些改变?3、反思:从本单元学习中学到哪些历史学习方法?相识哪些历史问题?得到什么启示? 近代化的探究单元教案 其次单元近代化的探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验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化绽开。19世纪6
11、0年头到90年头,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究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本单元学问结构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化。 3、教学目标和要求 (1)学问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
12、动 (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分析历史事务的实力。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相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相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化人心。 相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培育学生关切时政,关切祖国前途命运,培育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难点
13、: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 二、教法和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如近代化,洋务派等;适当补充人物的相关历史事实,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更好的记忆理解当时的历史事务;采纳启发教学、分析比较、独立思索与小组探讨相结合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生从中国人民对近代化探究过程去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学问点。 三、课程资源 课本为主,课件协助,老师搜集有关资料以补充;注意图片的展示,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从而在适当引导基础上获得理性相识。 四、教学过程与环节 (一)第7课洋务运动 1、导入新课 两次鸦片斗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变更现状,一批爱国人士进行了主动地探究,首
14、先表现在军事器物层面的学习,即洋务运动,那么什么是洋务派,他们有哪些活动,结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一下第7课洋务运动。 2.讲授新课 (1)学生依据老师给出的导学提示,自学;对本课有个也许的相识,然后师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协助下,共同学习。 (2)学问框架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头90年头。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逆境,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中心以奕訢为代表。 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主要内容: a.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军事工业。 b.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民用工业。 c.筹建了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代化的探索 年级 历史 近代 探索 知识点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