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题导学》教学设计.docx





《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题导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题导学》教学设计.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题导学教学设计高三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专题导学复习教学设计 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生物与环境专题导学复习 【考纲解读】 1、种群的数量改变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构建网络】 1、汇出种群增长曲线及增长率的曲线图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其次养分级的流淌状况 3、构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物理模型(概念图) 4、反抗力稳定性与复原力稳定性关系图解 【热点定向】 热点一、种群数量改变 例1、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相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1)(5)题
2、。? 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 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 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 年后起先的。? 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 型。?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 ,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当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 点上。 变式训练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改变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热点二
3、、能量流淌与物质循环 例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 ;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 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 (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 途径产生CO2。 变式训练2、右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运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4、A进人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干脆汲取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热点三、试验:探究生物某一生理改变的影响因素 1、课外小组同学发觉生长在向光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称为阳生叶),而生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大多数呈锯齿状(称为阴生叶)。他们想进一步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蒲公英叶形的影响(提示:切取蒲公英的直根,可进行无性繁殖);于是同学们提出如下三种假设:a.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c.蒲
5、公英的叶形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请分析后回答:? 你准备探究的假设是 。(从a、b、c项中选择) 请写出你的试验方案: 假如该假设成立,那么试验结果为 变式训练1、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 m、500 m和1 000 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的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试验设计。? 试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 m和1 000 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 m处。? 试验比照:生长于 处的野菊。? 收集数据:其次年秋天 。 预料支持下列假设的试验结果:
6、?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改变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改变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改变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试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 2、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很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探讨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探讨,依据所学的学问回答有关问题:? 探讨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纳 法;在取样时, 关键要做到 。 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诞生率和死亡率的改变曲 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缘
7、由: (答两点) 请依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改变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3、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 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
8、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给的人数将会 (增多、不变、削减),理由是 。 高三生物遗传规律学问点总结高三生物遗传规律学问点总结1基因的分别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性状分别: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别。显性基因:限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
9、限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限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限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别: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而分别,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限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
10、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别。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对自由组合现象说明的验证:f(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1yyrr:1yyrr:1yyrr:1yyrr。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须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孟德
11、尔获得胜利的缘由:1)正确地选择了试验材料。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纳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按部就班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探讨方法)。3)在试验中留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试验结果。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基因的分别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别规律是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别规律是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对或多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别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别规律是在减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
12、减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实质:基因的分别规律是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专题七遗传的基本规律 专题七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考点解读 1、考点盘点 内容说明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分别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杂交,自交,亲本,子代,基因型,表现型 2、考点解读 本专题的主要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分别定律和豌豆的杂交试验二-自由组合定律。该部分内容,在仅今年的高考中,考查的的比较多,始终是各地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遗传规律是中学生物的主干学
13、问,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他是后面遗传育种的理论依据,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 从今几年的高考来看,高考试题往往会以孟德尔遗传试验过程、分子水平的说明、遗传图解、遗传图谱的判定等内容上做文章,特殊是将减数分裂与不同基因的传递过程联系在一起,可以出一些大型的综合题目的素材,成为每年各地高考考查的必考内容之一。该部分在高考站的比重比较大。从选择题型来看,单科考试一般有两个左右的分选择题,占的分值约为20%到30%之间;综合考试一般会有一个非选择题,所占的比重约30%到40%之间。 所以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该部分内容应当作为复习的中心来复习,要结合减数分裂来复习,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来复
14、习。切记脱离生产,打高题海战术。 二、学问网络 三、本单元分课时复习方案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1区分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别 (1)性状:生物的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外在表现即表现型。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隐性性状:若具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相交,则F1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在有些生物性状遗传中,一对等位基因间无明显的显隐关系,若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亲本之间,这种显性表现叫做不完全显性, (4)性状分别:具相同性状的亲本相交,后代有不同性状表现的现象。 2区分
15、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 (1)基因型与表现型 基因型:是生物的内在遗传组成,是由亲代遗传得来的基因组合,它是生物个体性状表现的内因基因通过限制蛋白质合成而限制生物的性状因此,生物的性状表现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基因限制的原因,即DNA确定mRNA,mRNA确定蛋白质,蛋白质体现性状。表现型:是生物性状的外在表现即性状。其体现者是蛋白质。 基因型与表现型存在如下关系: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同一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肯定相同,而表现型相同时基因型未必相同。 (2)纯合子、杂合子: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来的个体
16、为纯合子,由不同基因型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来的个体为杂合子 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区分方法: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别。对于植物来说,区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测交,即与隐性类型杂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别,则说明该个体是纯合子;若出现性状分别,则说明该个体是杂合子。二是自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别,则该个体是纯合子;若发生性状分别,则说明该个体是杂合子。对动物来说则主要以测交法来区分。 3区分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限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显性基因:限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限制隐性性状的基
17、因 4区分杂交、自交、测交、回交、正反交、自由交配 (1)杂交():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相交也指不同品种间的交配。植物可指不同品种间的异花传粉。 (2)自交: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植物指自花传粉。 (3)测交: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基因型的方法。其原理是: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带隐性基因的配子,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表现,因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其分别比能精确反映出F1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分别比,从而推知F1的基因型。 (4)回交:是指杂种与双亲之一相交(其中杂种与隐性亲本回交即测交)。 (5)正交和反交:若甲作父本,乙作母本作为正交试验则乙作父本,甲作母本就是反交试验(事实
18、上两种试验是相对的,即前者称反交,后者就是正交)。 (6)自由交配:在肯定范围内的随机交配 基因分别定律的解题思路 1显隐性性状的推断 (1)据定义,杂种子一代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显现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2)据F2的表现型推断:据性状分别比:比例为3的是显性性状,为1的是隐性性状; F2中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互推。 (1)隐性纯合子突破法隐性性状一旦表现必定是纯合子(用bb表示)。因而由隐性纯合子能推知其亲代或后代体细胞中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 子代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b) 亲代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b) 然后再依据其他条件来推知亲代个体或子代个体的另一个
19、基因为B还是b。 (2)依据后代分别比干脆推知 若后代性状分别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肯定是杂合子(Bb)。 若后代性状分别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肯定是测交类型。 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3遗传概率计算 概率是对某一可能发生事务的估计是指总事务与可能事务的比例,其范围从01 (1)概率计算中的两个基本原理; 乘法原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务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加法原理:假如两个事务是非此即彼的或相互排斥的,那么出现这一事务或另一事务的概率是各自概率之和。 (2)概率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依据分别比推理计算。 Aa1AA:2Aa:aa 显
20、性性状:隐性性状 3:1 aa出现的概率是1/4,Aa出现的概率是1/,显性性状出现的概率3/,隐性性状出现的概率为1/4 依据配子的概率计算。 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依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即可得出某一基因型个体的概率,计算表现型概率时,再将相同表现型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例如:AaAa,两亲本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则: 后代中AA、Aa和aa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2A1/2A=1/4AA 1/2A1/2a2=1/2Aa,1/2a1/2a=1/4aa。表现为显性性状的概率为1/4AA+1/2Aa=3/4。 (3)亲代的基因型在未确定的状况下,求其后代某一性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题导学 生物 教案 遗传 基本 规律 专题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