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与唯识学] 唯识学.docx
《[武学与唯识学] 唯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学与唯识学] 唯识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武学与唯识学 唯识学 现在探讨太极拳的学者多是从丹道的角度来诠释其本体,但从佛学的观点上看:武学修炼更像是一个渐悟的过程。即使你能在一夜之间想明白了这其中道理,你也须要有一个时间加汗水的修炼过程。习武的最高成就也就是能获得罗汉果位,能够变更性情,但还不能断除苦恼。 一、前五识与轻安 初练太极拳者大多会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这是眼、耳、鼻、舌、身五识中的身识。吴信如先生说:“佛法究为何物?从佛法本身言,若说皈依、受戒、灌顶等等仪式是佛法,则释迦未生前,印度婆罗门早有此等仪式。若说轮回、业力、解脱等等名义是佛法,则佛教未诞前,印度古代典籍如吠陀、奥义诸书以及印度外道早有此等名义。若说瑜伽、禅定、
2、修法是修行,则佛法未传前,印度宗教、学术也早就有此等修行,佛法本身,可说一无全部!”窃以为只有玄奘的唯识学和六祖的禅宗才是真正佛学。唯识将修炼的层次和修行的终极目标,如抽丝剥茧般剖析得一清二楚。武学也概不能例外,我们就先从最粗浅体悟起先谈起。修炼八卦掌和太极拳之初,有酸、麻、胀的感觉很正常,出现朱肠、丹毒等现象也不足为怪,假如修炼者执着于此,则就堕入身见的邪路了。身见的极端可能影响第六识,诱发潜意识,产生幻听、幻觉。所以敏感人练功最简单执着于身见,气功热时出偏者多是这种类型。 习武之人多“独头意识”,喜爱幻想轻功能蹿房越脊、内劲能隔山打牛。“独头意识”是不与眼、耳、鼻、舌、身五识同时俱起,没有
3、真实感觉、强行揣测的意识。气感虽是身识的作用,热和麻胀自然是有的,但更多的则是“独头意识”。主观上想,身轻如燕、阴劲伤人,是不能练出真功夫的。只有身心安定、意入太虚,先天真气才能运化周身。“独头意识”是杂念,可是每一个习武者都很难清除这种杂念,谁不想练成奇妙卓异的功夫!每一位修炼太极拳者都知道:最难莫过于松静,而要想人静,首先必需解除杂念。于是许多人在练太极拳起式前即求松静,可是用主观意识来解除杂念无疑是缘木求鱼。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在行功走架中自然入静,让杂念不翼而飞。 假如在行功走架时真的静了、真的松了,有时不知身在何处?有时会觉得身体要轻飘飘地飞起。虚云大师说,这是“看到无念心像,渐渐过了宁
4、静,粗妄既息,得到轻安”。要知道我常常在轻安的状态下行功走架,可虚云大师却说:“要知这都是魔,著即成病。”连这种真空真松都是病,看起来我们距离真修行还差得远!贾题韬先生认为:“获得轻安与否,是得定与否的唯一标记。”但又说:“这些属于身体气上的现象,主要是因心理的高度集中而改变而增加,如瑜伽师地论中说:由法观故,任运转色。不须要在外境上过分着力;并且还有提放玩弄光影,贪图喜、乐,我执无明乘间而入,定力不但难以增进,反要退失;甚至引起魔事精神错乱等等。” 二、一刀斩断末那识 王船山先生在相宗络索中说:“一刀斩断末那,不执八识为自内我”,他认为末那识是佛学修为的关键。末那识为何如此重要?它在人的意识
5、层面起到怎样的作用?王船山把末那识理解为儒家的志向,对武学修炼过于执着也是末那识在起作用。也正因为武痴的末那识坚实,才幻化出多种“独头意识”。历史上有几位武学大师到了晚年都练得神经兮兮的,说究竟都是末那识在作怪。所以武学修炼肯定要顺其自然,不要总想着:非要把功夫练到什么境界不行!那样反而欲速则不达。杨仁山先生说:“性宗直下明空,空至极处,真性自显。相宗先破我法,后彰圆实,以无所得而为原委,乃知执有执空,相互乖者,皆门外汉也。”武学修炼筑基阶段完成,就不能再存执着之意,一执着就落下乘了。执着于气、执着于意,都是后天命功,先天大道就是顺其自然。修炼的原则是顺其自然,但在生活应对中就不能一味地顺其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学与唯识学 武学与唯识学 唯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