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教案合集9篇.docx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合集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小学语文教案合集9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小学语文教案合集9篇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二由“口语交际”、“我的发觉”、“习作”、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这五部分组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诚恳守信、自尊自爱、敬重他人这些美妙的品质有了初步的相识和憧憬,所以园地二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以诚待人”,这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一样的。可以结合课文,进一步体会真诚待人、处事的重要性。老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学生创设一吐为快的宽松环境,使学生通过师生之间无拘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等,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这可为胜利写作作好打算。 本次习作的要求贴近学生生活,
2、是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我的发觉是对习作方法的指引。 日积月累的的内容也是关于诚信的名句。有几句学生已有耳闻,如“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与挚友交,言而有信”。有几句较难理解,要作说明,让学生会在适当的语文环境中运用。趣味语文是“说信”,这项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培育酷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是进行词语积累与辨析的好练习,可让学生用上这些词作一填空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习以恳切的看法、真诚的语言与他人沟通,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知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恳切、讲
3、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句名言。 在作文中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以诚待人是一种美德,它既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又能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增进友情。 揭题:以诚待人 2.回忆其次单元的课文,你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3.老师讲解并描述班级同学的一个以诚待人的故事启发学生的话题。 二、创设情境,明辨是非。 1.观看几个学生表演的小品:一学生在校内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2.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面对这样的状况,你该怎么办? 是简洁地指责几句,还是用更好的方法去劝服他? 3.想一想,平常你有没有遇到过类
4、似这样的事,假如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三、联系生活,感受“以诚相待”。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些状况,你该怎么办? 家里来了客人,当时父母不在家 班里的一位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学校上课。 2.指名沟通: 热忱地款待,打电话问候,帮他补习,这些都是“以诚相待”的表现。 3.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状况,也是“以诚待人”呢? 你有没有真诚待人的经验或者是别人以诚相待的经验? 四人小组沟通(尽量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4. 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四、再创情境,实践“以诚待人” 1.在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究竟该怎么说,怎样做才能让人感觉到你的诚意呢?请同桌选择你们感爱好的一个情境进行表演。 2.全班沟通
5、:表演情境 路上,有人向你问路,你真诚地告知他怎么走。 劝说小同学不要乱摘花草树木。 搀扶同学到医务室擦药。 恳切肃穆地帮同学指出缺点。 3.同学评价:哪些语言,哪些行动做到了“以诚待人”。 老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五、总结阅历,沟通建议。 1.通过学习,联系你的生活,就做到“以诚待人”,你可以供应哪些建议? 2.沟通:共同板书温馨提示: 用语礼貌 看法恳切 真诚助人 以理服人 3.作业:写12条“以诚待人”的建议。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相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育酷
6、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伴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假如有爱好,还可以把自己喜爱的美丽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沟通 (三)依据
7、“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巡游依次,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依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根据什么依次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 依次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其次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纳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争论,然后沟通)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宁静。B、比方,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索沟通:
8、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沟通: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品读体验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方。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调、描绘感觉上去找比方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爱的字词和句子 巩固延长 (五)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内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
9、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育酷爱大自然、关切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听说咱们一小的经典诵读搞的很好,我们就来聊一聊“经典诵读”吧。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你背诵了多少首唐诗?哇噻!太了不得了,古人云: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你已经可以成为一个诗人了。除了古诗还背诵的有什么?(当学生提到宋词的时候)说到词以宋代的最为出名,所以我们常说唐诗宋词。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近南宋词人辛弃疾。(介绍辛弃疾) 2、现在我们就
10、一起来学习辛弃疾在江西上饶闲居时写的一首词西江月,板书课题,这个题目和以前学的词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 (比较忆江南长相思 副板书:词牌、题目。横排中间加点) 3、“夜行黄沙道中”说明这首词写晚上词人在黄沙岭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初读课文,感知画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赏这首西江月,(课件出示全词) 1、老师信任大家的自学实力,自己来读一读,不仅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读,正音 (读得好的就夸-最终一句“见”我们应当感谢他,没有他的提示,我们可能还发觉不了呢。再读最终一句,其他同学听他的字音。你怎么就知道读xin呢?(风吹草低见牛羊)。太了不得了,你真会联系旧学问学习新学问”)
11、 (读得不对就质疑:你读得有板有眼,还有感情,但有一点老师给你提个建议。“见”这个字我们以前学的哪首诗句里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在古代“见”和“现”意思相同,比较一下读哪个音更合适。(我们要学会联系旧学问来学习新学问。) 3、再读文本,留意停顿 请你把这句再读给我们听听,好吗?(师指引学生这样“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读。体会如何停顿。) 4、师配乐范读课文。生闭目想像画面 (感谢你们的掌声,老师读得好,那是因为老师边读边想像画面,把自己融入到了诗境中,你们也像老师这样老读好吗?) 5、生像老师这样读词。边读边想像画面。 6、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
12、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读着“”我仿佛看到了) 三、细读课文,进入诗境 1、好一个“明月别枝惊鹊”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深秋的明月无情的落下,留给诗人的只是一片孤寂。而这里的“明月别枝惊鹊”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呀!“明月、树枝、乌鹊”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面。诗中有景啊,板书“景”。“惊鹊”“鹊”即被惊醒会怎样呢?(离开树枝,鸣叫)这真是“此地无声胜有声”啊!(板书“声”)不写啼而啼自现。乌鹊对月光非常依恋,月食时乌鹊会惊叫担心。“别”这是怎样的一种别呢?(依依惜别、恋恋不舍)明月的离别有着多少的不舍呀!好一个“明月别枝惊鹊”这里面有景、有声、更有情啊(板书) (带着这
13、样的感情朗读前两句)(从你的读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特别安静美丽的山间夜景。) 2、燥热的夏夜,行走在绿树环绕的山路上,听着蝉鸣虫叫,感受着迎面的缓缓凉风,多么的满意,深深地呼吸这清爽的空气。啊,我仿佛闻到了稻花的香味?正如作者所说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说丰年?都有谁在说丰年?他们又对谁说丰年? (小青蛙对大青蛙说:“爸爸妈妈,你们捉了那么多害虫,使水稻长得好,丰收的果实里有你们的功劳。”大青蛙说:“孩子,多学本事,多捉害虫吧,我们可是这些庄稼的卫士呀。”师:多么尽职尽责的父子呀!) (辛弃疾自言自语地说:“闻着这稻花的芳香,今年的水稻肯定能够丰收,百姓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师
14、:好一个忧国忧民的辛弃疾!) (白发苍苍的老翁对老伴说:“孩子他娘,闻着这稻花的香味,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是呀,再也不为揭不开锅而发愁了。”) (天真的孩童对父亲说:“好香的稻花呀,最终可以有白米饭吃了。”“呵呵,就你嘴馋。”) 4、小结:人人展望着丰收,都透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喜悦。带着这种喜悦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指导朗读) 5、同学们,老师告知大家一个小常识,在水稻扬花的时候来一场刚好雨是再好不过了!真是天随人意呀,瞧,天变了,怎么变了?(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生:下雨了, 师:“两三点雨”又是什么样的雨? (豆大的雨点,榆钱般的雨点,这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 师:这真是
15、好雨知季节呀!有了这场刚好雨,水稻肯定能够大丰收了。”作者不但写出了两三点雨,也写出了天气改变的过程。“七八个星天外”“七八个星”说明什么? 生:说明星星很少,有乌云遮住了星星。 师:是呀,滚滚的乌云遮住了明月,拦住了星星,带来了一场刚好雨。 7、现在我们来回想一下,树枝和乌鹊对明月那么依恋,明月依旧告辞,明月是无情的告辞吗?(不是,明月是主动地告辞,心甘情愿地告辞,她要把天空让给乌云和大雨。)好一个善解人意的明月,她别出了一场刚好雨,别出了一个丰收年。) 8、天要下雨,赶路的辛弃疾怎么办?(找地方避雨)(出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路转溪桥忽见”的是什么?“旧时茅店社林边”。正在
16、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时候,旧时的茅店出现在他的面前,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还用担忧淋雨吗?(唉,太美了!这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到处和谐,皆大高兴。)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再来读词。 9、再次感情诵读全词 此时此刻你就是辛弃疾,望着窗外的大雨,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吟诵出这首词。(看,同学们都沉醉在你的朗读中了。) (这首词流传很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我们来用不同的身份朗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破阵子 在西江月中辛弃疾为农夫的丰收而喜,可词人一生的幻想又有几人知。(出示破阵子,听朗读,比较和西江月不同的画面。) 可怜辛弃疾“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可又
17、有几人理解他的雄才大志呀,到头来只能白发生。 从词中我们了解了一位词人,洞察了一个时期。每一首宋词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好听的歌,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唐诗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 乌云 阵雨 景 喜 声 丰年 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岁我国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看到企鹅的状况,激发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学习作者细致视察的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范读课文。 三、理解第一段内容。 1、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 2、为什么我兴奋得又蹦又跳? 四、理
18、解其次段内容。 1、说说这几句话各讲了什么? 2、这一段将什么? 五、理解第三段内容。 1、说说这一段讲了几种企鹅? 2、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六、理解第四段内容。 1、从哪些语句看出企鹅非常好玩? 2、看图,想象我和小企鹅合影留念时的动作、表情? 3、母企鹅怎样喂养小企鹅?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七、理解第五段内容。 怎样推断小企鹅变成大企鹅? 八、总结全文。 九、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尝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大自然的爱好。 教学重
19、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尝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大自然的爱好。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状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订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芳香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
20、第一部分。(1) 指名读课文。 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放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凉爽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芳香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呼唤?“芳香”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用憧憬、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其次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原委隐藏着多少奇妙的隐私? 细读第2节。 指名读第2节。 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漂亮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当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用 小学语文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