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012年语文高考试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12 诗词鉴赏.doc





《[教学设计]2012年语文高考试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12 诗词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2012年语文高考试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12 诗词鉴赏.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诗词鉴赏10L 2021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注 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诗。(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10(1)答案 边塞解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B。根据“雁“铁衣等意象和所写的战事可知,这是一首边塞诗。(2)答案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
2、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诗歌赏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诗的前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第三句始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尚未到来。军队夜行,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那么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3、,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第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蜒如游龙,战士的盔甲像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辉,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辉,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以偏师
4、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14L 2021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 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2)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14(1)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薄弱的衣衫哪抵得住透
5、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解析 (1)此题考查诗歌形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主要依据作者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曾宰西畿县交代朋友的身份县令,同时也照应标题。“三年马不肥是细节描写,侧面衬托邹县令清正廉洁。“债多凭剑与运用典故对其生活细节进行描写,写出朋友生活的清贫艰辛,“官满载书归写出朋友满腹书卷之气。(2)此题考查炼
6、字炼句。诗的五、六两句是写作者想象之景,“边雪藏行径,作者调动视觉,想象朋友游宦灵武,边塞大雪纷飞,一个“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雪之大,天气之恶劣,又写出了朋友跋涉之途的形单影只的孤独,一个“透字,作者从触觉的角度,既写出了风之急,天气之寒冷,又写出了朋友跋涉之途的艰辛,字里行间表露出朋友不畏艰险的坚决意志,同时洋溢着作者对朋友远游的关切和思念。结尾两句继续虚写朋友到达灵州时,听到清晨戍军的号角才刚刚吹响,客栈还没有开门迎接旅客,通过细节描写来交代朋友远游的时间。诗歌鉴赏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肥膘,更说
7、明他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是说,为归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目的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的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这说明了他的志向。后两联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了其前程的艰险。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尾联是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家里的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没有什么人与之来往,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102021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8、。(7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表达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10(1)答案 使用比照(映衬)手法。(1分)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比照(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比照),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2分)或:使用渲染手法。(1分)用丰富的色彩去描
9、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2分)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代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先答出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回到原诗中进行分析,然后说出表达效果即可。(2)答案 “一晴生意繁的意思: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一晴生意繁表达在: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逸动。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诗歌结构特征。注意分析诗歌内容的同时,通过分析结构寻找答
10、案。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12L202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8分)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 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12答案 (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答出“思、“信两字作用
11、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比照,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答出构成比照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找到第二联有别于一、三联的不同之处,其实要分析的还是其中的两组词“翻思“肯信,从中挖掘诗人积极高昂的态度及立意。题干中答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从写落叶的角度看,即在明确角度的前提下分析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2)此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此题实际上是
12、意象分析题。结合松万古长青、凌霜傲雪的特性,对照红叶风雨后铺洒满地的情状,诗人运用象征、比照、反衬的手法,表达自己不入俗流,傲岸的性格追求。对于情感的理解与把握,一般主要从诗歌表现手法、意象特点的角度切入,然后注意诗句所处位置以及在全诗中的地位。三、L2021北京卷 本大题共有4个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柳堤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0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
13、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以下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10CDE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
14、解,还有对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三四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那么是暗指“细柳营 ,这两句主要目的是渲染“柳堤之长、“堤柳之美。五六句也不仅是写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而且,这四句的手法不是以静衬动,因为其中长堤密柳、飞燕落花、香雨暖风,有静有动,相互映衬,构成柳堤之景,并非单纯的“以静写动, 借静衬动。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此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即运用了“通感手法的诗句。而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
15、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表达。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11答案 例如:?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出了作者在鹳雀楼上看到的广阔风景:夕阳依靠着青山,渐渐落下去,黄河奔流不息,流入大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了作者在楼上,想要看得更远,就要再上一层楼。由此也表现出一个普遍的人生道理:要想让自己有较高的眼光和成就,就不能做井底之蛙,而应努力前行,到达新的高度,所谓“站得高,看得远。由楼上美好的风景想到如果想要看到更好的景色就要再上一层楼,是观景之
16、实,亦是人生之理;由景及理,形象贴切,令人信服。解析 此题切合?考试说明?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这一考点,考查“对文本形式的体察、阐发。前两年北京高考延伸题均从内容的角度命题,这次是一个突破,丰富了延伸题的形式,也表达了语文学科考试应有的灵活性、多面性。从题干看,文段应从两个层次写:首先是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其次是分析诗中“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诗人如何从景过渡到理,或景中表达理。L2021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
17、山。【注】 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8答案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解析 此题考查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要在对全诗理解、赏析的根底上,归纳出人物的形象,尤其要准确地赏析出人物的特点。如从“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可看出“心境悠闲,从“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可看出“陶醉自然等。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18、9答案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较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E。“软字应从感觉方面入手,再赏析它的表达内容;“涌字是动词,可从修辞上赏析它的描写内容。【诗歌赏析】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只有少数诗传世。
19、本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题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取向。诗人写到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在春风中站立,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春日的黄昏,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辉,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本诗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尤其是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一个“软字,赋予夕阳光辉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态之感,增添情趣。6L2021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答复以下问题。(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
20、衣时振玉花空。图画假设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 玉花:喻雪花。(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6(1)答案 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题干中的“描写既是提示,也是限制。因此,答题时应从描写技巧,如动静、视听
21、觉等角度着眼。从诗句的内容看,较为合理的解说应是视、听觉结合,但由于“视、听觉结合不是一种标准的文学鉴赏术语,因此参考答案并不出现这一术语,而是侧重从内容解说的角度答题。考生作答时,可以出现“视听觉结合这一说法,但要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内容,答复出这一描写的效果,即写出意境的宁静和形象的淡然、专注。(2)答案 后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概括和分析。答题的范围是“
22、下阕,题干限制语是“诗人。写人的诗歌的情感往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中形象的情感,二是诗人的情感。“闲适自在应是诗歌中钓翁的情感,而诗人对应的情感那么是对这种“闲适自在的倾慕之情。考生如果审题不清,极容易将诗中形象的情感与诗人情感混杂在一起作答。三、L2021江苏卷 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9答案 (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3、(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而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消沉。解析 (1)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天涯点出“恨的落脚点,天涯有什么值得“恨,显然是思念远在天涯的心上人。(2)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山月不知饱含埋怨,“空落眼前花表达孤独,充满失落,又带着自怜。综合这些信息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3)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这是一个写景的句子,因此应从情景结合的角度分析景物特征,体会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赏析时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2012年语文高考试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12 诗词鉴赏 教学 设计 2012 语文 高考 试题 模拟 分类 汇编 12 诗词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