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4年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工程概述概况工程名称:*市*县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单位:*再生塑料回收法人代表:杨浩春建设地点:*市*县王村镇向明村工程性质:新建建设期限:1年1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产业规划的要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本?,农用薄膜无污染降解技术及农田土壤重金属降解技术开发与应用、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开发与应用、农业环境与治理保护技术开发与应用属于鼓励类开展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循环经济的假设干意见?提出,“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面临的资源行业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按照
2、“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那么,采取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把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那么,积极组织开发和示范具有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延长产业链,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开展的技术瓶颈,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2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生
3、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作为*县的龙头企业,*再生塑料回收利用全县各乡镇农用废旧地膜、棚膜及废旧塑料编织袋资源,采取再生利用的方法深加工各种塑料管材板材等材料,既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资源再利用率,符合国家清洁生产、开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又符合*市和*县农业经济开展的现实需要。2工程建设有利于推广地膜科学使用和改善农业生产、农民居住环境?*市“十二五农业开展规划?提出的“四个1000万亩农业增效工程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重点扶持山地旱作农业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全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和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在玉米、小麦、马铃薯、蔬菜、果树等种植上
4、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蓄水保墒、延长作物生长期、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等作用。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县地膜覆盖面积逐年扩大,地膜使用量逐渐增加,但是不及时回收废旧地膜,会破坏土壤的物理化学结构,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反过来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局部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农户院落、树梢等,影响农村环境景观和居住环境。另外,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食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造成大量经济损失。该工程的建设,在示范推广地膜科学使用技术的同时,有助于改善山地旱作农业区农户的农业生
5、产环境,减少地膜在土壤中残留和污染,实现地膜覆盖技术条件下土壤的良性循环,稳定增产提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和农村景观。3工程建设是企业自身开展的必然选择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已形成规模,地膜在成为重要农资的同时,废旧地膜也成为农村重要的环境污染源,治理“白色污染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2021117号,“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方法甘财农2021226号等文件,指出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和再生利用,扶持废旧地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禁止使用厚度小
6、于的超薄地膜,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省地膜覆盖面积大、地膜污染较重的地区,扶持建立一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工企业,使废旧农膜污染得到根本控制,力争到2021年,全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到达80%以上。*再生塑料回收作为*县废旧地膜、棚膜、塑料编织袋回收加工的龙头企业,公司以协助全县各乡镇治理农村“白色污染,实现本地及周边地区农业可持续开展为目标,利用废旧地膜生产加工各种塑料材料,符合循环经济的开展要求。工程建设在为当地培植税源的同时,是企业拓展自身业务、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同时有利于保证果蔬品质及消费平安,有效解决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难题,为企业自身和当地农业开拓出更广阔的开展空间。建设
7、目标:设立废旧地膜回收储运网点50个,建设*县废旧地膜回收网络;推广科学使用面积 万亩,建设废旧地膜回收核心示范区 亩;新建以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龙头企业1家。通过该工程建设,初步建立起*县政府监管、农户参与、企业回收、市场化推进的地膜回收再利用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内容:1推广体系建设: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推广科学使用地膜面积 万亩,在全县14个乡镇每年推广示范一膜两用技术种植面积3万亩。2回收体系建设:减少农产品产地地膜残留,由*县农牧局牵头,在全县不同乡镇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50个废旧地膜回收站点储运网点,各网点配备拾膜机、打包机等,购置废旧地膜回收运输车辆 辆;由*再生塑料回收牵
8、头,在王村镇向明村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生产线,新建原料库 m2、清洗车间 m2、破碎车间 m2、加工车间 m2、半成品库 m2、成品库 m2、产品展示间 m2、办公用房 m2、配电室、门卫值班室,建设再生颗粒生产线2条、再生塑料板材管材生产线1条、塑料周转筐生产线1条、聚乙烯挤塑板生产线1条,配套拔粒机、提升机、运输机、地膜撕碎机、割粒机、清洗机等设备。3能力建设:建设废旧地膜回收核心示范区 亩,示范推广有利于废旧地膜回收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核心示范区地膜回收进行补贴、工程宣传、技术培训。用于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的组织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检查验收。近年来,*县地膜
9、使用面积不断增加,2021年全县实际使用面积已到达51.14万亩,地膜使用量达3000多吨。经过县农牧部门的努力,正在逐步推广使用厚度0.008mm的地膜。*县农牧局开展了废旧地膜回收的宣传和试点工作,组织引导各乡镇人工捡拾废旧膜,后卖到废品回收站,粗略估计每年回收废旧地膜300吨。*再生塑料回收位于王村镇向明村,主要从事废旧地膜、棚膜、编织袋的回收与加工业务。公司占地 亩,2021年初在局部乡镇设立了农膜回收点,开始了废旧地膜回收、造粒、加工生产的试验,初步具备了废旧地膜的回收、加工生产能力。采取政府督管、财政补助、企业运作、农户参与、市场化推进的方式,组织*县地膜科学使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工
10、程,县农牧局与各乡镇联动,提高组织运作能力,实现预期目标任务。为确保本实施方案的顺利开展,县政府责成成立 ,负责工程申报、方案的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在地膜应用比拟集中的14个乡镇、开发区、农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设立废旧地面回收网点,统一运至*再生塑料回收进行加工。工程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的控制、分析和检查,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工程总投资215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10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企业自筹45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银行贷款60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社会效益:*县作为“*市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
11、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又是典型的山地旱作农业区,是*市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示和实施的大舞台,具有极佳的示范推广及宣传效益。该工程的实施会极大带动*县及周边地区地膜的科学使用,同时畅通了废旧地膜的回收渠道,建立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便利了广阔农民,也树立了县乡各级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经济效益:工程建设实施后,年回收废旧地膜 吨,按80%的再生产出率测算,可加工出再生颗粒 吨,产品售价按6000元/吨估算,企业每年可创造价值 万元左右,新增再生塑料颗粒加工能力 吨。同时,机械化回收、分拣、清洗技术的应用,每亩可节约人工本钱5元,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相应地带来了农作物增产增效,每
12、年增收的玉米、小麦、洋芋、苹果等可增加收入 万元,减少牲畜死亡 头。生态效益:工程的建设,从根本上扭转了*县农村覆膜种植带来的“白色污染面源逐步扩大的局面,净化了土壤,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民居住环境,有利于开展高产优质农业;回收残膜开展再加工,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保护了农田土壤,实现了地膜覆盖技术条件下土壤的良性循环,为更大范围推广使用覆膜栽培技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开展。1.8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关于开展2021年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1 号*市发改委关于转发国家发改
13、委、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开展2021年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的通知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2区域地膜使用状况及开展趋势*县地膜使用状况*县是甘肃东部典型的山地旱作农业区,农业是主要的产业,已开展成为全省果品大县、牛羊大县、蔬菜大县。全县总人口35.29万人,耕地面积87.87万亩。*县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因其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延长作物生长期、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同时可降低冰雹、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给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深受农户欢送。2021年*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01.4万亩含复种。*县主要覆膜作物为玉米、洋芋、小麦、苹果
14、、蔬菜等,2021年地膜,其中玉米8.64万亩、小麦10万亩、马铃薯6万亩、蔬菜16.5万亩、果树幼园10万亩。2021年*县地膜实际使用情况汇总表乡镇耕地面积万亩覆膜面积万亩地膜使用量吨合计汭丰乡王村镇城关镇罗汉洞乡泾明乡红河乡窑店镇飞云乡高平镇太平乡荔堡镇丰台乡玉都镇党原乡开发区农场不同作物的覆膜方式不尽相同,起初采用人工覆膜,现多改为机械覆膜,其中:玉米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小麦采用膜侧沟播技术,洋芋采用黑膜覆盖技术,蔬菜采用日光节能温室大棚,还采用了果园间作套种、一膜多用技术试点等。经调查,*县境内现采用线性聚乙烯膜,所用地膜按,、1.4米等,单位面积666.7平方米地膜平均用量为公斤
15、。日光节能温室、大棚用棚膜厚度有厚12mm、宽2-4m、每kg为6-7m2、冬春季果菜类用的聚氯乙烯无滴膜,和厚12mm、宽8-12m、聚乙烯三层复合膜,每座50m长的大棚用膜量平均为50公斤。农膜覆盖技术大幅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推广,使粮食大面积增产,但农膜带来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大量废旧农膜随意弃置,影响农村环境卫生,残留在土壤中影响作物生长。按现有耕地、覆膜面积计算,*县每年利用地膜5000吨以上,按照80%的回收率计算,年可回收废旧农膜4000吨以上,加上周边镇原、崆峒、灵台、崇信等县区废旧地膜可回收量,预计年回收废旧地膜5000吨以上。目前,*县域内尚无
16、专门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企业。地膜残留情况*县农牧局自2021年开始,对全县80余万亩耕地的农田开展了土壤调查,据统计,全县农田地表平均残留量为3.7公斤/亩,耕作层平均残膜量为4公斤/亩,蔬菜地表残留量3.5公斤/亩。残膜量还以5%的增幅逐年增长。地膜残留的危害一是废旧地膜残留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废旧地膜降解周期一般为200400年,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会严重破坏土壤的物理及化学结构,尤其是超薄型地膜的使用,易破碎,加上农户在秋播、春播季节来不及捡拾就翻耕,造成土壤耕作层中残膜密布,加剧了对耕地土壤结构的侵害,如不及时清理,会危害到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农业平安生产。二是废旧地膜残留威胁农作
17、物生长。随着土壤中残膜量的逐年增加,土壤透气性、透水性变差,水分、养分的流动受阻,土壤板结,影响出苗,易出现苗黄、苗弱,农作物生产中后期会严重影响作物根系的伸展和微生物的活力,阻碍作物根系的深扎和对土壤养分、水分的吸收,根系得不到正常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据测定,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kg/亩时,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16%,其它蔬菜减产14.6-59.2%。三是废旧地膜严重破坏农村环境卫生。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局部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大量散落在田野道路、农户院落门前屋后、田埂沟渠或悬挂树梢,遇风 “呼呼作响,既污染环境又影响村
18、容村貌,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协调。四是废旧地膜影响牲畜。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食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地膜回收利用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县大多数农民已经认识到残留地膜的危害,开始去除地膜,但处理方式方法比拟简单。一是采取就地填埋或堆放处理,农户人工捡拾农地中的地膜,要么挖坑填埋,要么堆放在田埂或田间道路上。二是采取燃烧处理,燃烧产生的黑烟再次污染环境,且燃烧产生的浓烟还有致癌物,不利于健康。三是采取集中回收利用,仅对蔬菜棚膜回收利用。由于地膜使用量大,污染面广,仍有大量的地膜残留在土地中,直接威胁着农业的持续开展。*县农牧局近年来一直开展全县耕地
19、残膜回收再利用的宣传推广工作。的示范使用,组织引导农民使用,便于回收利用;三是研究设立专门的残膜加工利用企业,开展农业清洁生产示范试点。除新成立的*县普惠塑料再生利用,正在试验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外,*县境内再无地膜回收利用公司。经验与问题在地膜回收利用中,*县得出以下经验: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农牧部门常抓不懈,收集残膜有保障。由于农户环保意识不强,而地膜回收劳动强度大,如无政府推动,废旧地膜很难被回收。二是建立诚信机制,保障农户补贴及时准确到位,加大农户对回收残膜的积极性。三是积极利用残膜回收机械,以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四是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扶持具备条件的残膜加工企业,让残膜产生效益,农
20、户获得收益,从而带动更多农户和企业主动进行残膜回收和加工,才能使残膜回收持续开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一是人工捡拾作业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工。二是缺少回收、打捆机械。三是缺少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工程资金支持和相关作业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当地对地膜回收再利用的技术需求性分析残膜回收技术 目前*县普遍采用的是人工揭膜回收,劳动强度大、人力本钱高,且历史残留在耕作层内的地膜铲除难度大,因此需采用机械化设备回收残膜,捡拾地表和耕作层的地膜,提高效率的同时,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废旧地膜清洗技术废旧地膜直接来自于农田,因此在回收、分拣后需通过特殊的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清洗处理,方能进行加工再利用。废
21、旧地膜造粒技术及环保意识废旧地膜可根据品质不同,对其进行不同的造粒,用于生产不同规格或用途的产品。目前,*县使用的地膜除0.008mm的标准地膜外,还有其他较薄或超薄的地膜,易破碎,不好捡拾。同时,农民对地膜污染的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注重当前利益,无视长远效益,农作物收获完已是深秋季节,残膜来不及人工捡拾就翻入耕作层进行秋播,春播时时间也比拟紧张,土地耙平紧跟着就抢墒播种,人工捡拾残膜不彻底,急需示范工程发挥带动作用,推广标准厚度的地膜使用,进一步增加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地膜回收利用中的关键性技术、难点及对策分析废旧地膜的回收技术现状:人工回收。难点:由于以前没有规模化回收地膜,因此缺乏机械
22、回收技术及相关设备,导致地膜回收困难。对策分析一:加工企业*再生塑料回收将结合*县农作物种类及种植、覆膜方式,秋季采用省内外已成熟使用的机械化地膜回收设备,如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一次性完成地表残膜捡拾入箱成包;春季采用搂膜机、配备有搂膜齿的犁和整地机,回收耕作层残存的地膜。对策分析二:加工企业*再生塑料回收要加强降解地膜的研究、试验和示范工作,进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完善和推广。废旧地膜的分拣技术现状:人工分拣难点:废旧地膜的初级回收来自于农户。在回收的地膜中,难免掺杂泥土、杂草等难以清洗的附着物,还有可能与其他废旧塑料混为一体,因此分拣的劳动强度很大。地膜分拣不得当,会极大影响再加工产品的质量甚
23、至平安。对策分析一:强化管理,加强分拣人员的责任心;对策分析二: 鼓励加工企业*再生塑料回收配备废旧地膜的分拣设备,实现机械化分拣,提高废旧地膜的再利用率。废旧地膜的清洗技术现状: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清洗。难点:现有的清洗工作量大,且对污水处理要求高,投入大。对策分析一:加大环保投入,杜绝废旧地膜清洗环节再次产生新污染。对策分析二:*再生塑料回收积极开发废旧地膜新用途、新技术,实现废旧地膜不经清洗,直接加工成特定产品。地膜的加工造粒技术难点:废旧地膜的加工造粒在现有的常规设备情况下,制成的产品利润较低,企业积极性不高。对策分析:依据当地及周边地区塑料设施的需求,加大*再生塑料回收的生产线投入,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地膜 科学 使用 农业 清洁 生产 示范 项目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