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doc





《下肢深静脉血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深静脉血栓.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损害劳动人民健康。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患本病,我国尚无统计数字,但并不少见。上海中山医院自19571977年期间共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49例,其中下肢深静脉30例,上腔静脉10例,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仅2例。该院血管外科自19781988年收治深静脉血栓病人124例,其中下肢深静脉106例,上腔静脉1例,下腔静脉7例,上肢静脉10例,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以下肢髂股静脉段最多见。目录病因学 1. 静脉血流滞缓 2. 静脉壁的损伤 3. 血液高凝状态病理改变 体检特征 1
2、. 患肢肿胀 2. 压痛 3. Homans征 4. 浅静脉曲张临床表现 1.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2. 股静脉血栓形成 3.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辅助检查 1. 上行性静脉造影 2. 静脉压测量 3. 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诊断 鉴别诊断 非手术疗效 1. 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2. 抗凝血疗法 3. 溶血栓疗法 4. 其他药物手术疗法 根据病理过程分类 阻塞期 1. 原位大隐静脉移植术 2. 大隐静脉转流移植术 3. 带蒂大纲膜移植术再通期 预防 静脉曲张并发症的危害病因学 1. 静脉血流滞缓 2. 静脉壁的损伤 3. 血液高凝状态病理改变体检特征 1. 患肢肿胀 2. 压痛 3. Homans征
3、4. 浅静脉曲张临床表现 1.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2. 股静脉血栓形成 3.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辅助检查 1. 上行性静脉造影 2. 静脉压测量 3. 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诊断鉴别诊断非手术疗效 1. 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2. 抗凝血疗法 3. 溶血栓疗法 4. 其他药物 手术疗法 根据病理过程分类 阻塞期 1. 原位大隐静脉移植术 2. 大隐静脉转流移植术 3. 带蒂大纲膜移植术 再通期 预防 静脉曲张并发症的危害展开病因学下肢深静脉,从足部跖静脉丛向上到髂股静脉系统之间,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血栓形成。从临床实际情况,可以分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股青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
4、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瘀证疾病,无论是早期静脉阻塞静脉回流障碍,或是后期静脉再通静脉血流倒流,都可以出现下肢静脉瘀血综合征下肢胀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等。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而病症表现并不完全相同,各有其临床特点。 一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症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周围型,是指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腘静脉血栓形成。 1. 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的病症 是原发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常见于手术后、长期卧床和外伤所引起。因病变范围小,未累及下肢主干静脉,病症表现往往不明显,病人仅有轻微小腿胀痛、肿胀;小腿肌群轻压痛,将足急速背屈时,由于小腿肌群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牵拉伸长
5、,可以出现疼痛Homans征阳性。因此,常被无视,而延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但有的病人突然出现小腿明显胀痛和肿胀,不能如常走路,发生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却很少见。大多数是,当血栓从小腿向大腿继续伸延扩展,发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才被病人觉察和引起重视。 2.腘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症 是指腘静脉及其以下主干静脉的血栓形成,临床上并不少见。无任何发病诱因,病人突然出现小腿剧烈胀痛,难以忍受不能行走;小腿广泛肿胀,紧硬饱满,呈弥漫光亮,压痛明显,拒按,手不可触及。全身反响不明显,可有低热。经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开展,局限在腘静脉血栓形成,但遗留小腿轻微胀痛,小腿下端和踝部轻微肿胀。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6、,可以发生血栓脱落,并发肺动脉栓塞,应引起重视。有的病人发生肺栓塞之后,才注意到有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症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起源于髂-股静脉的血栓形成中央型。发病急剧,突然发生髂凹部、大腿内侧股三角区明显胀痛,或下肢广泛性胀痛,随后迅速出现整个下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粗肿,同时伴有下肢浅静脉怒张、曲张;由于皮肤毛细血管细小静脉扩张,皮肤上出现广泛蓝色微细的网络网络瘀血。因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在股三角区常可扪及股静脉呈硬索条状,有压痛。整个下肢饱满紧韧感,尤其是小腿更明显,压痛,Homans征阳性。血栓向远侧逆行扩展而累及全下肢,发生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有轻度全身反响
7、,发热不超过38.5。 无论是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向上顺行伸延扩展,或是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向下逆行伸延扩展,均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发生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临床上比拟多见。应该特别提出的是: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发病时多无明显临床表现,直到累及髂股静脉,发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时,才被发现。因此,发病期与病症期不符合,发病期比病症期为长。当发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时病变已属于后期。 临床上,以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多见。 下腔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均开始于左侧髂股静脉 有的开始于左髂股静脉而后伸延至下腔静脉, 有的为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这是由于左髂股静脉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骨盆之
8、间的狭窄地带,而且右髂总动脉常横过左髂总静脉之上,均容易使髂股静脉受压迫,静脉回流发生障碍,血液瘀滞,容易发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上见到,先有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后又发生对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下肢广泛性肿胀,胀痛、浅静脉曲张,同时伴有下腹壁、会阴部浅静脉怒张、曲张者,应考虑两方面情况:1两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2发生下腔静脉梗阻。 三 股青肿的病症 股青肿是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的严重类型,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而完全阻塞,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严重障碍,同时引起肢体动脉痉挛,出现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肢体瘀血和缺血同时并存。但临床上很罕见。 股青肿发病急骤,患肢剧烈胀痛,整个下肢
9、广泛性严重肿胀,呈青紫色,伴有瘀斑、水泡、肢体发凉,股动脉搏动减弱,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消失。而且全身反响严重,发热39以上。由于大量的血浆、组织液贮留在患肢,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同时,可以发生静脉性肢体坏疽,并发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导致死亡。 有杨维良报告18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2例为股青肿,发生静脉性坏疽而施行小腿截肢。汪忠镐报告15例股青肿,整个下肢广泛疼痛、肿胀、发紫,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4例、明显减弱11例,发生静脉性坏疽4例,休克2例,病人死亡和截肢者各2例。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的病症 临床上见到,由于在发病早期,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未能得到明确
10、诊断和有效治疗,在发病数月、数年后才来就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的病人远远多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由于血栓形成阻塞静脉,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到后期,静脉内血栓机化、再通,但静脉呈缩窄、扩张、迂曲状,静脉瓣膜被破坏,以及交通支静脉瓣膜遭到破坏,深静脉血液向浅静脉倒流,使下肢静脉瘀血,静脉压增高,组织缺氧,最终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症-静脉瘀血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有: 1.下肢静脉曲张 从静脉怒张到曲张,以及皮肤微细血管怒张,呈广泛性下肢静脉曲张。 2.下肢肿胀 3.湿疹性皮炎 4.皮肤色素沉着 5.下肢继发感染 下肢长期处于瘀血状态,局部抵抗力降低,轻微的皮肤
11、损伤,很容易继发蜂窝织炎、丹毒等疾病。最常见的是小腿慢性炎症,出现发红灼热疼痛硬块慢性瘀血炎症,不发热。临床上常见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常继发丹毒反复发作,高热39-41,患部粗厚、硬韧,形成象皮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象皮肿慢性瘀血重症,治疗相当困难。 十九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兹分述如下: 静脉血流滞缓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
12、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据Borow报道手术持续时间与深静血栓的发生有关,手术持续时间12小时20%发病,23小时46.7%,3小时以上62.5%国外报道的发病率远较国内高,并发现50%在术后第1天发生,30%在术后第2天发生。Sevitt从临床上观察证明血栓常起自静脉瓣膜袋,静脉连续处以及比目鱼肌等处的静脉窦。比目鱼肌静脉窦内的血流,是依靠肌肉舒缩作用向心回流,因此它是血栓形成的易发部位。血栓也可发生于无瓣膜,但易发生血栓,可能因被前方的右髂总动脉压迫所致。约24%髂外静脉是有瓣膜的,在此瓣膜的近端也有相当高的血栓发生率。 静脉壁的损伤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
13、,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血液高凝状态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
14、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它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也可使血凝固孕药,可降低抗凝血酶的水平,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综合上述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例如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即是综合因素所致。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妊娠时胎盘产
15、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顶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血流滞缓,从而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倾向。单纯血流滞缓缺乏以产生本病,有时伴有血管壁的损伤,如直接损伤、慢性疾病或远处组织损伤,产生白细胞趋向性因子,使白细胞移向血管壁。同样,内皮细胞层出现裂隙,基底膜的内膜下胶的显露,均可使血小板移向血管内膜,导致凝集过程的发生。 病理改变静脉血栓可分为三种类型:红血栓或凝固血栓,组成比拟均匀,血小板和白细胞散在分布在红细胞和纤维素的胶状块内;白血栓,包括纤维素、成层的血小板和白细
16、胞,只有极少的红细胞;混合血栓,最常见,包含白血栓组成头部,板层状的红血栓和白血栓构成体部,红血栓或板层状的血栓构成尾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些病例起源于小腿静脉,另有些病例起源于股静脉、髂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静脉回流障碍所发生的各种影响。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的程度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大小和部位,以及血栓形成的范围和性质。静脉血栓形成后,在血栓远侧静脉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如小静脉甚至毛细静脉处于明显的郁血状态,毛细血管的渗透压因静脉压力改变而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内缺氧而渗透性增加,以致血管内液体成分向外渗出,移向组织间隙,往往造成肢体肿胀。如有红细胞渗出于血
17、管外,其代谢产物含铁血黄素,形成皮肤色素沉着。 在静脉血栓形成时,可伴有一定程度的动脉痉挛,在动脉搏动减弱的情况下,会引起淋巴郁滞,淋巴回流障碍,加重肢体的肿胀。 此外,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所引起的静脉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响,血栓远侧静脉压迅速升高,使静脉骤然扩张,因淋巴回流障碍造成下肢水肿,因静脉血栓形成而造成的动脉痉挛,使肢体处于缺氧状态,这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都能引起程度不等的疼痛病症。 在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当肢体六干静脉血液回流受到障碍时,血栓远侧的高压静脉血,将利用所有通常不起重要作用的交通支增加回流。如大腿上部和腹下部的浅静脉吻合支可通至对侧躯干,向上可通过腹壁至奇静脉
18、和胸廓内静脉系统。在深部,吻合支可通过骨盆静脉丛抵达对侧的髂内静脉。这些静脉的适应性扩张,促使血栓远侧静脉血向心回流。 血栓的蔓延可沿静脉血流方向,向近心端伸延,如小腿的血栓可以继续伸延至下腔静脉。当血栓完全阻塞静脉主干后,就可以逆行伸延。血栓的碎块还可以脱落,随血流经右心,继之栓塞于肺动脉,即并发肺栓塞。 另一方面血栓可机化,再管化和再内膜化,使静脉腔恢复一定程度的通畅。血栓机化的过程,自外周开始,逐渐向中央进行。进行的程度参差不一。血栓退行性变化的发生,可能是血液内纤维蛋白溶酶发生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细胞自溶作用和吞噬作用的结果。机化的另一重要过程,是内皮细胞的生长,并穿透入血栓,这是再管
19、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动物实验中,曾观察到25周即可导致静脉再通,但瓣膜已受损。临床观察中,发现再管化是一个漫长的病程,约需815年。机体的最后结果,将使静脉恢复一定程度的机能。但因管腔爱纤维组织收缩作用的影响,以及静脉瓣膜本身遭受破坏,使瓣膜消失,或呈肥厚状粘附于管壁,从而导致继发性深静脉瓣膜机能不全,产生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体检特征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病症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 患肢肿胀肿胀的开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
20、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 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 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血全静脉而引起; 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周后可姓浅静脉曲张。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根据静脉血栓的部位不同,可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兹分述如下: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病症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
21、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 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有时原发于髂股静脉或髂静脉。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易发生。病变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局部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
22、本病发病急骤,数小时内整个患肢出现疼痛、压痛及明显肿胀。股上部及同侧下腹壁浅静脉曲张。沿股三角区及股内收肌管部位有明显压痛。在股静脉部位可摸到索条物,并压痛。严重者,患肢皮色呈青紫,称“股青肿phlegmasiaceruleadolens,提示患肢深浅静脉广泛性血栓形成,伴有动脉痉挛,有时可导致肢体静脉型坏疽。全身病症一般不明显,体温上升不超过39,可有轻度心动过速和急倦不适等病症“股青肿较罕见。 辅助检查对诊断有困难的静脉血栓形成,可选用以下检查以资确诊。 上行性静脉造影上行性静脉造影可了解血栓的部位和范围。病人仰卧,取半直立位,头端高3045º。先在踝部扎一橡皮管止血带压迫浅静脉
23、。用12号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入足背浅静脉,在一分钟内注入40%泛影葡胺80100ml,在电视屏幕引导下,先摄小腿部X片,再摄大腿及骨盆部X片。注射造影剂后,再快速注入生理盐水,以冲洗静脉管腔,减少造影剂刺激,防止浅静脉炎发生。 造影X线片常显示静脉内球状或蜿蜒状充盈缺损,或静脉主干不显影,远侧静脉有扩张,附近有丰富的侧支静脉,均提示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静脉压测量用盛满生理盐水的玻璃测量器连续针头,穿刺足或踝部浅静脉或手臂 血栓局部图解浅静脉,测得静脉压。其数值需与健侧静脉压对照。这种检查用于病变早期侧支血管建立之前,才有诊断价值。 血管无损伤性检查法近年来对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法有很大进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肢 静脉 血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