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献】浅析青少年犯罪.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论文文献】浅析青少年犯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文献】浅析青少年犯罪.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文范文题目:浅析青少年犯罪编辑:司马小摘要:目前青少年犯罪状况越来越严重,青少年犯罪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司法机关、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必须引起重视和关注的问题。笔者针对当今社会上的青少年犯罪现象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对策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正在日益加重,主要形式表现为抢劫、盗窃、成心伤害、强奸、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成心杀人等等。虽然具体的犯罪形式有所不同,但各种青少年犯罪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1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具体来看,目前青少年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犯罪年龄低龄化 青少年犯罪成员从年龄上看日益低龄化,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不断
2、上升,在受到刑事处分的未成年人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青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 1.2犯罪类型多样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其中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方面,但凶杀、强奸、敲诈、吸贩毒案件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1.3犯罪人员低文化 从某市少年犯管教所近几年来对青少年文化程度调查显示,犯罪青少年的文化较低,小学文化水平占40.2%,初中文化水平占47.5%,可见少年犯中具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者最多。而在事实上,他们的实际文化程度还不及于此,这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1.4犯罪团伙化突出 团伙犯
3、罪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共同犯罪的一种形式。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于是就三五成群、拉帮结派。由于他们缺乏对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法制观念淡薄,又受到“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等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易在团伙犯罪中冒险、冲动,酿成大案或是恶性案件。 1.5犯罪形式智能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开展,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迅速开展的时代,青少年把聪明才智运用到犯罪手段的更新上,不断搜集、吸收影视文艺作品中描写的犯罪方式、作案手段以及反侦查的方式,并加以模仿,使犯罪手段、方式更加趋向智能化、成人化。 1.6犯罪手段成人化 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精心筹划,作案后伪造现场,一些从报
4、刊影视上学到的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成人化特点。 2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未成年人犯罪也不例外。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因此为了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必要运用多种学科作为工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2.1外部原因 2.1.1社会原因 社会上的事物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真善美、假恶丑掺杂在一起,难以分辨,随时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大力开展经济的同时,社会的软环境也无可防止地出现着变化,这种变化给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
5、,随着改革开放层次和程度的深入,大量青少年劳动力盲目无序地流动,造成了大范围的失业和失范现象,一些人因此陷入生计困境,也就容易滋长各种违法犯罪。其次,社会文化的污浊和媒介的误导造成青少年道德滑坡。青少年由于受不良影视和网络文化的影响,长期浸淫于这种不良文化气氛中,就会过多摄入其中传递的错误信息,引起社会化的偏向,使他们的行为失去准那么,从而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最后,社会控制体系的虚弱加重加快社会环境的恶化。社会控制体系的虚弱导致了社会自力约束和自发开展现象的蔓延,助长了青少年大胆涉足一些对他们不宜的领域,一些青少年因此迈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2.1.2学校原因 学校是提高青少年文化修养、道
6、德修养的场所,青少年的身心是否能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有无良好的教育环境。优良的教育环境必将对孩子心灵健康成长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反之那么可能会使学生染上不良行为习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教育环境仍存在诸多弊端。 2.1.2.1学校教学思路有偏差。虽然素质教育已被提倡许多年,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都全面开展,但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偏重应试教育的状况仍没有明显改善,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不顾及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点,随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只懂得读书而对其它事物一窍不通的机器。还有就是把学生分为尖子班和普通班,甚至有的把学习差的学生分在一起,使
7、学生遭受歧视,导致厌学,不求上进,逃课,最终到社会上参与一些违法活动,也是造成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低龄化现状的主要原因。 2.1.2.2学校心理教育和青春期性教育的滞后。虽然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实际上许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足够重视开设课程的重要性,把其放在边缘的位置,讲课时要么半遮半掩,要么就一带而过。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并没有真正解开,强烈的好奇心理也会促使学生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一旦酿成苦果,懊悔莫及。 2.1.2.3教育方式不得当。一些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缺乏耐心,恨铁不成钢,对学生使用不适当的方法。 2.1.2.4学校管理不善和局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学校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便很难营造出
8、一个良好学校风气;对各方面事务的管理制度如不健全,便不能及时约束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此类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与控制,黑恶势力也会迅速在校园里肆意漫延,甚至会出现有组织的校园黑社会,校园犯罪会接踵而来,校园犯罪涉及面的深度和广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2.1.3家庭原因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是他们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良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首先是单亲家庭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很大一局部是单亲离异家庭,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失衡,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
9、反叛心理。由于单亲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和教育,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其次是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一些家长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对子女娇宠溺爱,有的对孩子简单粗暴,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最后是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等不良行为,给子女以不良暗示。由于孩子自身认知水平不高,缺乏正确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下,很容易形成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2内部原因 2.2.1好奇心理的驱使 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本应成为求知欲望的资
10、本,促使成才的心理保障,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区分是非的能力差,有时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正确的判断,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2.2.2盲从意识的作祟 在一些团伙共同犯罪案件中,相当一局部青少年根本没有完全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知道所犯罪行的严重性,而只是盲目跟随其他成员做事,人云亦云,并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 2.2.3爱慕虚荣的攀比 近年来,由于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爱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不劳而获,这些都极大地助长了犯罪的心理,一旦瞅准时机,他们
11、就会不择手段地侵犯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2.2.4逆反心理的促使 从生理角度讲,青少年时期是逆反心理最强烈的时期。对一些家长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落后思想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学困生的做法,许多青少年都“不堪忍受,有的产生了强烈的对立情绪,严重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对抗。 2.2.5蓄意报复的躁动 蓄意报复是青少年成心伤害、成心杀人的主要动机之一。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状态不稳定,控制力不强,容易冲动,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往往表现得格外烦躁,缺乏理性思考。对于挑衅和伤害总想着要“讨个说法的心理,决不肯轻易放过别人,总想着只有一报还一报,心理才平衡,才“不吃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文献 论文 文献 浅析 青少年犯罪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