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332课串讲笔记.doc





《《入行论》第332课串讲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行论》第332课串讲笔记.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1课 串讲笔记我们在轮回中修行,就是要把随顺轮回的心态和行为,以菩萨行的方式进行庄严,在轮回中通过利他心、利他行来改变自己。真正通过长时间的观修,我们的心就会变成菩萨心,一动念都是利他的念头,这种效果要通过长时间修行之后才能够达到。加行部分分了两个科判,一个是“净化自相续”,另一个是“为利他而修心”。“净化自相续”的修法分八个部分,已经学完了;“为利他而修心”的修心分很多种,1)是为了自己能够生起出离心而修心:比如开启修心门扉,还有扎嘎山法,这一类的论著是阐释看破今世、舍弃今生的修心法要;2)在看破今世而生起出离心的基础上,为了利他而修心;3)是为了证悟空性而修心。此处主要是以布施为例,说
2、明为利他而修心的方法。庚二(为利他而修心)分二:一、总说布施一切;二、别说布施身体。 辛一(总说布施一切)分二:一、所施;二、原因。 壬一、所施: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为了成办利众之事,我们应当毫不吝惜地布施身体、受用以及三世中已经造、正在造、即将造的一切善根。 要点:1.布施的目的:为利有情故。在弥勒菩萨所造的经庄严论中提到,菩萨的布施远离两个企图:第一,不是为了别人的报恩。第二,不是为了异熟果。菩萨的发心更加清净,不是为了后世成熟异熟果而做布施,完全是为了利益众生,只要众生获得利益,自己是否得到今世的感恩、后世的果报都无所谓。最好的布施心态是不求一切,真正为了
3、众生去布施。2.布施关键在于打破自己的悭吝心,而不是强调外在的行为,为了让别人看得起自己而布施,这种心态很有问题。布施,一方面让对方获得帮助,更关键的是在于打破自己的悭吝,让心逐渐成熟起来。3.“尽施舍”是布施境界的一个标准,是指没有悭吝地完全施舍,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完全布施自己的受用;第二类,完全布施自己的身体;第三类,完全布施自己的三世一切善。受用属于身外之物,身体属于自身,善根是心上的法,当然真正的心不可能布施给众生,但心上的善根、习气、种子都布施了,包括了身心内外的一切,就已经没有剩下什么了,这就是所施当中布施一切的意思。壬二、原因: 舍尽则脱苦,吾心成涅槃, 死时既须舍,何若生尽施
4、。 施舍一切是为了脱离痛苦,使自己的心为自他二利成就涅槃。再者,既然死亡时身体及一切受用都要舍弃,那还不如现在布施给一切众生,依此也能对自他大有裨益。 要点:1.一切尽布施的原因:1)?“舍尽则脱苦”。我们之所以漂流轮回感受痛苦,就是因为有执著,执著“我”就形成了我执,这就是轮回的大无明,是一切流转的根本因,其余的烦恼、恶业等一切轮回痛苦都是因为我执才得以显现。如果我们放弃对世间法的执著,就会从不断追求物质的成败得失的痛苦当中解脱出来;如果我们完全舍弃对“我”的执著,就能从流转轮回的根本因“我执”上解脱出来。所以放弃一部分就脱离一部分的苦,如果舍尽了就脱离一切苦。2)“吾心成涅槃”,既然远离了
5、一切执著,心就寂灭了。从严格意义上讲,涅槃的意思就是圆寂,圆是指证得圆满功德,寂就是寂灭一切烦恼。我们不得解脱,感受痛苦就是因为执著,如果能够放弃执著就会远离一切痛苦,这是圣者给我们开示的殊胜解脱之道。菩萨放舍的是执著,但不等于不再造善根,菩萨还会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不断地造善法,因为能利益自他的,除了善根之外绝无其他。所以舍弃的是利益自己而造善的错误想法,放舍还是打开心胸的一种修法。3)死的时候,一切身体和身外之物都要被迫舍弃,被迫放弃的时候,自己处在非常不情愿的心态中,有很深的贪念,会因此而引发很深的痛苦,所以贪著越大痛苦就越大。既然被迫放弃时如此痛苦,还不如现在主动放弃,布施给一切众生,因为
6、只有用于利益众生才是最有价值的。而且,因为早已布施众生,早已主动放弃,心理有所准备,即便是死亡到来的时候,要和自己的财富、身体分离,也不会有任何痛苦。如果主动地放舍,认为一切执著的对境可有可无,对财富受用没有很强的执著,这种心态可以帮助自己得到一个清晰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法义,才能深入思维空性、思维因果,可以更加清晰地了知甚深的含义而不只是在昏浊的大脑中,留下词句大概的印象,其中甚深的含义,对解脱有什么必要和帮助完全不明白。所以,主动放舍能够帮助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生起清净的智慧,了知这一道理之后,应当进一步开始修持放舍之道。辛二(别说布施身体)分二:一、布施缘自己而造业之众生;二、回向成
7、为利众之因。 布施身体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修法,或者说比较高层次的修法,因此佛陀并没有要求初学的菩萨一开始就要做到根本不考虑自己,完全奉献给众生。佛的意思是等到自己的功德成熟之后,为了打破对身体的执著障碍,在因缘条件成熟的前提之下,可以布施身体,而不是现在就要布施,这个是我们的目标,将来要逐渐达到这样的境界。还没有到达这种很高的境界之前,我们可以按照颂词的教义相应地行持,首先从学习开始。壬一(布施缘自己而造业之众生)分二:一、无条件而布施;二、发愿成为利益之因。 癸一、无条件而布施: 吾既将此身,随意施有情, 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 我既然已经将自己的这个身体随意施给了所有众生,那当然就任凭
8、他们恒时随心所欲进行杀害、谩骂、殴打等。 要点:1.菩萨对身体没有任何的耽著,在某种因缘条件之下,他可以让众生打骂杀害,这个毫无疑问。如果这样的方式对众生最有利益,他就会以此来利益众生;但如果这个方式对众生并没有利益,他可能就不会这样做。所以判断是否是菩萨的标准,并不是杀他而他不还手,不能够通过外在的行为作为判断的依据。菩萨肯定有这样的境界,但是有时候,他如果被杀害,则会中断对其他很多众生的利益,因缘时机还不成熟是不能这样做的。菩萨是否做一件事情,都会考量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益众生,所以即使到达这样的境界,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是否一切场合他都会这样做呢,需要观待时机是否成熟。2. 虽然我们做不到“
9、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但至少能够有效地遏止住自己的嗔恚心。凡夫人有惯性的思维,如果别人打我,我就要打他;骂我,我就要骂他;杀我或我的亲人,就要杀人偿命,今生杀不了你,发愿后世也要报仇。所以凡夫人的思维没有一点忍耐心,完全随自己的习气处理问题。现在我们学习了这个颂词,虽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么高的标准,但是至少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能够合理思维,不会像最初完全未调心之时,产生强烈的报复心态。3. 我们完全把身体布施给众生,有时候是表现为安忍打骂杀,但更多的情况则是像上师那样,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利益众生上,没有为自己的事利用身体,相当于已经把身体布施给了众生,这也是一种完全的布施。4. 这里表达的境
10、界主要是菩萨完全无条件、不求回报,也不为自己的异熟果报,众生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他都是一心一意地利益众生,这个心非常的清净,非常的伟大。纵人戏我身,侵侮并讥讽, 吾身既已施,云何复珍惜? 一切无害业,令身尽顺受。 纵然人们对我的身体百般戏弄玩耍、轻侮侵犯、冷嘲热讽,都未尝不可,既然我的这个身体已经施给了他们,还谈什么防护对它的损害呢?只要不成为对他们有暂时、长久危害的业,就随他们的便吧。 要点:1.凡夫人认为他人不能对自己侮辱伤害,表现出对身体的强烈执著。菩萨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他要放弃的就是对身体的执著,为了利益众生而布施身体,身体就不再属于自己而属于众生了,众生想要戏弄,也是戏弄众生的身体
11、;要侮辱,也是侮辱众生的身体;要讥讽,也是讥讽众生的身体,按理来讲已经和自己没有关系了。关键在于认识到本来心和身并不是真正的一体,只是我们习惯于把身体执著为心,心执著为身体,好象二者是一体的。如果长期修习,把身体布施给众生,会真正达到身体已经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众生的境界,所以任其打骂都可以忍受。2.需要遮止两种心态:1)热血沸腾。因为会产生后悔心,后悔心是毁坏善根的四种因之一,可以说事情就白做了,没有得到善根,而且自己受到了伤害,还有可能因为这个因缘对法退失信心,可谓得不偿失。2)畏难放弃的心态。虽然我们现在布施会有痛苦,打骂杀会有感受,但是当我们修行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可以完全把身体无有悭吝的
12、布施,并且身体不会痛苦,心也不会有痛苦的感受,那时再布施身体就顺理成章,自然就会去做。3. 有人会想,众生对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打骂乃至杀害,会有很大的罪业,怎么可以说只要不造杀生偷盗的业都可以随顺呢?此处可以这样分析:1)菩萨在利大于弊的前提下,为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超越自己的执著,并且众生伤害他的事实不可避免的时候,他会承担这个伤害。2)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前世的因缘成熟,无法回避的时候,众生伤害他,他会发愿通过这种方式和众生结缘,并成为未来度化他的因缘。所以,菩萨从不会做真正伤害众生的事情,即便是当下好像伤害了众生,但究竟来讲都会通过这个因缘去帮助众生,或者成为对方安乐的因缘,或者成为自己修行
13、的助缘。除此之外,不可能不管对自他是否有利,随随便便就随顺众生,因此杀生等恶业是不会去做的,随顺也有一定的方式和界限。第32课 串讲笔记癸二(发愿成为利益之因)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子一、总说: 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益。 但愿缘于我的一切有情,永远获得利乐,万万不要无有收益。 要点:1. 缘我者:包括一切见闻忆触我的众生,以及我见闻忆触的一切众生。子二(别说)分二:一、回向意乐具义;二、回向行为具义。 丑一、回向意乐具义: 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凡是缘于我的众生,不管他们对我生嗔心还是起信心,但愿时时刻刻都能成为实现他们一切愿望的因。所谓的“信心”,大疏中说
14、是不信不信:本来,颂词中和注释中都是讲信心,而入行论大疏中说为“不信”,是否为错别字,请诸位学者斟酌。 要点:按照菩萨的做法、菩萨的轨则去发愿,不管这些人在见闻忆触我之后,产生信心或不好的心,我都回向愿他们解脱,获得一切利益。因为:众生如果不缘我而生起信心或厌恶心,他就没有和我结上缘,没结上缘,我就很难直接利益他。虽然我的发心是缘一切众生,但是在所有众生中,这些众生出来了,对我具有某种强烈的心态,这说明在所有和我有缘的众生中,在所有我要度化的众生中,他们和我有更近的特殊因缘。既然如此,那我就更要对他们发菩提心,更要发愿这些众生早日成就,在因缘成熟的时候,提前度化他们。丑二、回向行为具义: 愿彼
15、毁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 不论是任何众生对我直接恶语中伤也好,还是进行其他加害也好,或者在他人面前挖苦讽刺也好,但愿这些众生都具有菩提的缘分。要点:愿彼毁我者”:毁就是诋毁,不是心和意乐的行为,属于语言的造作。如果不懂得修行,讥毁我的人、污辱我的人、害我的人,都可能成为我发恶愿的对象,成为未来互相伤害的因缘,但当我们懂得回向行为具义的道理之后,一切恶缘都可以成为利益自他的菩提因。轮回中,这些因缘是不缺的只要在轮回中,就会遇到诋毁自己的人、伤害自己的人、污辱自己的人。如果自己是具有这样意乐的菩萨,遇到一个人诋毁我,好了,“皆具菩提缘”,就发愿愿他和我具有菩提因缘;遇到一百个
16、人同时辱骂我,我也这样作意,那么就有一百个人和我具有菩提因缘。 壬二、回向成为利众之因: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我愿变成一切无依无怙众生的依怙,一切行程者的向导,并作为想要渡过江河者的航船、小舟与桥梁。 要点:菩萨发愿变成利益众生之因,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不仅能够在当下利益众生,而且通过菩萨的愿力连接,可以成为众生未来的解脱之因。由于这些桥梁、渡船是菩萨的愿力所化现的,所以,众生只要踏上这个桥、登上这个舟就和菩萨结缘了,随着因缘越来越深,乃至逐渐获得解脱。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我愿成彼仆。我愿在求海岛者面前成为岛屿,欲求明灯者前变成明灯,想
17、要床榻者面前变为床榻,愿作为需求奴仆众生的仆人。 要点:当我们产生傲慢心的时候,我们离解脱道就远了;当我们产生谦卑心的时候,才靠近了解脱道。我们本来是个具有很多烦恼的凡夫,本身应该处于谦卑的状态。是凡夫就应处于凡夫的位置去思维,不要站在修行者或修行很好者的位置去思维,更不要自认为圣者去思维。我们是凡夫,我们具有烦恼,就应该很谦卑,就应该恭敬众生,就应该去为众生服务。如果经常这样思维,那么我们不会有傲慢而且可以积累很多资粮。所有的善法都可以做。像这样的话,一方面心态很正确,一方面能做的善法更多了。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功德,就应把我们的心态等同于社会底层的人我们就是凡夫,可以做的事非常多,只要能够得到
18、善根,什么善法都可以做。而不要把自己刻意放到一个很高的虚空中,这样会损失很多善法,迷失自己的平常心,这是非常不对的。教你如何用WORD文档 (2012-06-27 192246)转载标签: 杂谈1. 问:WORD 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 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 问:请问word 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 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简言之,分节符使得它们独立了。这个工具
19、栏上的“同前”按钮就显示在工具栏上,不过是图标的形式,把光标移到上面就显示出”同前“两个字来。 3. 问:如何合并两个WORD 文档,不同的页眉需要先写两个文件,然后合并,如何做? 答:页眉设置中,选择奇偶页不同与前不同等选项。 4. 问:WORD 编辑页眉设置,如何实现奇偶页不同 比如:单页浙江大学学位论文,这一个容易设;双页:(每章标题),这一个有什么技巧啊? 答:插入节分隔符,与前节设置相同去掉,再设置奇偶页不同。 5. 问:怎样使WORD 文档只有第一页没有页眉,页脚? 答: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选首页不同,然后选中首页页眉中的小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择无,这个只要在“视图”“页眉页脚
20、”,其中的页面设置里,不要整个文档,就可以看到一个“同前”的标志,不选,前后的设置情况就不同了。 6. 问:如何从第三页起设置页眉? 答:在第二页末插入分节符,在第三页的页眉格式中去掉同前节,如果第一、二页还有页眉,把它设置成正文就可以了在新建文档中,菜单视图页脚插入页码页码格式起始页码为0,确定;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确定;将光标放到第一页末,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应用于插入点之后,确定。第2 步与第三步差别在于第2 步应用于整篇文档,第3 步应用于插入点之后。这样,做两次首页不同以后,页码从第三页开始从1 编号,完成。 7. 问:WORD 页眉自动出现一根直线,请问怎么处理?
21、 答:格式从“页眉”改为“清除格式”,就在“格式”快捷工具栏最左边;选中页眉文字和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设置选无。 8. 问:页眉一般是-,上面写上题目或者其它,想做的是把这根线变为双线,WORD 中修改页眉的那根线怎么改成双线的 答:按以下步骤操作去做:选中页眉的文字,包括最后面的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线性为双线的在预览里,点击左下小方块,预览的图形会出现双线确定上面和下面自己可以设置,点击在预览周围的四个小方块,页眉线就可以在不同的位置。 9. 问:Word 中的脚注如何删除?把正文相应的符号删除,内容可以删除,但最后那个格式还在,应该怎么办? 答:步骤如下:1、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
22、“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2、在尾注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3、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4、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尾注和脚注应该都是一样的。 10. 问:Word 里面有没有自动断词得功能常常有得单词太长了,如果能设置下自动断词就好了 答:在工具语言断字自动断字,勾上,word 还是很强大的。 11. 问:如何将word 文档里的繁体字改为简化字? 答:工具语言中文简繁转换。 12. 问:怎样微调WORD 表格线?WORD 表格上下竖线不能对齐,用鼠标拖动其中一条线,可是一拖就跑老远,想微调
23、表格竖线让上下对齐,请问该怎么办? 答:选定上下两个单元格,然后指定其宽度就可以对齐了,再怎么拉都行pressAlt,打开绘图,其中有个调整坐标线,单击,将其中水平间距与垂直间距都调到最小值即可。打开绘图,然后在左下脚的绘图网格里设置,把水平和垂直间距设置得最小。 13. 问:怎样微调word 表格线?我的word 表格上下竖线不能对齐,用鼠标拖动其中一条线,可是一拖就跑老远,我想微调表格竖线让上下对齐,请问该怎么办? 答:可以如下操作:按住ctl 键还是shift,你have a trydouble click the line, try it )打开绘图,设置一下网格(在左下角)。使水平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入行论 入行 332 串讲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