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春应用写作离线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春应用写作离线作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查课应用写作课程作业姓名:竺可力学 号:年级:14秋建筑工程管理学习中心:普陀092釆写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一)要素(“5W+1H” 新闻的六要素)齐备;(二)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符合基本规范。要得高分:细节生动。(新闻的要素与基本结构新闻报道的六个要素:When(何时)、Who(何人)、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何故),五要素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条件。后来又增加一个H:How(怎样)。“5W+1H”被称为新闻的六要素。六要素要求的核心是新闻要确有其事,实有其人,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过程乃至细节,都真实无误。新闻的基本结构通常由标题、导
2、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部分组成。写作时常常先拟标题,写导语,接着展开主体,交代背景,最后结尾。)要求:釆写本人身边发生的一则新闻事件或人物(不要抄书抄报, 如发现抄袭则判不及格)( 字数:500-700字)。描述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可以是你觉得有趣的、感人的、浪漫的、令人震撼的,只要你觉得值得与大家分享的都行; 要素齐备, 结构符合基本规范。评分标准:记事写人有真情实感, 并有显示正能量的主题;或有趣的、或感人的、或浪漫的、或令人震撼的并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均可。有亮点、有情感、有细节可打80分以上。抄袭或”粘贴”他作可扣至0分(报章书刊与网络均在列),立意不高、过于平淡、结构混乱、错字病句多将
3、判不及格。必须是本人本次原创和新写! 出海体验渔民艰辛生活 2015年8月1日中午,全市2708艘渔船结束两个月的伏季休渔,离港开捕。我随坐其中一艘流网船驰骋大海,决定在海上漂它个几天几夜,感受臆想中的奇幻漂流。我叫竺可力,普陀白沙人。虽说打小在海边长大,也随小船到过近海,可如同岛城的多数市民,从未感受过视线中除了海还是海的风光,“想看看一望无际的大海到底是怎样的。”这样的想法,载着我,漂行在东海的渔船上。一艘流网船14个船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海,这是一艘连同网具总造价600万元的流网船,船上共有14名船员,船东是我的中学同学,一直以来关系很不错的朋友。若以度假的心态上船,怕是要失望的。渔船
4、以驾驶舱为分界,前面是个工作台,后面是个小房间,船员吃饭住宿都在船舱里,十几人一间的上下铺。这样的床位,对身高一米八几的我来说,小得可怜。这次上船,我也带了地席和睡袋,做好了在驾驶舱内打地铺的准备。之后的体验告诉我,地席是要随起随收的,摊在地上船员可不管它是地席还是地板,脏兮兮的脚照踩不误。最让我崩溃的是卫生间,一个极小空间的蹲坑,只能供一个人蹲,还没有冲水设备,出完恭的人用盆舀些海水冲一下。臭倒是不臭,四面贯通的海风日夜吹着,墙体上满是污垢,从没清理过。船上一天只吃两餐船上有伙夫,负责专门烧饭,不过一天只烧两顿,早起开完工吃一顿,晚餐再吃一顿,船员们吃完就睡觉。船上有个不插电的冰柜,铺了许多
5、碎冰块,用以储存菜品。中午时光,船员大都在烈日下干活。这样的作息时间,船员已是习惯,他们备上了干粮,随身带着,见缝插针随时吃一点。船员以湖南人居多,记得很清楚,出发首日的第一餐,我们吃的是炒鸡块.炒肉片等三四个菜,出发后随着渔网当日捕捞,也会有鱼虾的补充。菜分两桌,一桌在后舱,为防风大浪大撒了盆,菜盘是直接放地上的。驾驶舱下的那桌,直接放在成箱的矿泉水瓶上。船员们大都蹲着吃,也有极矮的小凳子。说实话,也就上船第一天还有点胃口,第二天就晕船了,即便最新鲜的螃蟹,摆在面前都失了胃口。 船身一直是倾斜的出发当天,一路上看着海水由浑浊逐渐变清,之后整个视线内都是墨绿色。从上船的那刻起,渔船都是倾斜着的
6、。所有捕蟹用的渔具,都堆在船头左边,右边留出空位方便船员作业。渔船由此受力不均,人只能倾斜着走。这一切,船员们早已习惯。他们会朝倾斜角度的反方向斜着身体走,正好互补成垂直角度。可这个角度对初上船的我而言,好像整个世界都斜了。到深夜11时,拖着疲惫的身体,终于可以休息了。伸了个懒腰,抓起背包,兴奋地招呼我朋友,走,“洗澡去不 ”朋友懒洋洋地回一句,“我一星期洗一次的啦。 ”船上条件实在太苛刻,我只能舀来盆水,简单擦洗作罢。甲板底下有水井,淡水是管够的,只是走在倾斜的甲板上,浪一来,甲板就打滑。第一晚,我单单洗个脸,就摔了好几跤。到了第二天,我索性连脸都不洗了,“万一再摔了,身体又要重擦洗过,还是
7、算了。 ”此时,我的内心,简直是崩溃的。事实上,船上的船员几乎都是只穿条小裤衩来回走动,只有在日光下作业时,才换上长衣长袖。反正都是大老爷们,我也尝试过光着膀子,可没多久就作罢了,“海风吹在身上虽说凉快,可吹得人黏黏的,还是穿上衣服舒服。 ”30顶网放了两个多小时凌晨3点多,船员起床放网。一顶顶的网具被扔出甲板,沉入海底,每顶网之间以绳子相连。每段绳子大都几十米长,连接着浮头,绑着的一根小竹竿上插着一面小红旗,漂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船一直开,网便一直放,这一放就放了30顶网,耗时两个多小时。放网也是个技术活,前头两个人放网,后头的人准备好浮头,待前方一顶网放完,就把浮头扔出去。每顶渔网负重的石
8、块与渔网上头的浮物,将渔网拉直后在大海中垂直张开,等待梭子蟹自投罗网。放网时,我一直待在驾驶舱里,我没下去,一是怕打扰船员作业,还怕船头处绳索渔网一团乱麻,万一一脚踩不慎,连网一起被带下海里后果不堪设想。(渔民有这样的事故发生)倒是观赏了最美的海上日出,日落。只恨自己没带单反,没记录下这最美的一幕。首日产量不高30顶网只有28筐螃蟹上午十点左右,收网了。起网机的滚筒徐徐转动,大海深处的渔网被一点点收上来,密密麻麻的梭子蟹被缠在渔网中间。船员用带钩子的刀割断渔网,捞出螃蟹。我仔细观察那把类似镰刀的小刀,发现是用螺丝刀改制的,“螺丝刀拗弯后烤红打扁。 ”船上的老大超有眼力见儿,被网兜住的梭子蟹,他
9、看一眼就知道它们的大小、活力、肥瘦。收网时,船员们非常忙碌,他们要把所有螃蟹的钳爪用橡皮筋扎绑,装入早就备好的筐,再把成筐的螃蟹通过滑杆,运输至底舱。底舱有海水,氧气泵打着氧气,等待着活鲜船过来装到水产城。相较上两年的梭子蟹大丰收,开捕第一网的螃蟹收入并不咋地。这30顶网捕获的渔获物,最后入筐的螃蟹只有28筐,1600斤左右,这比起鼎盛时期一顶网就网上二三十筐的螃蟹产量来说,是极低的。听我船东朋友说,这30顶网的成本在两万元左右,根据当天水产城给出的收购价7元/斤来算,加上船上人工,总共还亏了一万三四千元。开捕后产量普遍都不高第二天,船员们索性观望,不再放网。我那船东朋友,用对讲机联系兄弟船只
10、摸底,哪料他们的产量更低,“有一条船放了25顶网,结果只收获16筐螃蟹。 ”当天,来收螃蟹的活鲜船,在16艘渔船中连100筐螃蟹都没收到。再放网时,已是第三天。我的朋友见风力缓了,听说水产城的收购价格也有上涨,索性继续放网。这一次,网放得不多,只有15顶。比起第一天的收成,这一次要好很多,共有40筐,产量约2000多斤。朋友说,最理想的产量是放20顶网,收成三四千斤,收购价稳定在10元/斤左右。上两年,螃蟹“白菜季”时,因螃蟹实在太多,中午11点半收网,待所有螃蟹都入筐,再收拾好网具残骸,往往已是深夜11点多,一天干下来真是累死人。而睡了约四个小时后,船员们又要起床放网,可最后因螃蟹收购实在太
11、便宜,他挣的钱并不多。 4天后回程,一身鱼腥味4天后,我带着朋友送的一筐螃蟹转坐活鲜船先回来了。那批螃蟹的活力确实一般,刚上岸就已死了半筐。先前,我以为,自己在流网船上的条件算是艰苦了。没想到刚踏上活鲜船,视线所及的脏乱差,“就像海盗船一样,不堪入目。 ”回程的那个晚上,我在活鲜船的驾驶舱坐了一整晚,地席也没敢铺,更别说睡袋了(船龄过旧实在太脏)。当晚,整个驾驶舱里睡了四个人,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一直在他耳边回绕。好不容易熬到下半夜,身着短袖的我又冻得半死,翻翻随身的背包,还有一瓶先前带上船的二锅头,喝酒暖暖身子。还翻出一包泡面,可船上没热水,他只能掰碎面就着二锅头吃。8月5日清晨,船靠沈家门码头,这才正式踏上陆地。而我朋友的那艘船,每次返航的时间,大约是在出海后的30天到50天,“把所有的网都用完才会回程。”到家后,我这才闻到自己身上浓浓的鱼腥味,“运动鞋,背包,头发,衣服,全是鱼腥味,此次出海体验生活,我四天没洗澡洗头,充分感受到了渔民朋友的艰辛,以后的日子里更懂得珍惜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要珍惜渔民捕获的美味海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