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论语治要》对现代人的启示(第一集).doc





《[修订]《论语治要》对现代人的启示(第一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订]《论语治要》对现代人的启示(第一集).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論語治要對現代人的啟示(第一集)蔡禮旭老師2012/5/9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檔名:01-003-001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分享的是群書治要當中的論語治要。我們知道群書治要這一套書,是唐太宗皇帝命魏徵大人負責,召集當時候的大儒一起編的一套寶書,就唐朝以前的經、史、子,這三大部分的經典,把它彙集起來,然後從一萬四千多部書當中,挑出六十五部,八萬九千多卷當中,挑出六十五卷,可以說是唐朝以前,經、史、子的精髓所在。為什麼會下令編這套書?緣起與太宗皇帝他愛民有關。他當上皇帝之後,希望能夠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一份愛心也感動這些大臣殫精竭慮、盡心盡力編這一套書。而可貴
2、的是,太宗皇帝他有自知之明,能懂得自知的人是有智慧的。他知道自己十六歲陪父親一起打仗,當時隋朝滅了,整個天下亂了,之後跟著父親平定天下,建立唐朝,後來他自己當上皇帝。他十幾歲就開始打仗,看的書比較少,治天下靠的是這些經典的智慧、教誨,他知道自己缺乏的地方,趕緊編了這套書。而且編好之後,自己手不釋卷,只要有時間,趕緊學習、趕緊深入,所以手不釋卷也來自於他那一份真的愛民的心。所以我們學習、工作能夠精進不懈,最重要的根本動力還是來自於利人的心、慈悲的心。就像我們在學校任教,我們真愛孩子,會思考到自己的智慧、德行、經驗都不足,要主動的深入經典,主動的去跟有經驗的老師討教,不可耽誤了學生。我們自己早一天
3、有智慧,我們的學生就早一天受益。所以慈悲、仁愛是根本動力。有了這一份愛心,很多好的方法就會出來,所謂至誠感通。讀書人也講到,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有一顆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會退縮,都堅持要去利益學生、利益他人的這一份悲心,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很多靈感、很多好方法就會出來了。這一套書的緣起,我們了解到了。而群書治要,群書,唐朝以前這些經、史、子的精華;治是指政治;要是最精要的部分,把它節取出來。政治,一般是指治國;廣義來講,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都屬於政治。從家庭來看,在古代都是大家庭,少則一、兩百人,多則還有超過千人的家族。要管理這麼大的家族,沒有整個家規、家道、家學,那是管不好的。為什麼家齊而後國
4、治?他在家裡面就鍛鍊了做人、做事的這些能力,歷鍊出來了。所以他在家可以愛護父母、愛護兄弟,以至於所有的長輩、親族,進而他出社會就會愛護老百姓。看到年長的就像自己父母;看到年齡相仿的,就像看到自己兄弟姐妹一樣;看到年輕的,就好像自己家族裡面的晚輩一樣。所以這一套書不只是治國的寶典,同時我們珍愛我們的下一代,這一套書也是齊家的寶典。太宗皇帝下令編的時候,他是彙集了經、史、子當中最精闢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誨,修、齊、治、平的教誨都收集在裡面。這是很重要的,為什麼?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所以大學裡面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我們看,天子他是治理整個天下、整個國家,庶人他要有自己好的事業,還有他要
5、照顧好家庭,齊家,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都要從修身,有真實的德行為基礎。所以我們強調,群書治要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寶典。有時候我們在聽課的時候說,治國,反正我又不是國家領導人,這事跟我沒關係;還有,比方人家在談夫妻相處,我又還沒結婚,這個跟我沒關係;人家在談如何教導學生、教導孩子,我又不是老師,我也還沒成家,這個跟我沒關係。其實一個人的學習收穫,跟他的心量是成正比的。他假如體會得到現在世間人很可憐,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煩惱?因為倫理道德教育斷了幾代人,大家不明理,所以很迷惑、很痛苦,很努力,但沒有好結果。假如我們能體恤到各行各業,以至於每個年齡層的人的苦,你聽什麼都會非常專注
6、,因為你很可能遇到這些人。你把它吸收起來,很可能你的一段話就救了一個人的人生都說不定。我們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當中,這樣的事情很多。我記得我在秦皇島,這是在二四年的事情。當時我們到的時候,下了秦皇島第一場雪。後來五天課程完了,我們要離開,當下有一個女士,她就過來了,她非常激動,說她五天以前是已經打算要自殺,但是五天以後,她了解到她是為人子,不可以輕生,白髮人送黑髮人是最大的悲痛;她也知道人生的價值在哪裡,她把自殺的念頭放下了。包含曾經有個男士跟我們講,本來要做出對不起太太的事情,打算跟太太離婚,但是懸崖勒馬,聽完之後,自己良心發現,他給我們講到說,真的那一步就要跨下去,可能就造成終生的遺憾。所
7、以可以感受得到,現在大眾對於倫理道德需要的急迫性,跟救火差不多。我們很冷靜的看,現在自殺率這麼高,而且自殺年齡愈來愈低,等於是說,現在人他的生活愈來愈不幸福、愈來愈痛苦。可是很奇怪,現在的人比以前的人努力、辛苦,怎麼結果是愈來愈痛苦?所以努力有結果,但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可能他努力的方向錯了。人生真正正確的方向在哪?真正幸福在哪?真正的意義、價值在哪?這些問題,我們以前沒有學經典都想不明白,有聖賢指路就豁然開朗了。所以用一顆感同身受的心,來感受現在人的苦,你學什麼都會用心去吸收。我們剛剛講到的,現在人很努力,結果反而愈來愈笑不出來。科學家說到,一個人一、二歲的時候,一天平均笑一百八十次;長大以
8、後,平均一天才笑七次。你看我們小的時候都很想快快長大,假如快快長大就會變得笑不出來,你要不要長大?那我們還是保存一個天真赤子之心比較好。我們看現在憂鬱症的人愈來愈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說到,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第一是愛滋病,第二是癌症,第三是憂鬱症。憂鬱症在三十年前你聽過嗎?現在比例很高。種種現象,人的身體出問題了,癌症這麼多;人的精神出問題了,心靈也出問題了,憂鬱症這麼多,離婚率這麼高。離過婚,本來相愛,最後的結果是分離,那都是很痛苦的心靈的掙扎、煎熬。不只兩個人痛苦,誰跟著痛苦?他的下一代。他最親的父母都不能夠和睦相處,那都是他最愛的人,常常發生衝突,他在其中是最受傷、最掙扎的
9、。父母都是他的摯愛,他看了心裡很難過。我們有同學說到,父母常吵架,很多夜裡都是躲在棉被裡哭,也不知道啥時候才睡著。隔天起來,戰戰兢兢看什麼?看暴風雨過了沒有,他去看父母還吵不吵。這一次就已經對他的心靈是一種壓力、一種損傷,更何況假如常常發生,對他的人格都是一種影響。所以現在看到的這些種種現象,家很苦,人很苦,世界、社會都有很多問題。一個孩子,他面對人生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他一定去找他爸爸、找他媽媽;一個社會,甚至一個民族,它真的不知道怎麼解決當前的問題,它就要去找它的老祖宗,它有智慧的聖賢、祖先。我們的祖先各個都是聖賢,都是古聖先王,都是德行達到極點,又能夠治理好整個天下。所以傳統文化叫內聖外
10、王的學問,內聖,成就了自己的明德;外王,就是為天下的好榜樣,然後帶領天下人可以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談到這裡,我們想到了七零年代湯恩比教授講的一句話,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要靠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就是靠中華文化的教誨。這是一個英國的大歷史哲學家講的,他對全世界的文化、歷史、宗教種種,都有深入的了解,他能講出這樣的話,也是真正感覺到,二十一世紀人類想要再生存下去不容易。而且他說出這樣的話,也是一種悲憫,希望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趕緊能夠真正找到一條出路、找到一條活路。我們身為中華民族的兒女,聽到這句話,這是我們自己民族的文化,它可以救二十一世紀。太宗皇帝有愛心,愛人民。一千多年之後,我們剛好能夠
11、學習到群書治要,那我們要有愛天下人的胸懷來學這套書。學貴立志,要為天下人的幸福來學習。怎麼樣利益天下人?經典都有教,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我們個人、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團體、我們的國家,都能依照經典教誨做出榜樣來,自然能夠利益到天下的人。所以師長,人家初次見面請教他,您是哪裡人?老人家說,他是地球人。老人家的話當中含有深意。這個時代的人,假如再不為整個地球母親、為天下著想,人類生存都有問題。我們看現在面對的大自然問題都是全球性的,溫室效應。溫室效應跟癌症有沒有關係?跟離婚率有沒有關係?這是人的問題,溫室效應是大自然的問題,看起來好像風馬牛不相干,可是從根本看,都是同樣的問題
12、。根本是什麼?人心。這在群書治要裡面都有講,離婚了,不祥;孩子不孝了,不祥;地震、火災、水災,不祥。這是結果,根源在哪?所以中華文化它的智慧表現在哪?都把根本找到。根本找到了就能對症下藥,從根本救起來,不是在枝末打轉,甚至本末倒置,解決不了問題。所以隨著深入群書治要這些教誨,不得不佩服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在尚書裡面講,作善,降之百祥,家和人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就是因為人心善。這句話點出了所有問題的大根大本,在人心。作不善,降之百殃,這一句話就解決了世界的問題。我們進一步要思考,人心出了問題,怎麼把人心導到善良、導到明理?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要靠教育、教化,人心才能善良。禮記學記裡面講的教學為
13、先,講的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你看多精闢的教誨。教育的大根大本,把人的本善恢復,這是教育。育在說文解字裡面講,養子使作善也。現在在學校裡面,上課的目的是什麼?變考高分、變拿學歷了,偏離了教育的根本。他哪怕拿到博士、碩士,讀了一、二十年的書,他連做人、連生活、連孝順都不懂。所以西方功利社會重視知識,東方重視德行跟智慧。其實我們這一代人真的需要反思。我們也是走了彎路的一代。我們想一想,我們讀書讀了十幾年,記了什麼東西?記的那些東西都是為了考試,考完就忘得差不多了。可是我們最精華的十幾年,卻沒有學一輩子最重要的做人、做事能力。我們偏離了老祖宗的教誨太久了!那我們又要把根源找出來,為什麼會偏離老祖宗的
14、教誨?喪失民族自信心。覺得老祖宗這些教誨落伍了,西方這些功利的價值觀好,船堅炮利好,法律好,那看得太淺了。船堅炮利製造了多少世間的悲慘?老祖宗告訴我們,多行不義必自斃,你怎麼可以去傷害別人來謀取自己的利益?為什麼全世界就剩我們這個民族五千年不衰?這不是偶然的。為什麼?我們老祖宗是倫理道德起家,他不是船堅炮利起家的。他強盛的時候,能幫助這個世界多少,他盡心盡力。鄭和下西洋,六百年前就是證明。唐朝,大唐盛世的時候,多少國家來學習唐朝的教育、文化,無私的奉獻。當時留學生住在朱雀街,日本、韓國的留學生回去,從那個時候開始到現在,朱雀街這個名稱他們還留著,可見得唐朝那時候對他們的愛護,他們感動得多麼的深
15、刻。因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所以全世界剩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還傳下來,那是祖宗的德蔭,可是傳到我們這一代,我們要反思。我曾經在祖國大陸跟大家分享的時候,我都會問他們,我說你們是中國人嗎?大家說,是啊。我說,人要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的血統是中國人的血統,請問血統重要,還是思想重要?思想才影響、引領你的整個行為,還有你的人生命運。所以湯恩比教授比我們中國人都了解祖宗的智慧,我們比起他,很丟臉。二六年,我們曾經到劍橋大學去參觀訪問。看到劍橋大學漢學系的學生用孟子寫論文,用王維的詩詞寫論文,講的一口流利的北京話,普通話,我們坐在底下覺得很丟臉。感覺丟臉不是壞事,為什麼?知恥近乎勇。現在知道羞恥,才不會三
16、十年後,是英國人站在台上,我們中國人在底下聽課,那時候才覺得丟臉,來不及了。我們從這些現象來反思,我們的老祖先重視的是倫理道德,所以他的後代承傳五千年不衰。可是我們近代被船堅炮利打了,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所以信心喪失了。我們現在聽起來,對,別人信心喪失了。請問我們信心喪失了沒有?我自己回想起來也很丟臉。成長過程當中,感覺好像會幾句英文就高人一等,好像特別有水平,講兩句話得要插幾個英文。那是媚外,自己的文化不了解,都覺得外國的東西比較高。我第一次來馬來西亞,有一幕讓我非常感動。第一次是二四年底,來到我們大馬,跟當地的華人同胞,在當地叫同道,同道中人,一起來交流,而且是在陳氏宗祠。陳氏就是大舜(
17、舜王)的後代。所以我們在那裡一起交流,是舜王的保佑。當時在下課的時候,剛好有在座的朋友陪著我們一起在談話,因為有一些人彼此還不認識,就交換名片。結果其中有一位也是活動主要負責的人、出力的人,他拿到對方的名片,前後翻了一下,翻完之後跟他講,你沒有中文名字嗎?我當時聽了很感動,我們是華人,給人的名片沒有華文,那是忘本了。事實上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不夠冷靜,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請問,我們學到的是外國的什麼?整個西方社會,它長久以來是政教合一,它政治跟宗教是密不可分。所以它整個政治,包含人民的教化,跟宗教經典是息息相關的。西方的優質文化在它的宗教經典當中,強調博愛,跟孔子的仁愛是一樣的道理。可是這兩、三百年
18、工業革命之後,人們不斷的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西方還有個說法,有沒有上帝的存在?有這個說法,代表它的整個宗教教誨慢慢的被忽略了,甚至於宗教經典連大學都不讀了。所以人心亂,亂在哪裡?亂在西方不學宗教經典,東方不學聖賢老祖宗的教誨,這是大亂的根源。他不學了,他學到什麼?學到自私自利,學到競爭,學到縱欲,他的整個價值觀是偏頗的。所以偏就偏在跟誰學學錯了,怎麼跟功利主義學?那是魔,不是聖賢,所以把現在的人引導到這麼痛苦的方向去了。所以人要有智慧,不可以跟錯人。一個國家領導人跟錯人、跟錯思想觀念,貽誤的是全國的人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什麼?跟誰學?這是最重要的重點。你說我們在學校裡面讀師範學院,有一些教
19、育理論是拿狗做實驗、拿貓做實驗、拿老鼠做實驗的結果,拿來教誰?教人。這些理論我們都學過,奇怪了,我們怎麼都沒有判斷的能力?因為我們沒有抓到根本。根本是什麼?剛剛講過的,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心是根本。今天拿狗、貓做實驗,證明什麼?證明牠有欲望。假如我們拿狗、貓的實驗來教人,那就是不斷的增長他的欲望。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一、兩代的人欲望特別重?你不能怪這些孩子,你教導他們是用欲望的理論,狗跟貓牠就是要吃,牠就是有那些欲望,你用這些理論去教人,就是把標準定在狗跟貓。難怪現在很多人搖頭,現在孩子怎麼連做人都不懂,花父母的血汗錢一點都不心痛。甚至於很多行為,縱欲去傷害別人,甚至傷害自己的親生骨肉,他都不
20、覺得不對。現在全世界一年墮胎五千萬,很大的比例都是少女,十幾歲。大家可以知道,跟錯了人、跟錯了思想觀念,天下大亂。功利主義把什麼當做人生的追求?利跟欲。利是自私自利,欲望是什麼?欲望是深淵。好色、好吃,結果墮胎這麼嚴重,結果整個大自然都被我們吃垮了,不能平衡。森林一直在砍伐,為什麼?要吃肉。吃這麼多肉,得要飼養,森林都砍掉了,緊接著溫室效應愈來愈嚴重。牽一髮而動全身。還是人心問題,利欲就是人心偏頗了。剛剛講到的家庭衝突、身體的問題,不就這兩個字病根就找完了,哪有很複雜?成語說利欲薰心,利欲薰心以後,人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他變欲望的奴隸。這個時代說自由、平等、博愛,什麼是自由?現在人哪有自由,全
21、部都被利欲控制住了,甚至於為了滿足自己的利欲去傷害別人,那哪叫自由,那叫亂來。兩千多年前,孟子在開頭梁惠王篇就講,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可是大家注意,現在幼兒園就教競爭。論語裡面你找不到一個爭。論語說,君子無所爭。一爭,心就壞了。人心一壞,哪有家庭沒有問題、社會沒有問題的?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他是射箭的時候,大家比比看,自己在技藝方面有沒有更成熟、更提升?當然射箭最重要的,在鍛鍊自己的穩定、定力、專注,那還是在修養心性。射箭完,當然有高下,誰射得比較好,也沒爭,承讓,承讓,請人家喝杯酒,不敢有爭,或者是傲慢的態度。剛剛跟大家講的這些,都不離群書治要,都不離論語治要。我們今天是跟大家來一起交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修订 论语治要 论语 现代人 启示 第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