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一部分 课标要求与素养目标一、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二、学习目标、1立足时空观念,利用地图了解石器时代我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的分布及其特点。2了解部落联盟时期我国私有制和阶级的发展特点,通过史料实证了解早期国家的起源及其形态。3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理解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第二部分 重难难点与关键概念一、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2学习难点:私有制、阶级与国
2、家产生的关系二、关键概念1、早期国家恩格斯说过: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国家的最根本特征。早期国家即正在形成中的国家。夏朝从禹开始,中国进入了早期国家的形态,因为与过去相比,它形成了一种公共权力。但是夏朝的国家形态并不完善,因为其依旧是以血缘关系自然形成的部族组织为社会基本单位。2、多元一体形成的过程:新石器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奠定战国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格局被大一统的政治所巩固。其中注意两点:(1)满天星斗说新石器中期的六大文化区系并行;(2)中原核心中原文化区保持着比较高的水平。3、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观念主要来自于西周的宗法制。孟子离娄
3、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宗法制及其生产力水平培育了中国人的培育了人们崇尚群体意识。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密的父权家长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第三部分 必备知识与思路整合一、时期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距今年代时期代表遗址生产工具生产活动社会生活170-1万年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打制石器渔猎采集群居1万-5000年新时期时代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磨制石器种植粟稻饲养家畜彩绘陶器养蚕缫丝生活稳定,母系氏族公社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
4、期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磨制石器黑陶玉器、祭坛、神庙、父系氏族公社【思路整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私有财产剩余产品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分化阶级分化古国产生二、从部落到国家中华文明的产生1、三皇五帝(1)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部落首领,与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2)五帝中后两位尧、舜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办法是“禅让制”。(3)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考古证明,中国大地进入到邦国林立的“万邦时代”。2、夏朝的建立和统治(1)约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奴隶制国家夏朝。(2)夏朝已经具备国家的框架:国君、官吏、部门、赋税、刑法、军队等国家机器。(
5、3)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这标志着部落分散统治结束和奴隶制国家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思路整合】正确理解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经济上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社会末期财产走向集中决定着权力必然走向集中,即王位世袭制出现的必然政治上是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结果,以神权为依托,作为权力象征的大型器物和建筑逐渐出现,以及青铜器铸造、墓葬型制及礼制的形成,不仅反应尊卑贵贱,也表明王权和社会基本秩序的建立思想观念上赋予了王位世袭制神权化色彩,把王权的活动说成是天的意志,国事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和神权的结合)3、商朝的建立和统治(1)约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商朝都城经
6、历过多次迁移,后来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史书中这些记载被后来的考古发掘验证。(2)商朝国家机器更为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有尹或相,辅佐商王,尹或相之下有各类职官。(3)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地区,由众多的方郭和部族组成。(4)关于甲骨文:世界各古老文明的文字期初都是象形字,只有家务顾问是从象形字发展成熟。中华文明不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但是汉族是世界最早形成的民族之一,汉字是汉族形成的先兆。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背景:武王灭商,周王朝以新的风格实行统治(2)目的:巩固和扩展西周的奴隶制统治(3)内容:封建制即封邦建国(4)分封对象:王
7、族(燕鲁晋卫吴)、功臣(齐)以及亲周的先代旧贵族(宋陈),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性亲戚为主体,有鲜明的血缘性,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5)诸侯的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对周天子有相对独立的权力(6)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7)周天子和诸侯的关系:土地和义务的关系(8)意义:分封制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商朝内外服制度下王畿内外松散的联盟关系,确立了严格的君臣关系,由之前的诸侯承认天子转变为天子封立诸侯,由不同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变为同一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分封的过程使地方
8、的权力来源于中央(周王室),分封的结果是形成了新的统治网络,商的方国被周的封国代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中国古代第一次实现了上层政治组织的统一。分封制下,中央对低昂的政治控制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纽带,这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心理认同,从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思路整合】分封制的演变过程溯源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史料记载黄帝时代,就有早期的分封制瓦解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诸侯国争霸;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废除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遗存后代实施过分封制的时期有
9、:汉初郡国并行2、宗法制(1)概念:即宗族法规,是古代按照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区别亲疏分配政治权位,规定等级秩序,维护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制度。(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历程: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后来的各封建王朝(4)内容: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实质)嫡长子继承执政权力为大宗;其余各子处于附属地位为小宗(特点)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关系(5)特点: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在政治上表现就是分封制大宗和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177114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