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5课时 平均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51页例3、“练一练”和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感受平均数的含义,建立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求简洁平均数的不同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图形直观或详细数据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使学生经验移多补少、先合后分、估算等寻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活动,体会平均数是一组数据总体状况的反映,了解平均数在统计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阅历。 3、使学生
2、主动参加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能对别人的想法提出质疑或建议,初步培育乐于思索、勇于质疑的品质,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 教学难点: 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说说参与过哪些嬉戏?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3情境图: 说明:这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 引导:你能从图上知道些什么?男女生套圈竞赛要比的是什么?你认为可以怎样比? 二、解决问题,相识新知。 1、沟通解决方法。 探讨:这里记录了同学们想的积种不同的比较方法,你认为哪种比较方法是合理的?为什么? (学生对不合理的方法提出质
3、疑、否认,确认因为人数不同,比较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是合理的。) 2、初步相识平均数。 (1)移一移-探究男生套中的个数。 提问:从图上看,你准备怎样得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探讨沟通。 沟通:你是怎样移的,平均每人套中几个? 提问:我们是怎样做的,每人平均套中几个? 追问:男生套中的平均数是7个,刚才是怎样得到的? (2)算一算-计算男生套中的平均数。 沟通:你是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的? 追问:这里的“28”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启发:通过“移多补少”和“先合再分”这两种方法,得到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想,这里的“7”表示的是谁套中的个数吗
4、? 4、加深相识平均数。 (1)探究女生套中的平均数。 引导:你能求出5名女生套圈成果的平均数吗?打算用什么方法求? 先在统计图上移一移,再列式计算,得出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和男生的比一比 沟通:移多补少是怎样做的?求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还有什方法? 这里先算的什么?为什么接着要除以5? 追问:这求出的“6”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回顾问题。 我们在解决怎样的问题是用到了平均数?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感知平均数的大致范围。 视察:从统计图上看,平均数在哪些数据范围之内?为什么会有比平均数大或小的呢? 探讨:你发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大小有什特点吗?它肯定在那个范围之内,为
5、什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沟通:平均数在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间。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做“练一练” (1)学生视察笔筒里各有多少支铅笔。并按题里情境出示。你能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吗? 提问:怎样移的,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 (2)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求呢?自己求出平均数。 提问:这求出的“6”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 2、做练习八第1题。 说说每条丝带的长度。 出示数据: 14厘米 24厘米 16厘米 提问:这里出示的3个数据中,你认为哪个数据可能是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为什么? 提问:18是哪些数据的平均数? 3、做练习八第3题。 依次回答两个问题,说明理由。
6、 说明:队员的实际身高就可能会有155厘米的和超过160厘米的。 4、做练习八第4题。 (1)解决第(1)题,同时指名板演。 提问:是怎样解决的?说说想法。 (2)探讨第(2)题。 提问:说说你们的探讨结果。为什么会有超过平均数的箱数? 通过和平均数比较,你对平均数的大小有什么要说的。 四、全课总结。 你对学习平均数,知道了哪些学问?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是一种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代表; 2、感受极端数据对平均值的影响并主动寻求解决的策略; 3、学生经验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7、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4、从学生对小学平均数的感性相识入手,到中学将平均数公式化的探究, 渗透由特别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重点 敏捷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体会平均数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及影响平均数的因素 学习方法 诱导探究自主学习与合作沟通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图片导入,引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探究新知 环保部门某天对我市的空气含尘量进行检测,下面是某天每2h测得的数据: (单位:g/cm) 0.030.040.030.020.040.010.030.030.040.050.010.03 依据这些数据,怎样说明这一天的空气含尘量? 经过对图表进行分析,我们最终选择_作为这
8、组数据的代表,体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设计意图:从图形的角度分析数据,直观感受数据的波动状况及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从“形”的角度为“平均数”的引入做铺垫。】 三、概念归纳 一般地,假如有n个数据x1,x2,xn,那么(x1+x2+xn)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读:b)表示,即=_ 对于一组数据,我们常用平均数来作为刻画它的集中趋势的一种方法。 四、沟通提高 下面是某班学习爱好小组6名同学的数学分数: 100,80,75,76,73,40. 1、视察并分析数据,你能求出这组数据平均数吗? 2、要想提高这组同学的平均成果,我们可以怎么办? 3、通过对上题的解决,你能说出平均数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9、吗? 4、你能说出平均数的作用和特点吗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例1在一次校内经典诵读竞赛中,8位评委对甲、乙两个班级的评分状况如下: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甲 9.0 9.0 9.1 9.8 8.8 9.2 9.5 9.2 乙 9.4 9.6 9.2 8.0 9.5 9.0 9.2 9.3 如何确定班级最终得分?你的评价依据是什么? 思索:本例中若只去掉一个最高分或去掉一个最低分,再将其余评委评分的平均数作为最终得分是否可取?请你给出一个评分规则。 【设计意图:1、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活用平均数,而不要照搬照套,一成不变;2、养成一个擅长归
10、纳的好习惯。】 聚焦社会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其次位,但是我国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是发达国家),从你学过的平均数的学问来说明一下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四、课堂小结 一节课很快过去,大家的收获平均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学问:感受集中趋势 相识一个符号 学会一个公式 理解一个要素 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P136练习第2题 选做题: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n的平均数为m, 求证:另一组数据:ax1+b,ax2+b,ax3+b,axn+b的平均数为am+b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猜数嬉戏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猜数嬉戏数
11、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嬉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洁的应用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洁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洁的应用题。 教学步骤 活动: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猜数嬉戏。 今日我们来做嬉戏,把你心里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 通过做猜数嬉戏,引起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等于80。猜猜我想的数是多少? 3你想的数是30。 4你是怎么猜到的? 5学生沟通,解决。 6学生汇报。 7假如调皮想的 数为x,那么 2 x2080 2x20 2080 2x60 2 x2602 x30 引导学生解方程与等式性质结合。 8同桌共同玩
12、猜数嬉戏。列方程并解答。 9通过刚才嬉戏,你们有什么收获? 练一练。 1根据笑笑的规则和同伴做猜数嬉戏, 并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个数是x 4x1090 4x80 x20 心里这个数是20。 生独立完成。 2列方程。 (1)3x615 解:3x615 3x 9 x3 (2)4x226 解:4x226 4x28 x7 (3)8x20 解:8x20 x12 3看图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1) 解:3x48234 3x186 x62(元) 课外拓展。 每天修 x米, 5x5002500 x400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提示: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学问点 尽在“”微信
13、公众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7课时 平均数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练习八第5-10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相识和理解,进一步驾驭依据统计数据求平均数的方法,能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初步了解抽样估计的方法。 2、使学生经验用平均数说明简洁生活现象、解决简洁的平均数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意义和有关特点,提高解决平均数问题的实力,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估计意识。 3、使学生获得应用平均数学问的胜利体验,体会学习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
14、作用,感受数学服务于生活;能够在他人的指导下,发觉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刚好改正。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解决简洁的平均数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深化理解。 1、回顾、沟通。 (1)引导:举出一个平均数的例子,说说怎样求几个数的平均数。 (2)揭示课题;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状况的数,它介于这组数据最多的和最少的数之间。两种方法:移多补少 先合再分。 2、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出示练习八第5题,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小题的说法。 引导: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平均数不是指一组数据的每个数都是这个数,而是有些数据比平均数大,有些数据
15、比平均数小。平均数是移多补少匀得同样多得到的数,它的范围在最大和最小的数之间。 二、解决问题,驾驭方法。 1、做练习八第6题。 (1)思索口答。 学生阅读条件和统计图,沟通知道了些什么。 引导:依据统计结果,你想到了些什么? 你估计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课,是怎样想的? (2)计算沟通。 引导:这四个数据的平均数原委是几棵呢,算一算,比一比,看看估计得怎么样。 沟通:这“8”是哪几个数据的平均数。 2、做练习八第7题。 学生阅读题目,说说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要求:先算出平均每个橘子重多少克,再算出这箱橘子大约多少克,是多少千克? 沟通:怎样算的? 追问:这里最终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说“
16、大约”多少克? 为了得出这箱橘子大约多少克,题里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随意取5个,不是选择5个呢? 3、做练习八第8题。学生了解每人每场得分状况。 估计:你觉得谁平均每场的得分最高?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计算各人每场得分状况,比较结果。 沟通:强调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一组数据的和,再用除法计算平均数。 提问:计算的结果谁平均每场得分最高,和你估计一样吗? 追问:平均数可以怎样计算? 4、做练习八第9题。 (1)说说每个评委老师打出的分数。 口答第(1)题,估计平均得分。 了解计算竞赛平均分的规则,按规则完成计算得出平均得分。 沟通:选手的最终得分是怎样计算的? (2)阅读“你知道吗” 谈话:竞赛时
17、的平均分为什么压平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呢? 沟通:你知道竞赛时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平均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做练习八第10题。 把收集的时间填写在第10题的统计表里。 学生计算这一周做家庭作业时间的平均数,填在表格里。 提问:对于合理支配时间,你有哪些体会。 三、课堂总结,沟通收获。 你对平均数的内容有了哪些更深的相识?还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人教版 导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091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导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简洁的平均数的方法。2感知平均数的范围。3培育应用所学
18、学问合理、敏捷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实力。导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导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打算: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自己的身高导学过程:一、预学-谈话导入师:期末考试成果出来了以后,要想比较蓝鑫小组和长敏小组哪个小组的成果好一些,怎么比较呢?生(预料):比较总分,看看哪个小组的总分高。生(预料):这样不公允,我们小组三个人,他们小组四个人。生(预料):应当比较平均成果。师:对,应当比较他们两个小组的平均成果。在我们数学的统计中,平均成果也有一个名字,它叫做平均数。每年的四月七日是世界卫生日,环境卫生对我们的身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爱护环境,我
19、们学校的环保小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收集了许多的废旧塑料瓶。出示课件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平均数教案课件出示自学小贴士,学生独立完成:1、自己想方法找出这几位同学收集的废旧饮料瓶的平均数,你有几种方法来解决。2、这个平均数表示什么?它是不是实际每个人收集废旧饮料瓶的数量?3、平均数与这组数相比,你有什么发觉?独立完成后组内做好分工,在组内沟通,看谁说得好,看谁听得仔细!二、互学-小组沟通,展示点拨1、小组沟通师:已经计算出来的同学,小组可以在小组里面沟通一下你的方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对又快!生(预料):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均数 北师大 四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