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人教版.docx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人教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说课稿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平均数是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相识条形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状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平均数的学问,不仅是为了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平均数在生活当中的作用。 二、
2、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学问,并且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实力。但是平均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驾驭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须要结合学生特点采纳合适的教学手段及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资源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多加引导。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提出的要求是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洁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为此,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简洁地给出若干数据,让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相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
3、广泛应用,并能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验用平均数学问解决简洁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自不待言了,重点是XX,难点是XX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五、说
4、教学方法 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方法,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视察法、比较法、发觉法和探讨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培育学生擅长思索,并信任自己有实力找到获得新知的途径。 接下来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程起先我会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这样一个情境: 出示两个粉笔盒甲和乙,甲盒中有9根粉笔,乙盒有5跟粉笔,我想请同学们帮忙,怎么样才能让两个粉笔盒中的粉笔一样多? 由于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难,学生进过简洁思
5、索后能很快得出只须要把甲盒中的粉笔拿一根到乙盒中。这是我会请学生代表来体会移动粉笔的这一过程。 当操作完成后我会提问:现在每个盒子中都有7根粉笔,这个7是什么数呢? 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这个数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平均数,让我们来一起相识它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让学生在移动粉笔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平均数,在把多的分给少的过程中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为后面教学打下基础,并顺当引入课题】 这样就过渡到了我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会说,同学们,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课外时间同学们可以留心
6、收集矿泉水瓶,这不仅可以爱护环境,还可以让废物得到再利用,为我们生活节约资源。并出示例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水泉瓶的统计图。 给肯定时间让细致视察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他们四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一样多吗?同学们想一想,假如要求他们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呢?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汇报。并用课件展示统计图的改变过程。 在学生理解这一动态过程后我会总结:我们通过把多的矿泉水一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水泉瓶的数量一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利用这种方法能
7、够求出他们四个人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移多补少这一方法的理解,我会再次举例:我们要求6、7、8三个数的平均数,就可以把8移1给6,这一三个数就变成了7,它们的平均数就是7。 之后我会再次提问,要求他们每人平均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还可以怎么想呢?把他们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需先求什么?预设学生能够回答要求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那么怎么求呢?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引导分成四份其实就是总数除以4,这时我会趁热打铁,顺势总结出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可以用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来计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通过
8、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驾驭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理念,也让学生在好玩的教学情境中获得学问极大挑动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在学生初步驾驭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我会再次呈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状况。 【设
9、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计很好的实现了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讲解,也让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也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问学生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让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寻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3、巩固提高,随堂练习 下面是四年级的4个班的学生回收废纸的状况:第一个星期回收了56千克,其次个星期回收了48千克,第三个星期回收了40千克。 (1)平均每个星期回收多少千克废纸? (2)平均每个班回收了多少千克废纸? 【设计意图:这个习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巩固本节课
10、所学学问点,并培育学生用数学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 4、拓展延长,小结作业 小结环节我会这样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自己学的怎么样,学懂了没有?在课后让同学们调查家人的身高及体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设计意图:这个作业的设计,既可以巩固新学学问,驾驭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洁的平均数,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实力及收集信息的实力。同时让学生再次感悟平均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七、说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统计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相识条形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洁的数据
11、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状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平均数的学问,不仅是为了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课的起先我借助刚刚考试的语文其次单元成果,比较黄鑫雨小组和张鸣一小组的成果,看哪个小组的成果好一些,老师把这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抛向了学生。引发学生思索,此时比总数明显不合理,又由于一组人数多,一组人数少,所以很难对应着进行比较。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
12、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须要中,学生请出平均数。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接下来通过问学生今日是什么日子,给出一个收集废旧塑料瓶情境,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既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也将统计学问渗透到教学当中。哪个组成果好?还不知道呢?学生带着悬念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探究合作、展示点拨 此环节我用了小组合作的模式来教学,在学生请出平均数之后,首先出示简洁明白的学习提示,为学生自主探究指明白方向,让学生结合学习提示先学。然后再小组合作学习平均数的求法、意义、特征,达成共识。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老师在辅导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面的沟通展示做好打算。学生会
13、画图用圆圈代表塑料瓶,然后用箭头表示移动多的补给另外几个,此时我设问: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他们就得出:移多补少。接着我又将整个移多补少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们看,让他们心里更加明确这种方法的意义。接下来学生又沟通另一种计算的方法(先合再分),并总结出是计算的方法,依据沟通板书:总数除以总份数。 针对平均数的意义,学生在讲解后,我利用超链接转向小明身高140cm,到水深110cm的河里去游泳的题型来引导学生,虽然水深是110cm,但是事实上水最深的地方达到200cm,设问:小明下去游泳会有危急吗?此时许多学生出现困惑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解平均数的例子,还能对学生进行平安教化。这样让学生明白为什么
14、我们要探讨平均数这一概念。这一环节中,通过我的手势学生理解的较好,感知了平均数的范围,使学生对平均数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相识。 三、总结反思 整节课着眼于相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探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感知平均数的范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思索,学会解题的策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给孩子供应大量的探讨合作、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不只是师生互动,更有生生互动,老师以一个挚友的身份参加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孩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思维自由发展,不仅学会了学问,形成了实力,同时学会
15、了与人合作,与人沟通。注意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解决身边的、好玩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后接着回来课始,让学生计算哪个小组的成果好,学生学得有味道,不枯燥。比如成果好坏问题、小明会不会有危急,无一不是孩子们熟识的而感爱好的问题,孩子们用平均数的学问胜利地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体验到了胜利的欢乐,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但是本节课老师在学生展示时指导太多,以致于学生展示时太过胆小,思维不够清楚,再有就是时间把握不太好,课末打算回到课前让学生来看看哪个小组成果好,形成首尾呼应,结果这一任务却没有完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教案 导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091页的例1
16、、例2及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简洁的平均数的方法。 2.感知平均数的范围。 3.培育应用所学学问合理、敏捷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实力。 导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 导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打算: 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自己的身高 导学过程: 一、预学-谈话导入 师:期末考试成果出来了以后,要想比较蓝鑫小组和长敏小组哪个小组的成果好一些,怎么比较呢? 生(预料):比较总分,看看哪个小组的总分高。 生(预料):这样不公允,我们小组三个人,他们小组四个人。 生(预料):应当比较平均成果。 师:对,应当比较他们
17、两个小组的平均成果。在我们数学的统计中,平均成果也有一个名字,它叫做平均数。 每年的四月七日是世界卫生日,环境卫生对我们的身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爱护环境,我们学校的环保小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收集了许多的废旧塑料瓶。出示课件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自学小贴士,学生独立完成 1.自己想方法找出这几位同学收集的废旧饮料瓶的平均数,你有几种方法来解决。 2.这个平均数表示什么?它是不是实际每个人收集废旧饮料瓶的数量? 3.平均数与这组数相比,你有什么发觉? 独立完成后组内做好分工,在组内沟通,看谁说得好,看谁听得仔细! 二、互学-小组沟通,展示点拨 1.小组沟通 师:已经计算出来的同学
18、,小组可以在小组里面沟通一下你的方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对又快! 生(预料):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个了; 生(预料):把他们每个瓶子用一个圆圈表示,再进行移动,使每个人的瓶子一样多为止,这样把小红的一个移给小兰,小明移两个给小亮,这样每个人就一样多了; 生(预料):可以把全部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 2.展示点拨 汇报预料 生1(预料):我们组认为可以移动瓶子,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终每个人都是一样多; 此时可展示移动瓶子的过程; 生2(预料):我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把全
19、部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 生3(预料):平均数就是把收集瓶子的总数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到的数量。它不是实际每个人收集废旧饮料瓶的数量;(二年级学习的平均分的学问) 生4(预料):平均数与这组数据相比,它不等于少先队干部收集废旧瓶的实际数量,(它比最大的数字要小,比最小的数字要大,居于这两个数中间)。 师通过超链接小明下水游泳的问题,学生通过题可知平均数非实际数量,它大于一组数最小的数,小于一组数中最大的数。 讲解:想一想:为什么要把小红的瓶子移给小兰?(小红的多,小兰的少)这样把多的移补给少的,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我们叫这种方法为移多补少法
20、 (板书移多补少法)。我们还有一种方法,(14+12+11+15)4=524=13(个),就是先求出这四个人收集的瓶子的总数量52(板书总数量),然后在除以总份数4人(板书总份数),13表示什么意思?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那么这个式子应当怎么表示呢?(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归纳整理,总结方法: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特征:它比一组数据中大于最小的数,小于最大的数,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状况。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我们首先回到可得起先的
21、时候这几位同学的介绍他们的身高,现在我们能计算出他们的身高了吗?(生齐做,选代表回答他的解答过程) 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挚友捐书的状况。 姓名 杨欣宇 王 波 刘真尧 马 丽 唐小东 本数 8 6 9 8 14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869814)5 455 =9(本) 2.拓展提升 哪一组的成果好? 第一小组口算成果表 姓名 孙红 丁晓 周玉 李丹 合计 正确题数 14 10 11 9 44 其次小组口算成果表 姓名 张华 王明 赵雪 合计 正确题数 10 12 14 36 第一小组:(14+10+11+9)4 =11(道)答:第一组平均每人做对11道题。 其次小组:(10+12+14)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均数 四年级 下册 教案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