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docx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万有引力定律 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学习目标】1了解发觉万有引力的思路和过程。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在简洁情景中能计算万有引力。3了解卡文迪许测量万有引力常数的试验装置与设计思想。4相识发觉万有引力定律的意义,领会天体运动规律。 【阅读指导】1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探讨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严密的论证后提出: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任何有_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于是推翻了宇宙的不行知论,同时使人们相识到天体的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着同样的规律。21687年(适值我国清朝康熙年间)牛顿正式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定律的内容是:_。数学表达式为:_。其中G称为_,是
2、个与_无关的普适常量。3牛顿因为缺少精密测量仪器,没能测定引力常量G,在牛顿发表万有引力定律之后100多年,1798年(我国清朝嘉庆年间)英国物理学家_做了一个精确的测量,其结果与现代更精密的测量结果很接近。目前我们通常认为G=_。 【课堂练习】夯实基础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物体B只适用于球形物体,不适用于其他形态的物体C只适用于质点,不适用于实际物体D适用于自然界中随意两个物体之间2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中,r是()A对星球之间而言,是指运行轨道的平均半径B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与地球而言,是指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C对两个匀称球而言,是指两个球
3、心间的距离D对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是指卫星到地球表面的高度3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缘由,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故行星不受任何力作用B由于行星四周存在旋转的物质造成的C由于受到太阳的吸引造成的D除了受到太阳的吸引力,还必需受到其他力的作用4下面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全部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重力和万有引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C当两物体间有另一质量不行忽视的物体存在时,则这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将增大D当两物体间距离为零时,万有引力将无穷大5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向上运动遇到苹果。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苹果质量小,对地球的引
4、力较小,而地球质量大,对苹果的引力大B地球对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引力C苹果对地球的作用力和地球对苹果作用力是相等的,由于地球质量极大,不行能产生明显的加速度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一飞行器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当地球对它的引力和月球对它的引力相等时,此飞行器距地心距离与距月心距离之比为()A1:1B3:1C6:1D9:1 实力提升7已知地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距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2倍处的重力加速度为_。8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16N,它在以5m/s2的加速度上升的火箭中的视重为9N,则此时火箭离地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_倍。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阅读指导】1.质量2.任
5、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常量物质种类3.卡文迪许6.6710-11m3/(kgs2)或6.6710-11Nm2/kg2 【课堂练习】1.B2.D3.C4.A5.C6.B7.1/98.3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觉思路和过程;知道什么是万有引力定律;知道万有引力常量以及它的测量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逐步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提高演绎思维实力与归纳概括实力,学习物理规律“提出猜想-理论推导-试验检验”的科学探讨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6、】感受物理学的科学魅力,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月-地检验,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难点】月-地检验的思路。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公式。老师追问: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能使行星不能飞离太阳,那是什么力使地面的物体不能离开地球,总要落回地面呢?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万有引力的猜想老师讲解并描述牛顿对苹果思索的故事:苹果成熟后会受重力掉落在地面,假如苹果树长在最高的山顶上,苹果也会受重力落到地面上,并且这个力没有明显的改变,假如苹果树延长到月球上,这个力会不会作用到月球上?引出猜想:拉住月球使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是否是同种力?
7、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二、万有引力定律)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二、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目标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规律有初步理解。 2介绍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方法,增加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感性相识。 3通过牛顿发觉万有引力定律的思索过程和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方法,渗透科学发觉与科学试验的方法论教化。 重点难点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要依据学生反映,调整讲解速度及方法。 2由于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微小,学生对此缺乏感性相识,又无法进行演示试验,故应加强举例。 教具 卡文迪许扭秤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引课:前面我们已
8、经学习了有关圆周运动的学问,我们知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须要一个向心力,而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是由物体所受实际力的合力或分力来供应的。另外我们还知道,月球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那么我们想过没有,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谁来供应的呢?(学生一般会回答:地球对月球有引力。) 我们再来看一个试验:我把一个粉笔头由静止释放,粉笔头会下落到地面。 试验:粉笔头自由下落。 同学们想过没有,粉笔头为什么是向下运动,而不是向其他方向运动呢?同学可能会说,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么重力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地球对粉笔头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是不是一种力呢?(学生一般会回答:是。)这个问题也是300多年前牛顿苦思
9、冥想的问题,牛顿的结论也是:是。 既然地球对粉笔头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有引力是一种力,那么这种力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是只有地球对物体有这种力呢,还是全部物体间都存在这种力呢?这就是我们今日要探讨的万有引力定律。 板书:万有引力定律 二教学过程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首先让我们回到牛顿的年头,从他的角度进行一下思索吧。当时“日心说”已在科学界基本否认了“地心说”,假如认为只有地球对物体存在引力,即地球是一个特别物体,则势必会退回“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而认为物体间普遍存在着引力,可这种引力在生活中又难以视察到,缘由是什么呢?(学生可能会答出:一般物体间,这种引力很小。如不能答出,老师可诱导。)所
10、以要探讨这种引力,只能从这种引力表现比较明显的物体天体的问题入手。当时有一个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数据得到了一个规律:全部行星轨道半径的3次方与运动周期的2次方之比是一个定值,即开普勒第 其中m为行星质量,R为行星轨道半径,即太阳与行星的距离。也就是说,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正比于行星的质量而反比于太阳与行星的距离的平方。 而此时牛顿已经得到他的第三定律,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用在这里,就是行星对太阳也有引力。同时,太阳也不是一个特别物体,它 用语言表述,就是: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假如改其中G为一个常数,叫做万有引力恒量。(
11、视学生状况,可强调与物体重力只是用同一字母表示,并非同一个含义。)应当说明的是,牛顿得出这个规律,是在与胡克等人的探讨中得到的。 2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下面我们对万有引力定律做进一步的说明: (1)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虽然我们推导万有引力定律是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导出的,但刚才我们已经分析过,太阳与行星都不是特别的物体,所以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也正因为此,这个引力称做万有引力。只不过一般物体的质量与星球相比过于小了,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也特别小,完全可以忽视不计。所以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是: 板书: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
12、的平方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m1、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间的距离。 (2)万有引力定律中的距离r,其含义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两个物体相距很远,则物体一般可以视为质点。但假如是规则形态的匀称物体相距较近,则应把r理解为它们的几何中心的距离。例如物体是两个球体,r就是两个球心间的距离。 (3)万有引力是因为物体有质量而产生的引力。从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看出,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由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质量确定,所以质量是万有引力的产生缘由。从这一产生缘由可以看出:万有引力不同于我们初中所学习过的电荷间的引力及磁极间的引力,也不同于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分子间的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万有
13、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从内容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进一步外推,即:从天体运动推广到地面上任何物体的运动;又是下一节驾驭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应用的学习基础。教材在敬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逻辑思维的铺垫,让学生以自己现有的学问基础,经验一次“发觉”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本节重点内容是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驾驭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意义,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本节难点是物体间距离的理解。另外本节内容还注意是对学生“科学方法”教化和“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教
14、化:使学生相识科学探讨过程中依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育学生的推理实力、概括实力和归纳总结实力;本节结合“月地检验”,经验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推导实际测量验证结论”培育学生探究思维实力;使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擅长探究的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 上节内容中,学生用所学的“圆周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学问,经验了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得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特点,学生对天体运动的探讨产生了极大的爱好和求知欲。另一方面我国在航天事业上成就突出,捷报频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有关宇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万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