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
《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三知识点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1.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的。2.区域特点:区域是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形状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指标: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来划分;可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划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要素平等)2.功能区: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
2、的区域。由区域的中心和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一般指经济区和工业区,具有核心)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案例:青藏高原、海南岛2.差异性:区域内部有相对一致性,但各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案例:英国和日本的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3.开放性:各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案例:全球一体化注意和差异性的区别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空间上的差异=水平差异+垂直差异)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
3、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状况等)鲁教英国和日本区域差异比较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日本英国纬度位置中纬度中纬度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侧岛国亚欧大陆西侧岛国地形崎岖,山地、丘陵为主丘陵、平原、高原、低山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为全年温和多雨,此特点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影响植被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急,不利航行,水能丰富河网较密,大多有运河相连,利于航行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后来居上工业化最早传统工业布局多为“临海型”多为“资源型”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高更高鲁教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4、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界限: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以400毫米降水线为界,青藏高寒区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以横断山脉(3000m等高线)为界。划分依据:地形、气候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平原、丘陵为主内陆高原、盆地高原气候湿润、半湿润三类季风干旱半干旱温草温沙高原气候植被、土壤森林土、耕作土草原、荒漠高寒草原、寒漠、冻土水文水网密、流量丰咸水湖、季节河咸水湖很多农业种植业水产业林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河谷农业游牧业人口密集稀最稀城市多、密、大少、稀、小最少、最稀人教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
5、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少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生
6、产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湘教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注意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区的划分)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
7、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时间上的差异)a、初期阶段(“钢都”匹兹堡的开发)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b、成长阶段(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特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c、转型阶段(匹兹堡的“困惑”)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区域优势丧失
8、,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失业率增高,人口减少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d、再生阶段(“知识城”匹兹堡)特点:对症下药,措施区域经济复苏,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对策: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营造绿色空间完善和拓展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对环境是依赖和恐惧;(地理环境决定论)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人类中心论)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人类中心论)环境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
9、相互协调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地伙伴论)二、人地关系思想演变1、地理环境决定论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评价: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2、人类中心论核心思想: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评价:人类中心论一味地从人类自身需求出发,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
10、类的生存与发展,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3、人地伙伴论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评价: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三、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的新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公众参与、绿色消费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定义: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2.内涵: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
11、发展是目的和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 公平性原则:包括时间上的公平(代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代内公平)、消除贫困2. 持续性原则:核心是指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承载力)3. 共同性原则:全球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国际合作,共同努力)4.阶段性原则:发展中国家:初级阶段,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发达国家:高级阶段,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三、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表现:由于人类向环境索取过度,目前人类面临的是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能源)和生态破坏(水
12、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减少)。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过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污染加重(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四、主要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地域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环境问题成因防治措施全球变暖燃烧矿物燃料;乱砍滥伐森林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臭氧层破坏大量排放氟氯烃减少氟氯烃的使用量,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国际合作酸雨排放SO2、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赤潮大量含有氮磷的污水排入较封闭的
13、海域减少污水排放并作无害处理水土流失自然:暴雨、土质疏松、地势复杂人为:植被破坏植树种草保护植被,严禁陡坡开荒土地荒漠化自然:气候变干人为:滥垦滥伐滥牧营造防护林,设置沙障、退耕还林还草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动植物五、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等。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走可持续的必要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生存和发展
14、的压力):a、庞大的人口压力;b、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种类多、总量大、类型全,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用量增长过快)c、深刻的环境危机(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二、具体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总战略,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1、面临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战略: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面临资源问题: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战略: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15、3、面临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环境战略: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4、稳定战略: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坚持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黄土高原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土地开发利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1.自然原因:生态环境脆弱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分解;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坡度较陡,地质灾害频繁2.人为因素(主要):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和露天开矿)、破坏植被三、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
16、,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3.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四、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心是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1.基本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煤区土地复垦工作。2.具体措施:措施功能工程措施打坝建库蓄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
17、分利用光热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附:人教、湘教西北地区荒漠化1、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2、荒漠化的防治: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人教南美热带雨林的保护1、森林被毁的危害: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2、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根本原因(背景):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
18、展需求(第一位)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3、保护亚马孙雨林的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形成条件:丰富的煤炭;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
19、市场(注意:这是鲁尔区的)发展特点: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严重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综合整治:调结构调整工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化、汽车等部门的中小企业);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服务业);整环境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植树造林,营造绿色空
20、间,优化美化环境人教山西能源基地建设1、资源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2、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3、能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铁矿、铝土矿优势,主要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4、环境保护和治理: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洁净煤技术等;调整产业结构,如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三废的治理。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南水北
21、调工程1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2北方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半湿润地区,降水少,河流径流不丰富;降水集中在夏秋,冬春缺水严重;降水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工农业生产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3方案东线: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评价:优点:有京杭运河现有河道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少;缺点:水质较差,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运行费用高。中线方案:路线: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二期),出丹江口水库(一期),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评价:优点:可以自流、水质好;缺点: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西线:路线:从长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