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doc
《浅论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论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切不可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点缀,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而不讲求实效。课堂提问,大有讲究,怎样才能问得精巧得当、切中要害呢?本人就自己多年的求学心得,浅谈几条不成熟的看法。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上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
2、,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待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但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后,就不难发现有不少教师把“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合、学生所思所见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启发式教育的基本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的适时启发,才能打开思维的门扉。 作为教师,每一节课都应该考虑: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提问需进一步改进?我认为,提问
3、题,首先要讲究实效。有的问题,要“穷追不舍”,像前面提到的诸如“你读懂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如果学生的交流十分粗浅,教师决不能“鸣锣收兵”,而是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或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另外,教师创设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扣住教材的重难点;要有启发性,“一石”能激起“千层浪”;要有挑战性,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要有趣味性,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针对性与科学性的原则 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提问中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在意图,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搞形式主义,提的问题是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成为了帮助理解概念和定义,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或是
4、认识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是巩固旧知识等。每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目的地提问。其次,所提问题,一定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的,提问要难易、深浅适中。 而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立意鲜明、准确、具体,没有“偏”、“泛”的倾向,没有含混不清、模凌两可的情况。再者是所提问题之间及所提问题与已学过的问题之间,在逻辑关系上要保持一致,层层深入、环环紧扣,能较为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能灵活变通,在较大程度上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针对这一原则要注意的问题: 提问要注意对象的广泛性,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吃透学生、难易适中。
5、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载体是教材。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了解、熟悉、掌握教材,又要了解熟悉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设置难易不一的问题,提问时既不能重优生,总是叫优生回答问题,也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人人参与这种热烈的气氛而老是提些简单的问题。提问既要注意全面,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尽可能提一些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出来的难易适中的问题,也要兼顾两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程度低的学生的提问重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应多提一些易答的问题。使它们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感和胜利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诉信心。而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认真斟酌要提的问题,应设计一些在课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而又与课文、与以前学过
6、的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因问题太简单而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而挫伤其思考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在“山重水复”的探索中产生一种非掌握知识不可的心理要求,在“柳暗花明”的喜悦中产生一种“主宰”知识的权力感和自豪感。总之,要通过提问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思维都积极活跃起来,并向纵深发展。 提问还要注意时机,做到问得及时,恰到好处。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捕捉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相当关键。要使提问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善于抓住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去打开他们的思维大门。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充分调动想象进行思维,从而使知识融合贯通,产生顿司,使学生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并产生良好的教学运行效果。前段时间我回
7、高中时的母校听了一节课故乡,觉得授课老师的提问确是恰到好处。她先布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肖像的句子,然后要求说明肖像描写的作用。看到学生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又说不出,这位老师又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相比,外貌有何变化?从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闰土家境有何变化?闰土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由于提问相机,适时,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这是生活的重负留下的印记,是闰土家境日渐艰难的形象反映,这种家境变化,正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农民生活困苦的现实。 提问要注意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课堂 提问 技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