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八上第六单元第2课.doc
《语八上第六单元第2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八上第六单元第2课.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课型:分步导学 课时:1课时执笔:陈优兰 审核:邓庭艳 使用时间:2012.09【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实词如“念、寝、步、寻、互”和文言虚词如“但、耳、遂、盖、也”等。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3.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预习导学】1. 搜集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并写下来。 2给加点字注音并将你认为重要的词写下来。乐者( ) 寝( ) 藻荇( )( ) 少闲人( )重要词语: 3.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含义,并将你认为重要的词语解释写下来。月色入户 ( ) 欣然起行( ) 念无与乐者( ) 遂至承天寺(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积水
2、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4结合课本下注释口头翻译全文。并将你认为重要的词语解释写下来。 5.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句子: 理由: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比作,把比作【问题探究】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理解情感。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1)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3) 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二、赏月景,品味语言之妙。(1)“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 “庭下如积水空
3、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三、精读课文,理解夜游感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拓展迁移】与作者对话 面对此景此情,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 【我的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预习导学】6.月下中庭 积水空明;竹柏影也 藻荇交横【问题探究】一、(1)作者夜游承天寺,一是因为作者被贬滴,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的意境(3)欣然起行(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寻(有急切访友之情)亦未寝相与
4、步于中庭(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被贬的悲凉)由此可见作者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复杂心情。二、月光虽非夜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三、(1)“月色入户”的一句“入”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5、竹柏影也。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删去“如”当然不好。因为原句(一)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原句(二)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而删去后,不但没了新意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拓展迁移: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八上 第六 单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