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地简便计算教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如何进行有效地简便计算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有效地简便计算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进行有效地简便计算教学惠阳区实验小学 罗子芬简便计算一直是数学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是因为它被视作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数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学好了简便运算,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而且能使学到的定义、定理、定律、法则、性质、规律等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了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新教材把简便计算集中在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加以系统编排,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现象一:学生不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导致不能正确使用运算定律。单一地教学某一运算定律,也许还发现不了
2、学生存在什么问题。如教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时,学生普遍能接受,但乘法分配律一旦出现,很多学生就会混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如: 125(84)=(1258)(1254),25(40+4)=2540+4 =1000+4。回想自己教学运算定律时,很多时候也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进行教学。又或者是脱离实际,为教简算而教简算,完全脱离教学大纲和教材。课标在第二学段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这里“应用运算定律”进行运算,不单单是计算应用,还包括在解决问题中、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师唯有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运算定律的意义,培养简算意识,才能促使学
3、生在解决问题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现象二:学生不能体会简算中的“简”,技能得不到提升。在一节“简便运算”的习题课上,我向学生出示了如下题目:2581254,希望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 将125与4交换位置,再运用“乘法结合律”同时算254和1258,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观察发现,有部分学生仍坚持先算258=200,再算2001254。当教师将以上两种方法对比讲解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呢?”全班同学几乎都认为先算258=200,再算2001254更为简便。其中有个优生向我诉苦:“老师,为什么一定要用简便方法计算呢?想得脑袋都晕了!这么麻烦,倒不如直接计算更快呢!
4、”因此学生学习简便计算名存实亡,没有意义。现象三:不能分辨哪些题可以简算,缺乏简算意识。在练习“能简算的用简便方法计算”这类习题时,如“250+38640”,根据分析,这个题是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只能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可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应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解答:250+38640=25040+386=10000+384。细细分析,不难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简便计算教学时一味机械地程序化训练,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负迁移,把凑整作为思考的唯一方法。只要是貌似,就用学过的方法去套用,导致在不需要简便或者无法简便的时候也牵强地简便,完全没有简算意识。到底该
5、如何有效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的简算能力?简便计算教学的有效途径到底在哪里?本人认为在简便计算教学时可做以下尝试:一、 激发运算兴趣,体验简算的“快”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简便运算的兴趣是培养学习数学能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师:考考同学们的口算,比比谁的口算又快又准!23+15+27 8+14+26 50+43+50 78+26+22在学生回答后问:“你是怎样口算的?你有什么秘诀?”在学生说出答案后让他们说出口算过程,借助简单的口算练习表扬优生,鼓励差生。在简便运算中,加强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练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进行 有效地 简便 计算 教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