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糖代谢(48学时)(1)教学教材.ppt
《生化】糖代谢(48学时)(1)教学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糖代谢(48学时)(1)教学教材.ppt(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化】糖代谢(48学时)(1)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供能物质;、供能物质;、结构成分之一。、结构成分之一。一、糖的功能一、糖的功能二、糖的消化二、糖的消化 消化部位:口腔、小肠;消化部位:口腔、小肠;消化酶:消化酶:-淀粉酶、淀粉酶、-糊精酶、麦芽糖酶。糊精酶、麦芽糖酶。三、单糖的吸收与三、单糖的吸收与转运转运 单纯扩散作用;单纯扩散作用;主动转动吸收主动转动吸收,耗,耗ATP。1 1、部位、部位:小肠上段小肠上段肠黏膜上皮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2 2、方式、方式:结论:各种单糖的吸收率不同结论:各种单糖的吸收率不同Na+GNa+K+K+ATPADP+Pi葡萄糖葡萄糖Na+葡萄糖葡萄糖Na+
2、葡萄糖葡萄糖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顶端膜顶端膜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GLUT2钠泵钠泵ADP+Pi ATP 葡萄糖葡萄糖 Na+K+钠泵钠泵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肠腔肠腔 小肠壁毛细血管小肠壁毛细血管吸收过程吸收过程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顶端膜顶端膜 基侧膜基侧膜 GLUT2糖类物质 单糖口腔、小肠消化门静脉肝脏单糖在肝脏中进行代谢肝静脉血液循环单糖在肝外组织进行代谢单糖吸收后的去向(血糖血糖)四、糖代谢一览四、糖
3、代谢一览 细胞内的各种代谢途径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细胞内的各种代谢途径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形成机体内的代谢网络。形成机体内的代谢网络。细胞内所进行的代谢细胞内所进行的代谢,是由众多化学反应共同完成;是由众多化学反应共同完成;一种物质可由一组连续的酶促反应所构成的一个一种物质可由一组连续的酶促反应所构成的一个代谢途径转化为其他物质,并产生生理效应;代谢途径转化为其他物质,并产生生理效应;分类分类代谢途径代谢途径反应物反应物产物产物主要生理意义主要生理意义消化吸收消化吸收食物糖食物糖单糖单糖消化消化吸收吸收分解代谢分解代谢糖酵解糖酵解葡萄糖葡萄糖乳酸、乳酸、ATP无氧无氧供能供能,提供提供合成合成
4、原料原料有氧氧化有氧氧化葡萄糖葡萄糖CO2、H2O、ATP有氧有氧供能供能,提供提供合成合成原料原料磷酸戊糖磷酸戊糖葡萄糖葡萄糖5-磷酸核糖、磷酸核糖、NADPH提供提供合成合成原料原料,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糖醛酸糖醛酸葡萄糖葡萄糖UDP-葡糖醛酸葡糖醛酸提供提供合成合成原料原料,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糖原分解糖原分解糖原糖原葡萄糖葡萄糖分解供能分解供能,维持血糖浓度维持血糖浓度合成代谢合成代谢糖原合成糖原合成葡萄糖葡萄糖糖原糖原营养储存营养储存,维持血糖浓度维持血糖浓度糖异生糖异生乳酸等乳酸等葡萄糖葡萄糖营养转化营养转化,维持血糖浓度维持血糖浓度糖代谢各途径一览表糖代谢各途径一览表第二节第二节 葡萄糖
5、分解代谢葡萄糖分解代谢四条途径四条途径糖酵解糖酵解途径途径有氧氧化有氧氧化途径途径磷酸戊糖磷酸戊糖途径途径糖醛酸糖醛酸途径途径一、糖酵解一、糖酵解(glycolysis)途径途径 在供氧不足时在供氧不足时,葡萄糖葡萄糖在细胞质中经过连在细胞质中经过连续多步的酶促反应续多步的酶促反应,最后生成最后生成L-L-乳酸乳酸并释放部分并释放部分能量能量推动合成推动合成ATP的过程。的过程。(二)总反应式:(二)总反应式:葡萄糖葡萄糖 +2ADP+2Pi 2L-乳酸乳酸 +2ATP+2H2OC6H12O6C3H6O3(一)反应部位:细胞质(一)反应部位:细胞质 由酶酶催化的催化的1111步连续反应步连续反
6、应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 1分子葡萄分子葡萄糖生成糖生成2 2分子分子丙酮酸丙酮酸;二二 个个 阶阶 段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2 2分子分子丙酮酸还原丙酮酸还原成成2 2分子分子L-乳酸乳酸;(三)糖酵解的反应过程(三)糖酵解的反应过程葡萄糖葡萄糖 6-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ATP ADP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1 1,6-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1 1 1ATP ADP 2 2乳酸乳酸 糖酵解过程糖酵解过程6-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
7、酮 2 22-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NADH+H+2NAD+细细胞胞质质2 21 1,3-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脱氢并磷酸化脱氢并磷酸化磷酸化;耗能磷酸化;耗能再磷酸再磷酸化;耗能化;耗能2 23-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ADP 2ATP 产能产能裂解裂解2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H2O2 2丙酮酸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2ATP2ADP产能能还原原催化糖酵解的酶类反应反应酶酶辅助因素辅助因素反应反应酶酶辅助因素辅助因素己糖激酶或己糖激酶或己糖激酶或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葡萄糖激酶葡萄糖激酶葡萄糖激酶ATPMg2+磷酸甘油酸激酶磷酸甘油
8、酸激酶ADPMg2+磷酸己糖异构酶磷酸己糖异构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1 1 1ATPMg2+烯醇化酶烯醇化酶Mg2+醛缩酶醛缩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K+Mg2+ADP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丙糖异构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NADH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脱氢酶NAD+H3PO4限速酶限速酶/关键酶关键酶1 1、催化不可逆反应;、催化不可逆反应;2 2、活性受激素或代谢物的调节;、活性受激素或代谢物的调节;4 4、常催化常催化整条代谢途径中前几个步骤中的某一整条代谢途径中前几个步骤中的某一 个反应或代谢分支后第
9、一步反应;个反应或代谢分支后第一步反应;5 5、活性改变可影响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和方向、活性改变可影响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和方向。特点特点:3 3、活性低:、活性低:催化的反应在整条代谢途径中是速催化的反应在整条代谢途径中是速 度最慢的;度最慢的;葡萄糖葡萄糖6-P-葡萄糖葡萄糖6-P-果糖果糖1,6-2P-果糖果糖ATP ADP ATPADP2 2 1,3-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2 2 3-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 2 2-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 2 丙酮酸丙酮酸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2NAD+2NADH+H+2ADP 2ATP 2AD
10、P 2ATP2 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2E1E3NAD+2 2 乳酸乳酸 E1: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E2: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1 E3: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糖糖酵酵解解途途径径 在在无氧无氧条件下的条件下的细胞质细胞质中进行,共消中进行,共消耗耗2 2ATP,产产生生4 4ATP,即即净生成净生成2 2ATP,终产物终产物是是乳酸乳酸。NADH+H+(四)糖酵解生理意义(四)糖酵解生理意义1 1、是机体在相对缺氧时补充能量的一种、是机体在相对缺氧时补充能量的一种 有效方式;有效方式;4 4、是糖异生的大部分逆反应过程;、是糖异生的大部分逆反应过
11、程;、部分中间产物可作为其它物质的合成原料;、部分中间产物可作为其它物质的合成原料;2 2、是某些组织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是某些组织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5 5、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也是有氧氧化的前过程也是有氧氧化的前过程。糖糖有氧氧化有氧氧化与与糖酵解糖酵解关系关系细胞质细胞质线粒体线粒体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乳酸乳酸(糖酵解糖酵解)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CO2+H2O+ATP(糖糖有氧氧化有氧氧化)丙酮酸丙酮酸(五)糖酵解的调节机制(五)糖酵解的调节机制E1: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E2: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
12、1 E3: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关键酶活性的调节:(六六)糖酵解糖酵解异常现象异常现象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组织细胞可以利用糖酵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组织细胞可以利用糖酵 解来获取能量,因缺氧而酵解过度,造成乳酸堆解来获取能量,因缺氧而酵解过度,造成乳酸堆 积太多,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积太多,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七)多元醇途径(七)多元醇途径二、有氧氧化途径二、有氧氧化途径(aerobic oxidation)在供氧充足时,葡萄糖在细胞质中分解生在供氧充足时,葡萄糖在细胞质中分解生成的成的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成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成CO2和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推动合成,并释放大量能
13、量推动合成ATP的过程。的过程。(二二)总反应式:总反应式:实质:实质:丙酮酸的氧化丙酮酸的氧化(一一)反应部位:细胞质反应部位:细胞质+线粒体线粒体 6O2葡萄糖葡萄糖 +3030 3232(ADP+Pi)6 6CO2+3636 3838 H2O+3030 3232ATPC6H12O6(三)反应过程(三)反应过程NADH+H+H2O O ATP ADP 呼吸链呼吸链 分为三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葡萄葡萄糖糖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乙酰乙酰CoA;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与与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22H242H22H FADH2三羧酸三羧酸循环循环 葡萄糖葡萄糖 丙酮酸丙酮酸 乙酰乙酰CoA C
14、O2 细胞质细胞质 线粒体线粒体 丙酮酸丙酮酸 CO2糖有氧氧化概况糖有氧氧化概况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 丙酮酸丙酮酸乙酰乙酰CoACO2+H2O+ATP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有氧氧化有氧氧化乳酸乳酸糖酵解糖酵解细细胞胞质质线粒体膜线线粒粒体体基基质质葡萄糖葡萄糖6-P-葡萄糖葡萄糖6-P-果糖果糖1,6-2P-果糖果糖ATP ADP ATPADP2 2 1,3-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2 2 3-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 2 2-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 2 丙酮酸丙酮酸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2NAD+2NADH+H+2ADP 2ATP
15、2ADP 2ATP2 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2E1E3线粒体呼吸链线粒体呼吸链、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细胞质)(细胞质)转运途径转运途径、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线粒体)(线粒体)NAD+NADH+H+乙酰乙酰CoA+CoA-SH辅酶辅酶A+CO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多酶复合体:多酶复合体:由几种代谢上相互联系而功能不同的酶构成,有二由几种代谢上相互联系而功能不同的酶构成,有二种或以上的活性中心,各活性中心催化的反应构成连续种或以上的活性中心,各活性中心催化的反应构成连续反应,前一活性中心的产物作为底物直接转入后一活性反应,前一活性中心的产物作
16、为底物直接转入后一活性中心,不会脱离酶蛋白;其中的每一个酶都有其特定的中心,不会脱离酶蛋白;其中的每一个酶都有其特定的催化功能及发挥催化活性所必需的辅助因子。催化功能及发挥催化活性所必需的辅助因子。丙酮酸丙酮酸HE3-FADE3-FADH2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TPP-E1CO2TPPHSCoANAD+NADH+H+丙酮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Mg2+二氢硫辛酸二氢硫辛酸胺脱氢酶胺脱氢酶 丙酮酸丙酮酸+CoA-SH+NAD+乙酰乙酰CoA+CO2+NADH+H+B1B2PP泛酸泛酸硫辛酸硫辛酸硫辛酸胺硫辛酸胺乙酰转移酶乙酰转移酶E2E2CH3COSCoAE2 3 3、三羧酸循环、三羧
17、酸循环与与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在线粒体内,乙酰在线粒体内,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三羧酸),成柠檬酸(三羧酸),柠檬酸柠檬酸经一系列连续的经一系列连续的酶促反应后,最终又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酶促反应后,最终又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故称三羧酸循环。故称三羧酸循环。y 反应过程反应过程y 反应特点反应特点y 意意 义义PNADH+H+草酰乙酸草酰乙酸CH2COSoA 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琥珀酸琥珀酸琥珀酰琥珀酰CoA-酮酮戊二酸戊二酸柠檬酸柠檬酸CO2CO2GTP延胡索酸延胡索酸FADH2异柠檬酸异柠檬酸HO-C
18、HCOOH苹果酸苹果酸H2O反反应应过过程程催化三羧酸循环的酶类反反应应酶酶辅辅助因子助因子 柠檬酸合酶柠檬酸合酶 顺乌头顺乌头酸酸酶酶Fe2+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NAD+、Mn2+或或Mg2+-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脱氢酶复合体脱氢酶复合体TPP、NAD+、CoASH、FAD、Mg2+、硫辛酸、硫辛酸 琥珀酸硫激琥珀酸硫激酶酶GDP、H3PO4 琥珀酸脱琥珀酸脱氢氢酶酶FAD、Fe2+延胡索酸延胡索酸酶酶_ 苹果酸脱苹果酸脱氢氢酶酶NAD+三羧酸循环的特点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在在线粒体线粒体中进行,整个循环中进行,整个循环不可逆不可逆;关键酶是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异
19、柠檬酸脱氢酶和和-酮酮 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有有2次次脱羧反应,脱羧反应,个个CO2;有有4次次脱氢脱氢反应反应,给出,给出4 4对对氢氢,其中,其中对对由由NAD+接受并送入接受并送入NADH呼吸链,呼吸链,1对对由由FAD接受并送接受并送 入入FADH2,可推动可推动9个个ATP生成生成;有有次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生成1个个GTP(相当于(相当于 1 1个个ATP)循环从草酰乙酸开始,以草酰乙酸再生结束;循环从草酰乙酸开始,以草酰乙酸再生结束;每完每完成成1 1次次循环,氧化循环,氧化1个个乙酰基乙酰基;共生成共生成10个个 ATP,个个CO2。(三)三
20、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三)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1 1、三羧酸循环是生物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三羧酸循环是生物体内糖、脂肪、蛋白质 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2 2、三羟酸循环是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三羟酸循环是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联系的联系的纽带纽带。(四)有氧氧化途径产生的氢去向(四)有氧氧化途径产生的氢去向葡萄糖有氧氧化时ATP的生成主要反主要反应过应过程程递氢递氢体体生成生成ATP数数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1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123-磷酸甘油磷酸甘油醛醛2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NAD+2.5*2(或或1.
21、5*2)2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2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122磷酸磷酸烯烯醇丙醇丙酮酮酸酸2丙丙酮酮酸酸122丙丙酮酮酸酸2乙乙酰酰CoANAD+2.522异异柠柠檬酸檬酸2-酮酮戊二酸戊二酸NAD+2.522-酮酮戊二酸戊二酸2琥珀琥珀酰酰CoANAD+2.522琥珀琥珀酰酰CoA2琥珀酸琥珀酸122琥珀酸琥珀酸2延胡索酸延胡索酸 FAD1.5 22苹果酸苹果酸2草草酰酰乙酸乙酸NAD+2.52 合合计计 32(或或30)由于每个葡萄糖可裂解由于每个葡萄糖可裂解为为2个个磷酸丙糖,故乘磷酸丙糖,故乘2;*根据在根据在细细胞胞质质中中产产生的生的NADH进进入入线线粒体的粒体的转转
22、运途径运途径产产生的生的ATP数目不同而定。数目不同而定。(3 3磷酸甘油转运途径;苹果酸天冬氨酸转运磷酸甘油转运途径;苹果酸天冬氨酸转运途径途径)(五)有氧氧化调节机制(五)有氧氧化调节机制(五)有氧氧化调节机制(五)有氧氧化调节机制 特点:特点:葡萄糖经磷酸化生成葡萄糖经磷酸化生成6-6-磷酸葡萄糖后,直磷酸葡萄糖后,直接在细胞质中进行脱氢和脱羧等反应,最后生接在细胞质中进行脱氢和脱羧等反应,最后生成成NADPH+H+和和5-5-磷酸核糖(戊糖)。磷酸核糖(戊糖)。三、磷酸戊糖途径三、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一)反应过程(一)反应过程磷酸戊糖途径
23、总反应图磷酸戊糖途径总反应图3 3葡萄糖葡萄糖5-5-磷酸磷酸木酮糖木酮糖5-5-磷酸磷酸核糖核糖5-5-磷酸磷酸木酮糖木酮糖7-7-磷酸磷酸景天糖景天糖3-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4-4-磷酸磷酸赤藓糖赤藓糖6-6-磷酸磷酸果糖果糖3-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6-6-磷酸磷酸果糖果糖3 36-6-磷酸磷酸葡萄糖酸葡萄糖酸3 3H2O3 36-6-磷酸葡磷酸葡萄糖酸内酯萄糖酸内酯3 3NADPH6-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3 35-5-磷磷酸核酮糖酸核酮糖3 3NADPH3 3CO26-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3 36-6-磷磷酸葡萄糖酸葡萄糖(二)生理意义(二)生理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化 代谢 48 学时 教学 教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