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糖代谢(1)教程文件.ppt
《生化-糖代谢(1)教程文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糖代谢(1)教程文件.ppt(1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化生化-糖代糖代谢(1)(1)第第 一一 节节 概概 述述2 一、糖的生理功能一、糖的生理功能1.1.氧化供能氧化供能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物质的原料。物质的原料。3.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糖的主要功能,人体糖的主要功能,人体50507070能量供应能量供应2.2.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构成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构成细胞膜,基质细胞膜,基质3 血糖:指血液中存在的还原性糖。血糖:指血液中存在的还原性糖。临床上所称血糖指
2、血中的葡萄糖。临床上所称血糖指血中的葡萄糖。血糖水平:即血糖浓度。血糖水平:即血糖浓度。正常血糖浓度正常血糖浓度 :3.893.896.11mmol/L 6.11mmol/L 血糖血糖4食食 物物 糖糖 消化,消化,吸收吸收 肝糖原肝糖原 分解分解 非糖物质非糖物质 糖异生糖异生 氧化氧化分解分解 CO2+H2O 糖原合成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肝(肌)糖原 磷酸戊糖途径等磷酸戊糖途径等 其它糖其它糖 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 脂肪、氨基酸脂肪、氨基酸 三、三、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其他己糖其他己糖5二、糖的消化与吸收二、糖的消化与吸收(一)糖的消化(一)糖的消化人人类
3、类食食物物中中的的糖糖主主要要有有植植物物淀淀粉粉、动动物物糖糖原原以以及及麦麦芽芽糖糖、蔗蔗糖糖、乳乳糖糖、葡葡萄萄糖糖等等,其中以淀粉为主。其中以淀粉为主。消化部位: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61 1、口腔消化、口腔消化 次要次要 淀粉淀粉 麦芽糖麦芽糖 +麦芽三糖麦芽三糖 +少量含有少量含有4-94-9个葡萄糖基的寡糖个葡萄糖基的寡糖 葡萄糖葡萄糖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72 2、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主要主要淀粉淀粉 麦芽糖麦芽糖+麦芽寡糖麦芽寡糖(65%)(65%)+异麦芽糖异麦芽糖+-极限糊精极限糊精(35%)(35%)胰淀粉酶胰淀粉酶 小肠粘膜刷状小肠粘
4、膜刷状缘各种水解酶缘各种水解酶各种单糖各种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8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奶中乳糖奶中乳糖乳糖酶乳糖酶半乳糖半乳糖小肠吸收小肠吸收乳糖酶乳糖酶乳糖发酵,产生水和气体乳糖发酵,产生水和气体腹胀,腹泻腹胀,腹泻中国儿童中国儿童8383,在,在6 68 8岁出现乳糖酶缺乏岁出现乳糖酶缺乏汉族成人汉族成人75759595乳糖酶缺乏,北欧人乳糖酶缺乏,北欧人2 21515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9食食物物中中含含有有的的大大量量纤纤维维素素,因因人人体体内内无无-糖糖苷苷酶酶而而不不能能对对其其分分解解利利用用,但但却却具具有有刺刺激激肠肠蠕蠕动动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所
5、必需。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所必需。多食纤维素食品多食纤维素食品麦麸:麦麸:31%31%笋干的纤维素含量达到笋干的纤维素含量达到30-40%30-40%,辣椒,辣椒40%,40%,松蘑松蘑50%50%坚果:坚果:3-14%3-14%谷物:谷物:4-10%4-10%大麦、玉米、荞麦面、薏米面、高粱米、黑米大麦、玉米、荞麦面、薏米面、高粱米、黑米10(二)糖的吸收(二)糖的吸收1.1.吸收部位吸收部位 小肠上段小肠上段 2.2.吸收形式吸收形式 单单 糖糖 (葡萄糖,半乳糖,果(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木酮糖糖,甘露糖,木酮糖 )11肠粘膜细胞主动吸收单糖肠粘膜细胞主动吸收单糖NaNa+依赖型
6、葡萄糖转运体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根皮苷抑制糖的主动吸收,治疗糖尿病;抗肿瘤;根皮苷抑制糖的主动吸收,治疗糖尿病;抗肿瘤;抗氧化;增强记忆力抗氧化;增强记忆力苹果、多穗柯甜茶苹果、多穗柯甜茶1213食食 物物 糖糖 消化,消化,吸收吸收 肝糖原肝糖原 分解分解 非糖物质非糖物质 糖异生糖异生 氧化氧化分解分解 CO2+H2O 糖原合成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肝(肌)糖原 磷酸戊糖途径等磷酸戊糖途径等 其它糖其它糖 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 脂肪、氨基酸脂肪、氨基酸 其他己糖其他己糖第第 二二 节节糖的分解代谢糖的分解代谢 14体内糖分解代谢途径体内糖分解代谢途径4 4条条1 1 有氧
7、氧化:供能的主要途径有氧氧化:供能的主要途径(重点)重点)2 2 糖酵解:有氧氧化的第一步,红细胞供能,糖酵解:有氧氧化的第一步,红细胞供能,紧急供能(重点)紧急供能(重点)3 3 磷酸戊糖通路:磷酸核糖磷酸戊糖通路:磷酸核糖RNARNA和和DNADNA;NADPHNADPH(掌握生理意义)(掌握生理意义)4 4 糖醛酸途径:糖醛酸途径:UDPUDP葡萄糖醛酸(生物转化)葡萄糖醛酸(生物转化)(不讲)(不讲)15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1 1 反应的关键酶:限速酶反应的关键酶:限速酶2 2 生成多少生成多少ATPATP3 3 不要求化学式不要求化学式4 4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5 5
8、画出途径大致流程画出途径大致流程16一、一、糖酵解糖酵解糖酵解糖酵解(glycolysis)(glycolysis)的定义的定义在在缺缺氧氧情情况况下下,葡葡萄萄糖糖或或糖糖原原生生成成乳乳酸酸和和ATPATP的过程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称之为糖酵解。17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一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糖酵解的反应过程(11(11步步)18 葡萄糖磷酸化为葡萄糖磷酸化为6-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ATPATP ADPADP
9、MgMg2+2+己糖激酶己糖激酶葡萄糖葡萄糖 6-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关键酶关键酶1 1):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19 6-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己糖异构酶己糖异构酶 6-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6-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20 6-6-磷酸果糖转变为磷酸果糖转变为1,6-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 ATP ATP ADP ADP MgMg2+2+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16-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1,6-1,6-二磷酸二磷酸果糖果糖(关键酶关键酶2 2)(限速酶)限速酶):催化反应速度最慢,:催化反应速度最慢,它的速
10、度决定整它的速度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总速度个代谢途径的总速度211,6-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 磷酸己糖裂解成磷酸己糖裂解成2 2分子磷酸丙糖分子磷酸丙糖 醛缩酶醛缩酶(aldolase)(aldolase)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22(5 5)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丙糖异构酶 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23(6 6)3-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PiPi、NADNAD+NADH+HNADH+H+3-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3
11、-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1,3-1,3-二磷酸二磷酸甘油酸甘油酸 高能磷酸高能磷酸键键24(7 7)1,3-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ADP ATP ADP 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 1,3-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1 1分子分子ATPATP高能磷酸高能磷酸键键25底物分子内部原子重新排列,能量重新分布,生成底物分子内部原子重新排列,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键,使高能键,使ADPADP磷酸化生成磷酸化生成ATPATP的过程,称为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底物水平磷酸化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2、26(8 8)3-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变位酶3-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7(9 9)2-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烯醇化酶2-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H+H2 2O 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OOCHOCH2OHP烯醇化酶烯醇化酶COOCOCH2P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H2O高能磷酸高能磷酸键键28ADP ADP ATPATP K K+Mg Mg2+2+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1010)磷酸
13、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丙酮酸 关键酶关键酶3 3ATP 2ATP 2: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底物水平的磷酸化29丙酮酸丙酮酸 乳酸乳酸 反应中的反应中的NADH+HNADH+H+来自于上述第来自于上述第6 6步反应中步反应中的的 3-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DH)(LDH)NADH+HNADH+H+NADNAD+(1111)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丙酮酸还原为乳酸30E1: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E2: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14、E3: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NAD+乳乳 酸酸 糖糖酵酵解解的的代代谢谢途途径径GluG-6-PF-6-PF-1,6-2PATP ADP 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丙 酮酮 酸酸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NAD+NADH+H+ADP ATP ADP 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2E1E3NADH+H+1 1 反应部位:胞液反应部位:胞液2 2 关键酶:关键酶:己糖激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1,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3 3 能量的净生成:能量的净生成:2ATP2AT
15、P糖酵解过程总结糖酵解过程总结32糖酵解途径的简式糖酵解途径的简式葡萄糖葡萄糖己糖激酶己糖激酶6 6磷酸葡磷酸葡萄糖萄糖ATPATPADPADP1,6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1磷酸烯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式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2ATP2ATPATPATPADPADP2ATP2ATPADPADP乳酸乳酸33(二)糖酵解的调节(二)糖酵解的调节关键酶关键酶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调节方式调节方式别构调节别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共价修饰调节限速酶限速酶34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1,6-
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ADPATPAMP柠檬酸柠檬酸2,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变构激活剂)(变构激活剂)(变构激活剂)(变构激活剂)(变构抑制剂)(变构抑制剂)(正反馈)(正反馈)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别构调节别构调节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35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丙氨酸丙氨酸ATP丙酮酸丙酮酸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别构调节别构调节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36己糖激酶己糖激酶葡萄糖葡萄糖己糖激酶己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长链脂酰长链脂酰CoA别构调节别构调节葡萄糖糖激酶(肝脏)葡萄糖糖激酶(肝脏)糖原、磷酸核糖糖原、磷
17、酸核糖胰岛素胰岛素+37(三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1.迅速提供能量,剧烈运动,心肺疾患迅速提供能量,剧烈运动,心肺疾患等,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等,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方式。无无氧氧运动运动:100100米跑,米跑,100100米、米、200200米米 游泳、游泳、500 500米速米速滑等。滑等。增增进进肌力、爆肌力、爆发发力和速度力和速度。有氧有氧运动运动:马拉松,慢跑。马拉松,慢跑。增增进进心肺功能、肌耐力及心肺功能、肌耐力及减减重重 382.2.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能途径。无线粒体
18、的细胞,如: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红细胞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 视网膜细胞,肾髓质细胞,皮肤视网膜细胞,肾髓质细胞,皮肤3.3.逆行途径是糖异生途径。逆行途径是糖异生途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PETCT-PETCT-1818F-FDGF-FDG39二、糖的有氧氧化二、糖的有氧氧化概念:概念:糖在有氧的条件下,彻底分解成糖在有氧的条件下,彻底分解成H H2 2O O 和和 COCO2 2,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有氧氧化是糖分解的主要方式,是机体供有氧氧化是糖分解的主要方式,是机体供能的主要途径能的主要途径40(一)有
19、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第一阶段: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胞液胞液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成乙酰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成乙酰CoA线粒体线粒体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线粒体线粒体反应部位:细胞液,线粒体反应部位:细胞液,线粒体41过过 程程 :1 1 糖酵解生成丙酮酸(见前)糖酵解生成丙酮酸(见前)糖代谢是进入酵解途径还是进入有氧氧糖代谢是进入酵解途径还是进入有氧氧化途径?化途径?是由是由NADHNADH的去向决定的的去向决定的42胞浆胞浆线粒体线粒体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乳酸乳酸(糖酵解糖酵解)第一阶段:第一阶
20、段: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 NADH无氧无氧有氧有氧43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丙酮酸生成乙酰辅酶丙酮酸生成乙酰辅酶A A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的氧化脱羧CH3COCOOH+HS-CoA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CH3COSCoANAD+NADH+H+CO2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3(3种酶和种酶和5 5种辅助因子种辅助因子)丙酮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E1,12E1,12)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E2,60E2,60)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6E3,6)TPPTPP、硫辛酸、硫辛酸、CoACoA、FADFAD、N
21、AD+NAD+关键酶关键酶44反应过程反应过程草酰乙酸草酰乙酸乙酰乙酰CoA柠檬酸柠檬酸(1)柠檬酸的形成)柠檬酸的形成H2O+HSCoA+H+柠檬酸合酶柠檬酸合酶(关键酶(关键酶1)(4C)(2C)(6C)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Krebs循环循环45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NADNAD+NADH+H NADH+H+顺乌头酸梅顺乌头酸梅关键酶关键酶2 2a-a-酮戊二酸酮戊二酸+CO2+CO2(3 3)异柠檬酸)异柠檬酸异柠檬酸异柠檬酸(2 2)柠檬酸)柠檬酸限速酶限速酶46琥珀酰琥珀酰CoA+CO2CoA+CO2 NAD NAD+NADH+H NADH+H+a-a-酮
22、戊二酸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氢酶复合体关键酶关键酶3 3(4)a-(4)a-酮戊酮戊二酸二酸+HSCoA+HSCoA琥珀酸琥珀酸+HSCoA+HSCoA(5 5)琥珀酰)琥珀酰CoACoAGDP+Pi GTPGDP+Pi GTP琥珀酸硫激酶琥珀酸硫激酶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GTP+ADP GDP+ATPGTP+ADP GDP+ATP47草酰乙酸草酰乙酸 FAD FADH FAD FADH2 2NADNAD+NADH+H NADH+H+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水合酶延胡索酸水合酶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延胡索酸延胡索酸(6 6)琥珀酸)琥珀酸苹果酸苹果酸(7 7)延胡索酸)延胡索
23、酸+H2O+H2O(8 8)苹果酸)苹果酸48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草酰乙酸草酰乙酸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A柠檬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异柠檬酸a-a-酮戊二酸酮戊二酸琥珀酰辅酶琥珀酰辅酶A A琥珀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苹果酸柠檬酸合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系酮戊二酸脱氢酶系49O2H2O 葡萄糖有氧氧化概况葡萄糖有氧氧化概况O2G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4H+eO2CO2胞液胞液丙酮酸丙酮酸乙酰乙酰CoACoA线粒体线粒体HH50三羧酸循环特点:三羧酸循环特点:(1)反应部位:)反应部位:线粒体线粒体(2)关键酶关键酶:异柠檬酸脱氢
24、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酮戊二酸脱氢酶系酮戊二酸脱氢酶系(3)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4次脱氢次脱氢(其中(其中3次以次以NAD+为受氢体为受氢体,1次以次以FAD为受氢体)为受氢体)2次脱羧次脱羧一分子乙酰辅酶一分子乙酰辅酶A,循环一周产生,循环一周产生10个个ATP(4)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不会因参与循环而被消耗,)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不会因参与循环而被消耗,但可以参加其它代谢而被消耗。但可以参加其它代谢而被消耗。51反反应应ATP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两次耗能反应两次耗能反应-2两次生成两次生成ATP的反应的反应22一次脱氢一次脱氢(NADH+H+)1.52或或2.5
25、2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一次脱氢一次脱氢(NADH+H+)2.52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三次脱氢三次脱氢(NADH+H+)22.53一次脱氢一次脱氢(FADH2)21.5一次生成一次生成ATP的反应的反应21净生成净生成30或或32糖有氧氧化过程中糖有氧氧化过程中ATPATP的生成的生成52(二)糖有氧氧化的调节(二)糖有氧氧化的调节酵解途径:酵解途径: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己糖激酶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变构调节、化学修饰变构调节、化学修饰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系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柠檬酸合酶柠檬酸合酶53乙酰乙酰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化 代谢 教程 文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