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Ⅰ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Ⅰ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Ⅰ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中学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 嘉禾一中中学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 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 课次 考试内容 实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洁运用 综合运用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形成的缘由、意义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及孟子、荀子的思想主见 老子和韩非子的学派及思想主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主见及影响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见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一、简洁运用:“百家争
2、鸣”局面的形成 1、缘由: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弱,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起来;教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主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综合运用: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和孟子、荀子的思想主见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至圣” 创立的儒家学说(代表奴隶主利益) 政治思想:仁:核心思想,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疼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礼:希望复原西周的礼乐制度,主见
3、“克己复礼”。 教化思想:兴办私学,主见“有教无类”。 伦理观:性相近 整理古籍:“六经”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儒学成为蔚然大宗) (1)孟子:主见实行“仁政” 民本思想: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伦理观:“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和善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本性。 (2)荀子:主见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民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的闻名论断。 伦理观:“性恶论”,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三、识记:老子和韩非子的学派及思想主见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 思想主见: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
4、其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志向社会。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朴实辨证法) 2、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战国) 思想主见:主见君主要依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见建立一个中心集权的国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见及影响 主见: 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见; 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巩固君权,提出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5、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影响: 董仲舒的思想主见,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非常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此后,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根本缘由: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须要) 第3课宋明理学 一、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1、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说明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其中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突出,所以理学被称为“程朱理学”。 2、代表人物: 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心学:南宋陆九
6、渊和明朝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二、识记:“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客观唯心主义) 内容: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核心)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主见“存天理,灭人欲” 方法论:“格物致知” 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须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理解: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主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南宋时期)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见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
7、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守仁(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 更多的汲取了佛教禅宗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相识论上,主见“至良知”和“知行合一”。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识记:明清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见 1、“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朝) 自称“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行侵扰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改变而改变,反对以孔子的标准为标准。 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学说,强调人正值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对
8、君主专制的抨击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腐朽,对君主专制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见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 重视对社会实际状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见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言。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改变的,其发展改变有规律可循。 相识论:认为主观的相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探讨都是可以相识的。 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肯定的,具有朴实的辩
9、证法思想。 中学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 嘉禾一中中学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 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次 考试内容 实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洁运用 综合运用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冷战”的含义及其表现 朝鲜斗争和越南斗争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记和影响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标记 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理解:冷战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除武装
10、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表现: 美国: 政治:杜鲁门主义,标记“冷战”正式起先 经济:“马歇尔安排”,救济西欧的“欧洲复兴安排” 军事: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定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苏联: 经济: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记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二、识记 朝鲜斗争:1950年爆发。结果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越南斗争:1961-1973年,美国发起。结果美国被迫撤出越南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简洁运用:欧共体形成 1、背景:
11、 二战后,西欧丢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西欧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摆脱美国的经济、军事限制,保障自身的平安与发展。 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亲密,为合作供应了条件 2、过程: 1951年,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大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意义: 随着实力的增加,欧共体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在政治上,欧共体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峻减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 二、理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1、缘由: 推行民主改革,消退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美国的扶植; 朝鲜斗争
12、、越南斗争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放开了大门; 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战略方针;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与教化。 2、表现:80年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其次经济大国。 3、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加,日本起先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三、简洁运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标记和影响 1、标记: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实行,这标记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2、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化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记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气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肯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识记: 苏联解体的标记
13、: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两极格局解体的标记:1991年,苏联解体 二、简洁运用: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欧盟:西欧起先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迈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日本:极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争取联合国安理睬常任理事国席位 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力气。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 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其次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其次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点1:雅典民主政治(了解希腊自然地
14、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相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相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1课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1)希腊地理概况及影响: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海岸线曲折,自然良港多,海岛星罗棋布,导致经济上农业不发达,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半岛上重峦叠嶂和海洋的自然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导致政治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2)希腊城邦制度 城邦含义:是一种国家形态,也称“城市国家”;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 形成:公元前86世纪,希腊
15、出现两百多个城邦,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是城邦的主要特征。 实质:城邦公民集体联合起来,爱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3)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古希腊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及经济文化交往活动,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同等互利观念,利于民主政治的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干脆参加政治事务的权利,君主专制始终发展不起来;古希腊靠近古代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的成就中吸取丰富的养分。主观努力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改革 2、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1)确立过程: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贵族与
16、平民的尖锐对立(主要因债务奴隶制),引发了梭伦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击了原有的氏族制度残余,为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实行陶片放逐法等,在雅典确立起奴隶制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他进一步进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2)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各等级男性公民可以担当除十将军以外的几乎全部官职;重要机构:改革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均可参与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改革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构成和权限;提高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陪审法庭的权力
17、和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规定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激励保证全部公民参政的措施: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激励公民接受政治教化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等等。 (3)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4)根本目的:把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凝合起来,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的财宝和奴隶。 (5)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制度。 3、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优越性:供应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建出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多数人参政和群众监督,削减了决策的失误和以权
18、谋私的可能性。它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学问、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供应了思想基础,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局限性: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且是对男性公民而言。妇女及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都没有享受民主权利。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实力。对外,雅典政治上奴役统治其盟邦,推行霸权政策,经济上进行残暴掠夺,所以,雅典民主制是建立在剥削、压迫非雅典公民的基础上的,依旧是维护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考点2:罗
19、马法(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第2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1.罗马法的基本内容 (1)罗马法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前6世纪末7世纪,罗马制定和实施的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习惯法与成文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2)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背景、诞生: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评价:a这部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从今,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说明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爱护。 (3)从
20、公民法到万民法: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爱护,并享有法律给予的权利。 万民法的形成: 背景缘由: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限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袤疆域,统治了很多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显现,特殊是被折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爱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剧烈不满。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很多新问题、新冲突。 形成过程:罗马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权驾驭在自己手里。他们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法学家也主动立法,进行法律说明,以充溢罗马法律。为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学业 水平 测试 必修 第二 单元 古代 希腊 罗马 政治制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