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科版) 第十一章机械与功 第一节杠杆(一)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 (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相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相识杠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宏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 阿基米
2、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杠杆 1、相识杠杆 要求学生视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探讨,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老师出示羊角锤,分析运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态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便利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
3、概念 首先相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O):杠杆围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1)找准支点;(2)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4)标出力臂。 老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围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O点是不动的,所以O点就是
4、支点。 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图所示,动力的作用线是从A点起沿F1方向的直线。 从支点O向动力F1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1,从支点O向阻力F2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2了。画力臂事实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只要把平面几何中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迁移过来,就不难解决力臂作法这一难点。 必需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图所示中,不能把OA和OB作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题: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如: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由4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
5、和阻力臂,巡回指导,最终进行讲评。 可选择分析一些实际杠杆,如:抽水机、汽车刹车踏板、胳膊、缝纫机踏板等。 三、课堂小结 相识杠杆,并介绍了杠杆的几个重要概念,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 四、实践活动 留意视察生活中有哪些杠杆,试着分析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五、板书: 第一节杠杆(一) 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2、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O):杠杆围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第一节杠杆(二) 教学目标
6、: 学问与技能: 、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能依据实际须要正确选择和运用杠杆。 过程与方法:经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杆秤 分组试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杠杆的原理 出示杆秤,对杆秤进行分析,画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运用杆秤称水果,要求称不等量的水果,请一位学生上来演示。 置疑: 你为什么要这样称? 对,我们要使杠杆达到平衡。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有关。 画力臂的步骤
7、为:第一:在杠杆示意图上,确定支点,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其次: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第三:要用虚线画力臂,支点到垂足用字母表示出来。 二、试验探究 通过试验探究,得到确定的关系。 每2人一组试验,要求探讨如何设计这个试验。 步骤如下: (1)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视察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静止);若不是,可调整平衡螺母,使之水平平衡。 起先试验,完成探究任务。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察,发觉问题刚好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完成试验后,随意选择五组,请组中作记录的学生将结果投影到屏幕上。 将五组中的试验数据随意各取一组填入表格中,探讨可
8、得到什么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 老师可提出各种猜想,加减乘除关系都可。 可能有学生得到其他关系式,但不适合全部数据,因此它不是杠杆平衡条件。 【课堂练习】 1画出下图中F和F的力臂,并比较杠杆平衡时F 与F的大小 2下图所示杠杆,OA长20cm,AB长60cm,现在A处挂一重200N的物体,若使B处的弹簧秤示数最小,弹簧秤的方向怎样?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三、杠杆的分类 由杠杆的平衡关系,可以得到当力不等时,对应的力臂也不等。可将杠杆分为三类: 杠杆类型省力杠杆费劲杠杆等臂杠杆 力臂的大小关系LLLLL=L 力的大小关系F1FF1FF1=F 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的大小关系s1s 费距离s1s
9、省距离1= 分析中提出相关问题:省力、费劲是谁相对谁而言?省距离、费距离的含义是什么? 举例分析:从撬棒撬石头分析费距离的含义。 所谓省距离或费距离指的是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相对于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2而言的。杠杆平衡条件说明,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如图所示,当动力作用点移动1距离时,阻力作用点移动2距离,且12,因此运用撬棒撬石头省力而费距离。 要求学生举例,并进行分类。 四、课堂小结 杠杆的平衡条件F11F22;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劲杠杆、等臂杠杆。 五、实践活动 1.通过探究,你能理解阿基米德的名言吗?请就此写一篇短文。 2.用杠杆学问分析、理解天平的原理和调
10、整过程。 六、板书 第一节杠杆(一)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1F22 其次节滑轮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借助已有学问:理解滑轮的原理,知道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由问题的提出、揣测、经过试验探究,使学生亲身经验物理问题的探讨过程。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育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实力。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收集,培育肃穆仔细的操作看法及科学分析试验数据的实力。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器材: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 分组试验器具: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 教
11、学方法:采纳试验探究、探讨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劲杠杆? 老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并画出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新课引入 老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依据运用时滑轮的不怜悯况进行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 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老师给出滑轮的分类。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运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运用时滑轮的位
12、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 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 1、定滑轮 视察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2)提问:运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演示试验: 称量钩码的重力; 演示如图所示的试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上升,拉力的方向变更,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GF。运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变更力的作用方向,达到操作便利的目的。 提问:运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 根据下图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上升度h相等,运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由此得出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 2、动
13、滑轮 (1)老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要求学生探讨分析,此时提起重物运用的滑轮与刚才演示试验运用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老师在学生探讨后小结: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轮时拉力方向是向下的,运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提问:运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动滑轮中绳的拉力和做功状况怎样?(3)组织学生试验,按课本试验探究,参照下图进行试验。 由于探讨定滑轮时老师已演示过试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出试验步骤。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有利于分析数据。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试验,老师巡回指导。学生试
14、验完毕后,老师请几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一组数据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学生数据。 (4)总结: 运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两根绳子吊着重物和滑轮,这两根绳子的力之和约等于钩码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上升度H的2倍。 运用动滑轮不能省功。 说明: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了,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视不计,从而得出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三、课堂小结:相识定滑轮、动滑轮。 四、实践活动建议:“发展空间”中的“我的设计”。 五、板书 其次节滑轮 一、定滑轮 1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 2不省力,可以变更力的方向
15、。 3运用定滑轮不省功。 二、动滑轮 1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 2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变更用力方向。 3运用动滑轮工作,不省功。 第三节功和功率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洁计算。 4、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及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5、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运用公式进行简洁的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洁计算。正确推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 教学器材
16、:斜面、小车、砝码、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问打算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 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
17、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5、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18、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学生阅读) (8)例题(P215),用分析法分析,板书。 P=W/t而W=Gh、G=mg、m=v (9)介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 四、例题与练习。 五、小结及作业。 第四节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 、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19、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通过探讨,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视察教材图11-5-1或举一个详细的例子。机械做功,如起重机将砖块提升到楼顶,除了克服砖块重力做功外,也肯定同时须要克服装砖的筐子、滑轮和钩子等协助措施的重力做功;此外,由于物体之间总存在摩擦,所以起重机对砖块做功的同时,或多或少要克服摩擦做功。 起重机提升砖块做的功是有用功,提升筐子、滑轮、钩子以及克服摩擦做的功是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总功。 用表示总功,表示有
20、用功,表示额外功,它们的关系是 举例提问加深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提问,人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各是什么? 视学生理解程度可再举几个例子。 二、机械效率举例引出机械效率 学校二楼的墙坏了一个洞,修补的话须要40Kg的水泥。假如你是建筑工人,你须要将40Kg的水泥从一楼搬到二楼。现在你手上有重5Kg的铁桶,重2Kg的塑料桶,都能装下40Kg水泥,你可以叫楼上的同事用铁桶或者塑料桶把水泥提上去,当然也可以自己提上去。 提问:你情愿实行哪种方法? 提问:为什么?提问:“做的功少”指的是什么功少?有用功、额外功、还是总功? 提问:三个方法做的总功不同,有用功相同吗? 逐步引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下册 教案 教科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