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猫捉老鼠音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猫捉老鼠音乐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猫捉老鼠(小班)设计意图: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睡觉等不同的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活动目标:1、 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2、 能听辨音乐中的滑音部分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3、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老师扮大猫。 材料准备,活动场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草、蘑菇等
2、,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一、 老鼠吃米1、 明确角色,提炼动作。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恩,我是鼠妈妈,你们是-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的前三段音乐.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2、 跟着音乐做动作。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师范)3、 再次表演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动作表现吃这一行为。)师
3、: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析: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鼠妈妈和鼠宝宝,引导幼儿通过倾听产生与音乐相一致的体验。)二、 大猫来了1、 听辨音乐。师:听,谁来了? 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辨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2、 明确游戏规则。师:听到大猫的叫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师:对,我们要快快地逃回家。(析:此环节包含了游戏规则:听到大猫“喵”地一声,鼠宝宝才能四散逃开。这个滑音给了幼儿重要提示,教师需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逐渐掌握
4、游戏规则,这页是游戏能够顺利开展的保证。)三、 游戏:猫捉老鼠1、 由教师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既听到滑音后逃回家。2、 由幼儿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师:大猫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将其与音乐进行匹配。)师:谁想做大猫?3、 引导幼儿变换躲藏地点进行游戏。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析:大猫和老鼠之间的抓和逃富有情节性,饶有趣味,幼儿很享受追与逃的过程。教师在此环节中适时退出,鼓励幼儿扮演大
5、猫。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又引导鼠宝宝选择不同地方进行躲藏,既避免了幼儿拥挤,又提示幼儿想出如何不被大猫抓到的方法。)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些什么米可以吃。猫捉老鼠(小班)反思:第一, 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的,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成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2完善的游戏规则。第二, ,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的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大猫,幼儿扮老鼠,接着有一位幼儿扮大猫,幼儿版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的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的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和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逐渐减少语言的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