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好像比树还低,覆盖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困难心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
2、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涯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宝,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丽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安静如镜,空气清爽,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擅长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镇定自若,描写天气改变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特别观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
3、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宠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安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美丽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安静,充溢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上阙写夜景其实是烘托,下阙写避雨才是词作的旨趣所归。 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打算
4、资料:查找有关诗词的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1课时 1会写“德”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板块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两组“飞花令”(“月”和“雨”飞花令)。看来,大家的诗词储备量还不错,一起来读读下面这两组诗词。 课件出示: 月 雨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 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
5、寒杨柳风。 2过渡: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月”和“雨”的古诗。我们先来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3板书诗题,齐读课题,简介诗人。课件出示: 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困难的出仕与归隐的冲突,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以“飞花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爱好与酷爱,为学好本课古诗词作情感铺垫。板块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 1疏通字词。(1)学生自由读诗,同桌互助订正诗句读音。(2)指名读诗。指导读准“渚(zh)”的字音。(3)指导书
6、写“德”,书写时留意右边“心”上面的一横不要漏掉,学生正确规范书写3遍。2读出节奏。(1)老师范读,划分节奏。课件出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学生练读,齐读,老师指名读。初读古诗,划分节奏,帮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感,初步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酷爱我国古诗词的情感。板块三整体感知,诗情画意 1整体感知。自读整首诗,结合文中注释和课本插图,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诗题意思、大致内容等) 2理解诗意。(1)理解:默读诗歌,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预设: 借助工具书、注释、插图理解:
7、“宿”,住;“移舟”,划船;“泊”,停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日暮”,黄昏时分。查阅资料,联系作者科举失利,仕途受到影响的现实理解“客愁新”。“客”指诗人,“愁新”指新的愁绪。体会诗人的心情,指导朗读“日暮客愁新”。(板书:客愁新) 拆词理解:“野旷”,空旷的原野;“江清”,清清的江水。反馈:指名说,依据上面字词的意思,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2)沟通: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说这首诗的意思。(3)补充:指名说全诗意思,学生补充,老师点拨。(诗意:把船停岸在烟雾充满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
8、人非常亲近。) 3想象画面。语文要素 (1)齐读诗句,想象:读到“天低树”“月近人”时,你眼前出现出什么画面?(板书:天低树月近人) (2)思索:(课件出示“天低树”“月近人”凄清孤寂的画面)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如此亲近?谁能读出诗中的意境?(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非常亲近。诗人借“天低树”“月近人”之景来抒发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板书:借景抒情) (3)赏读:想象意境,齐读后两句诗。4体会诗情。(1)思索:默读全诗,想想哪个字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人心里涌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愁。(2)体会:面对黄昏的落日,作者
9、心里为什么会“愁新”?他满怀愁绪向谁诉说呢?(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满怀愁绪无处诉说,好像只有江月知晓他孤寂的心情。) (3)明确写法:这句诗很干脆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心中的愁绪,这种方法叫直抒胸臆。(板书:直抒胸臆) (4)指导练读:学生带着对作者情感的理解练读,老师指名朗读全诗。(5)配乐朗读:学生配乐齐读。5背诵积累:出示背景画面和诗意,指导背诵。6总结学法: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宿建德江的学习方法,先划分节奏,接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然后想象画面,最终体会情感。(相机板书:朗读
10、理解想象体会)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情,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这样既能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又有助于学生深化体会诗人情感,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中指导学生习得学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板块四合作探究,自学新诗 1回顾学法:我们通过“朗读理解想象体会”的方法学习了宿建德江,感受到了诗人孤身一人与月相伴停宿江边孤寂的心情。2自学新诗:请同学们用以上学法,自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巡察指导。课件出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4合作沟通。(1)初读评价
1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2)互助理解。预设: 学生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闻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老师相应点拨。(诗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忽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3)引导想象。语文要素 想象:老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你眼前仿
12、佛出现了哪些画面?画面里有哪些景物?(板书:黑云白雨卷地风水如天) 理解:为什么把“黑云”比作“翻墨”,把“白雨”比作“跳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赏雨:这是一场什么雨?(骤雨)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播放骤雨的视频) 比较: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呢?(滂沱大雨、狂风骤雨)诗人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白雨跳珠)你喜爱哪一种?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带到诗句里读一读。感悟: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第三句诗,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忽”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狂风的急,深化感受狂风过后,西湖美景带给诗人的享受。) 赏读:“忽”字给苏轼带来了什么惊喜?学生齐读最终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 小学 六年级 语文 古诗词 优质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