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行香子..复习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行香子..复习过程.ppt(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轼行香子.苏轼研究专著崔海正.东坡词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刘乃昌.苏轼文学论集M.齐鲁书社.2004苏轼.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苏轼.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苏轼.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王水照.苏轼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王水照.苏轼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王水照,朱刚.苏轼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冷成金.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曾枣庄.苏轼评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但是从其所表现的强烈退隐愿
2、望来看,应是苏轼在宋哲宗元祐时期(10861093)的作品。他曾在诗中表示:“老病思归真暂寓,功名如幻终何得。従来自笑画蛇足,此事何殊食鸡肋。”(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此诗为元祐五、六年间(10901091)知杭州时作,此词思想与之相近。当时宋哲宗年幼,高太后主持朝政,罢行新法,起用旧派,苏轼受到特殊恩遇。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重位。但是政敌朱光庭、黄庆基等人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因高太后的保护,他虽未受害,但却使他对官场生活无比厌倦,感到“心形俱悴”,产生退隐思想。行香子行香子述怀(其一)述怀(其一)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
3、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二、文本赏析二、文本赏析1.注解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据宋人程大昌 演繁露考证,“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平韵双调,六十六字,始见 东坡词,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此调短句多,上下片结尾以一字领三个三言句,前人在句中这一字常用相同的字,尤为别致,音节颇流转悦耳。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诸体。行香子典范词作:.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
4、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尘:尘滓,细小的尘灰渣滓。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十分:古代盛酒器,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十分满盏黄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尘。”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山中与幽人对酌:“我欲醉眠君且去,明 朝有酒抱琴来。”叹隙中驹:感叹人生短促,如快马驰过隙缝。隙中驹,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
5、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石中火,梦中身:比喻生命短促,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石中火,语出北齐刘昼新论惜时:“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而过。”(唐李白拟古十二首)“石火无烟光,还如世中人。”梦中身,语出庄子齐物论言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唐人李群玉自遣之“浮生暂寄梦中身”即表述庄子之意。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梦梦对现实的执着(儒家)、超越现实的旷达对现实的执着(儒家)、超越现实的旷达 吸收老庄的思想(化用典故、庄周梦蝶)吸收老庄的思想(化用典故、庄周梦蝶)西江月:“
6、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永遇乐夜宿燕子楼:“古今如梦,何曾梦觉”西江月平山堂:“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行香子过七里濑:“君臣一梦,今古虚名”。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开口谁亲:有话对谁说,谁是知音呢?陶陶: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样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其乐只且!”晋刘伶酒德颂“无思无虑,其乐陶陶”闲人:清闲无事之人。白居易闲行诗“五十年来思处虑,忙人应为胜闲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记承天夜游)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置酒一壶。”老庄哲学:超脱人伦,回归自然2.2.人生如梦,知音难觅人生如梦,知音难觅月夜的空阔神秘,词人正好冷静地来思索人生,以求解脱。苏轼借用三个形象的典故“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来说明人生的虚无浮利,人们追求名利是徒然劳神费力的,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一样地须臾即逝。“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苏轼在元祐时虽受朝廷恩遇,而实际上却无所作为,“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加以群小攻击,故有是感。3.3.退隐思归,诗酒人生退隐思归,诗酒人生 人生苦短,怀才不遇
8、,建功无望,入仕之时亦生退隐之心,这是古代文人普遍的矛盾。于是有花间的沉沦,有避世的归隐,而苏轼是豪放达观之人,“且陶陶、乐尽天真”,似乎忘掉了人生的烦恼。此词虽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了作者的苦闷、消极情绪,但“且陶陶、乐尽天真”的主题,基调却是开朗明快的。词人向往“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田园生活,从侧面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报国无望的失意。据宋人洪迈容斋随笔所记,南宋绍兴初年就有人略改动苏轼此词,以讽刺朝廷削减给官员的额外赏赐名目,致使当局停止讨论施行。可见它在宋代文人中甚为流传,能引起一些不满现实的士大夫的情感共鸣。洪迈容斋随笔之四笔卷十五讨论记载:无名子改东坡语云:“清要无因,举选艰辛。
9、系书钱,须要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旅中愁,心中闷,部中身。虽抱文章,苦苦推寻。更休说,谁假谁真,不如归去,作个齐民。免一回来,一回讨,一回论。”4.4.艺术特色艺术特色“清旷清旷”“清”者,洁净、纯洁也;“旷”者,开朗也。后汉书窦融传:“旷若发蒙。”又空阔也;诗小雅何草不黄:“率彼旷野。”又旷达也。(1)个性特征:自命清高,放任达观,洒脱自如 这首词透漏了词人哀伤、叹息等悲观的因素,本质上是封建士大夫遭到挫折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难免流于空虚惘怅和无所作为。但是也应当看到,词中始终贯穿着一股浩然之气,保持着正直文人的气质。(2)意境特征:求空旷,求淡泊,求气韵 意境的清新,与取景
10、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对清风明月有着特殊的情感。既追求外在的形式美,又追求内在的精神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3)语言方面:以简淡、飘逸、流丽、纵放透辟为基调 用清淡的语言来表现淡泊的精神世界,于清淡中见颜色。这种境界的特征是色彩的清淡,内涵的丰富,似淡而实美。这首词以朴素的语言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词人的精神状态,凄凉、苦闷、怨愤、消沉等情感交织在一起。外在表现是平淡的,而内涵却是丰富的,情感是起伏不平的,做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思与境谐。5.5.名家集评名家集评明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卷下:“天趣浮出,如不经心手”又:“说得英雄倏热倏冷。”明钱允治类编笺释续选草堂诗余卷下:“满腹文章不知,满腹不达时
11、宜。东坡开口谁亲句,实供也。”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一:“看得破,说得透”又:“恬淡中别具热肠,是真名士。”近代陈匪石声执:“苏轼寓意高远,运笔空灵,非粗非豪,别有天地。”三、参考书目1宋苏轼.苏轼词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宋苏轼.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册)M.中华书局.20073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M.中华书局.20114殷光熹.论苏轼的清旷词苏词风格特色之三J.云南社会科学.19865蔡相宗.苏轼词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6王怡波.论苏轼人格与文格的庄学渊源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20087刘艳飞.从苏轼词中的酒、月、水意象看苏轼的人品追求D.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12思考思考:在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诗中说:“心似己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试试谈谈这三个阶段对苏轼的人生影响。谢谢谢谢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