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字校园自评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字校园自评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字校园自评表镇平县张林镇黑龙集小学 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内自评表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指标 项 指标及分值 自评得分 分值 指标描述 基 础 设 施 网络 环境 A1 20+2 1.网络(有线、无线网络)覆盖到学校的每个教学、活动和办公场所。(5 分) 2.网络带宽满意教化教学须要。网络主干千兆及以上,到桌面百兆及以上,支持高峰期的群体并发访问。(5 分) 3.配备网络平安和管理系统。(5 分) 4.校内网络的设计符合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信息平安技术网络交换机平安技术要求通信管道与通信通道设计规范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信息技术平安技术信息平安管理体系要
2、求和信 息技术平安技术信息平安管理好用规则等相关规定。(5 分) 5.实现互联网(含教化专网)、物联网、校内广播网、校内电视网、校内安防网等多网融合。(O) (2 分) 16 数字 终端 A2 35+8 1.每位专任老师配备办公/教学用计算机。(5 分) 2.教职工终端设备配置满意正常教学和办公的须要。(5 分) 3.每个班级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满意课堂多媒体教学须要。(5 分) 4.每个办公场所配备适量计算机等数字化办公设备。(5 分) 5.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校内有线网/无线网平安接入互联网。(5 分) 6.学生学习用公用计算机数量满意开展信息技术教化课等相关课程的实施要求,保证上课时每人
3、一机。(5 分) 7.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激励选用国产设备与软件。(5 分) 8.学校公共空间配置合适的公用终端,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O) (2 分) 9.班级配备适量公用计算机,并有机融合到教室环境中。(O)(2 分) 10.为学生自带学生供应终端充电、储放等配套服务。(O) (2 分) 11.每位专任老师配备可用于教化教学的移动智能终端。(O) (2 分) 27 数字 化教 学空 间 A3 25+7 1.为老师配备课件制作软件工具。(5) 2.具有数字阅读空间,师生可以访问学校数字图书馆和教学资源库。(5 分) 3.具有课堂录播空间,满意教学教研活动录播须要。(5 分)
4、4.具有数字化资源建设空间,满意校本资源建设和应用需求。(5 分) 5. 基础设施的设计体现人性化,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的基本要求。(5 分) 6.配备智能型多媒体中心限制系统,实现教室内主要电子设备的集中限制。(O) (4 分) 7.支持物理环境的智能感知,通过显示设备动态呈现环境信息和班级信息。(O) (2 分) 8.供应适量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空间,支持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O) (1 分) 5 创新 创建 空间 A4 10+7 1.具有创客空间,能够开展肯定创新教化活动。(5 分) 2.具有数字化试验教学空间,支持探究性试验的开展。(5 分) 3.配备探究试验管理软件,支持学生试验
5、数据的存储、显示与分析。(O) (2 分) 4.供应适量的创新训练空间,配备训练工具和设备,支持学生在创建中学习。(O) (2 分) 5.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团队,为学生的创新创建供应刚好辅导。(O) (2 分) 6.建设线上创新社区,支持学生创意作品的展示共享与互动沟通。(O) (1 分) 2 文化 生活 空间 A5 10+6 1.具有学生作品展示与校内宣扬空间,支持优秀作品与校内信息的多媒体展示。(6 分) 2.具有休息空间,配备多媒体设备,为师生供应适量的休闲消遣服务。(4 分) 3.具有课外自主学习空间,配备适量数字终端和充电设备。(O)(2 分) 4.配备校内气象站,实时监测多种气象参
6、数,支持学生科学探究和环境监控。(O) (2 分) 5.配置校内电视台,支持学校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O) (2 分) 6 信 息 化 应 用 区域 建设 要求 (U) B1 24 1.信息化应用服务(含移动应用服务)的供应采纳“云服务”模式。(3 分) 2.学校依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和选购应用服务。(2 分) 3.应用服务应供应标准接口,具有快速接入上级平台的实力。(2 分) 4.应用服务之间应实现基础数据共享,具有较强的扩展性、稳定性和易用性。(3 分) 5.应用上级统一建设的信息系统,师生在本地教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注册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7、以网络学习空间为纽带,贯穿教、学、管、评等学校核心业务。(3 分) 6.信息化应用常态化,探究形成教学、管理与服务新模式,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管理效能。(3 分) 7.通过多终端接入云服务平台,用户按需享受权限范围内应用服务。(2 分) 8.实现优质数字教化资源建设与共享,提高资源的流通率和运用率。(4 分) 9.管理应用服务的建设应符合教化管理信息教化管理基础代码教化管理信息教化管理基础信息教化管理信息教化行政管理信息和教化管理信息一般中小学管理信息等相关规定。(2 分) 10 学校 应用 要求 B2 12 1.应用国家、地方(含省、市、县)统一建设的信息系统。(2 分) 2.以网络学习空间为
8、纽带,贯穿教、学、管、评等学校核心业务。(2 分) 3.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和资源应用,探究形成教学、管理与服务新模式。(2 分) 4.通过多终端接入云服务平台,用户按需享受权限范围内应用服务。(2 分) 5.信息化应用常态化,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管理效能。(2 分) 6.实现优质数字教化资源建设与共享,提高资源的流通率和运用率。(2 分) 2 教化 教学 B3 5 网络备课 1.支持数字备课资源的便捷查询与选择应用。(1 分) 2.支持理科符号、公式与图表的编辑。(1 分) 3.支持电子教案的便捷创作、查询、审核、归类与统计。(1分) 4.支持电子教案的协同编辑,可以开展远程协作备课。(1分) 5
9、.老师主动开展网络备课,提高备课质量。(1 分) 1 B4 7 网络教学 1.支持多级课程大纲的创建与调整。(1 分) 2.支持课程资源的管理及其与课程大纲的关联。(1 分) 3.支持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学习活动进程的监控。(1 分) 4.支持题库管理、试卷生成与在线测试。(1 分) 5.支持在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及移动学习。(1 分) 6.支持学习报表的动态生成与可视化呈现。(1 分) 7.老师主动开展网络教学活动,探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促进优质教化资源共建共享。(1 分) 1 B5 10 网络教研 1.支持老师协同设计电子教案。(2 分) 2.支持教研课题的成果共享、进展跟踪与消
10、息发布。(2 分) 3.支持教学课例资源的共享、沟通与评价。(2 分) 4.支持多种形式教学研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2 分) 5.老师主动参加网络教研,提高教研质量。(2 分) 2 B6 12+3 1.支持考勤、点名、分组等常规课堂管理。(3 分) 2.支持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多种方式的课堂沟通互动。(3分) 3.支持随堂练习与测试及其结果的即时反馈。(3 分) 4.老师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的课堂参加互动,促进学生特性化学习,探究教学新模式。(3 分) 5.支持课堂视频录制与微课制作。(O) (1 分) 6.支持基于移动终端的一对一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O) (1分) 7.支持课堂教
11、学过程性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测。(O) (1 分) 4 B7 14 教学资源 1.通过多种渠道汇聚共享国家、省、市、区优质数字教化资源。(2 分) 2.建有特色、特性化的校本资源库。(2 分) 3.建立校本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多种渠道与外部共享。(2分) 4.重视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探讨、试题、笔记等)的积累与应用。(2 分) 5.支持微课、数字图书、教学素材等资源的高效管理与便捷应用。(2 分) 6.重组和改造数字教化资源以适应实际教学须要。(2 分) 7.遵循基础教化教学资源元数据信息模型基础教化教学资源元数据 XML 绑定与基础教化教学资源元数据实践指南等相关规定。(1 分) 8.遵遵守
12、法律律法规,敬重和爱护资源版权。(1 分) 4 教化 管理 B8 12+1 教务管理 1.支持学生、老师与班级信息的便捷录入、查询与修改。(2 分) 2.支持成果采集、考试数据分析与评价报表生成。(2 分) 3.支持学校课程与区域共享课程的排课、选课与退课。(2 分) 4.支持学生评教、老师评学及管理人员对教学的检查与评估。(2 分) 5.支持考试设置、编排及考务相关资料的批量打印。(2 分) 6.支持公共资源(含专用教室、设备等)的借用审批、状态查询与运用状况统计。(2 分) 7.支持学情报表的即时生成与可视化呈现。(O) (1 分) 2 B9 5 行政管理 1.支持收发文件、公文审批等常规
13、行政事务的管理。(1 分) 2.支持学校公告、规章制度等公共信息的发布与管理。(1 分) 3.支持学校信息公开发布。(1 分) 4.支持单位用印的申请、审批、登记与统计。(1 分) 5.支持来访人员的线上/线下出入登记与统计。(1 分) 0 B10 (U) 10 财务管理 1.支持日常凭证与账簿的编制、审核与调整。(2 分) 2.支持账务信息的审核管理与统计分析。(2 分) 3.支持老师工资的发放管理与统计分析。(2 分) 4.支持学生费用的收发管理与统计分析。(2 分) 5.支持课题经费的管理与统计分析。(2 分) 0 教化 评价 B11 (U) 8 人事管理 1.支持教职工档案信息的管理与
14、维护。(2 分) 2.支持教职工入职、调岗、离职、复职、退休与返聘的审核管理。(2 分) 3.支持教职工绩效考评。(2 分) 4.支持人事信息的统计分析与报表生成。(2 分) 2 B12 4 学生管理 1.支持学生基础信息的管理与维护。(2 分) 2.支持家庭困难学生的申请、认定与管理。(1 分) 3.支持学生奖惩信息的管理。(1 分) 4 B13 2+1 设备资产管理 1.实现学校设备的资产与运用的管理、统计分析的数字化。(2 分) 2.支持学校无形资产(专利、著作权、商标权等)的管理与统计分析。(O) (1 分) 2 B14 6+2 学生发展性评价 1.支持评价指标的特性化选择、组合与权重
15、设置。(2 分) 2.支持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记录与综合评价。(2 分) 3.支持基于档案袋数据的学生成长报告的自动生成。(2 分) 4.支持学生学业短板诊断及学业优势识别。(O) (1 分) 5.支持基于多维数据的学生画像及成长预警。(O) (1 分) 0 B15 5 老师发展性评价 1.支持评价指标的特性化选择、组合与权重设置。(1 分) 2.支持老师教学教研成果的全面记录与综合评价。(1 分) 3.支持基于档案袋数据的老师专业发展报告的自动生成。(1 分) 4.支持老师教学质量的精准评价及问题诊断。(1 分) 5.支持基于多维数据的老师画像及专业发展预警。(1 分) 1 B16 (U) 8
16、 学校发展性评价 1.支持学校基础数据交换共享及多种形式的报表统计与生成。(2 分) 2.支持课程实施和教学质量的分析评估。(2 分) 3.支持校情的动态监控、综合分析与可视化呈现。(2 分) 4.支持数据驱动的学校发展评估与科学决策。(2 分) 0 生活 服务 B17 3+1 家校互通 1.实现学生在校状况查询。(1 分) 2.实现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沟通。(1 分) 3.支持家进步行家庭教化。(1 分) 4.建立网上家长学校。(O) (1 分) 3 B18 3+1 文化生活 1.支持校内数字广播。(1 分) 2.支持校内电视的直播和点播。(1 分) 3.支持网上心理健康询问。(1 分) 4.支
17、持虚拟校内巡游。(O) (1 分) 2 B19 (O) 3 社会开放 1.支持家庭教化问题询问。(1 分) 2.支持课后自主复习与在线辅导。(1 分) 3.支持优质教学资源的对外开放。(1 分) 1 用 户 信 息 素 养 学生 信息 素养 C1 14 学习看法与思想意识 1.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对利用信息技术持主动看法。(2 分) 2.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2 分) 3.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2 分) 4.对信息技术发展具有敏锐的感受力,能发觉并挖掘其在学习中的应用潜力。(2 分) 5.具有信息保健意识,能避开因不当运用信息技术导致对生
18、理和心理产生不利影响。(2 分) 6.具有辨别有用与有害信息的意识,能平安、健康地运用各种信息。(2 分) 7.遵守网络平安法等法律法规,了解信息平安常识,主动维护信息平安。(2 分) 2 C2 12+2 学习方式与技能 1.能利用网络获得、筛选、储存、处理、管理、应用和评价数字化学习资源。(2 分) 2.能利用学科信息技术工具发觉和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2 分) 3.能利用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沟通和共享。(2 分) 4.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2 分) 5.能利用信息技术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安排并按需调整。(2 分) 6.能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类赛事活动。
19、(2 分) 7.能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及学习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行综合评价。(O) (1 分) 8.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学问管理、构建互惠的人际网络。(O) (1 分) 2 老师 信息 素养 C3 10 工作看法与思想意识: 1.能相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 分) 2.具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方式、开展教学改革探讨的意识。(2 分) 3.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反思与终身学习的意识。(2 分) 4.能激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探究世界、解决真实问题。(2 分) 5.能示范并讲授道德规范地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平安意识。(2 分) 10 C4 18 教学
20、方法与技能 1.能驾驭获得、加工和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常用工具与方法。(2分) 2.能创设恰当的可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技术手段丰富的学习环境。(2分) 3.能设计多样的信息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测验评价等教学活动。(2 分) 4.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得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2 分) 5.能利用网络参加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实现学用结合。(2 分) 6.能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同行沟通沟通,促进自身专业成长。(2 分) 7.能敏捷处置课堂教学中因技术故障引发的常见意外状况。(2 分) 8.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类信息化竞赛与活动,提升学生信息创建与应用实力。(2 分) 9.能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类赛
21、事活动。(2 分) 9 管理 人员 信息 素养 C5 10 工作看法与思想意识 1.能相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化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理解教化信息化方针政策。(2 分) 2.具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化质量的意识。(2 分) 3.具有不断学习新学问和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识。(2 分) 4.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反思与终身学习的意识。(2 分) 5.具有信息道德与信息平安意识,帮助师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平安意识。(2 分) 10 C6 14+2 教化领导与管理实力 1.能组织编制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信息化规章制度与应用方法。(2 分) 2.能组织老师参与信息技术应用实力培训,
22、促进老师专业成长。(2分) 3.能引导、规范广阔教职工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2 分) 4.能推动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化教学质量。(2分) 5.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开展有效的家校协同教化。(2 分) 6.能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全方位评估与诊断,不断优化设计、持续改进。(2 分) 7.能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优良育人氛围,防范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2 分) 8.能组织构建学校数据网络体系,开展数据驱动的教化管理与决策。(O) (1 分) 9.能寻求社会多方力气与资源支持,持续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O) (1 分) 1 技术 人员 信息 素养
23、C7 10 工作看法与思想意识 1.能相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分) 2.具有尝试应用新信息技术并探究其应用潜力的意识。(2 分) 3.具有支持老师和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服务意识。(2 分) 4.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反思与终身学习的意识。(2 分) 5.具有信息道德与信息平安意识,帮助师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平安意识。(2 分) 10 C8 12 信息技术专业技能 1.能合理选购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2 分) 2.能对学校信息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实现和改进。(2 分) 3.能对学校教化技术装备进行刚好、有效的管理和维护。(2 分) 4.能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收集
24、、设计、开发和管理。(2 分) 5.能为老师和管理者的业务开展供应技术支持与服务。(2 分) 6.能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同行沟通沟通,促进自身专业成长。(1 分) 7.能参加老师信息技术应用效果评估。(1 分) 1 网 络 安 全 组织 管理 D1 25 1.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网络平安工作体系,落实网络平安责任制。(3 分) 2.有专职机构或专人负责网络平安工作,刚好汇报并解决平安事务和问题。(3 分) 3.建立网络平安制度及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网络平安测评工作。(3 分) 4.接入校内网络的各部门、处室、教室和用户须运用统一安排的 IP 地址。(3 分) 5.校内网络实行实名上网制,并对入网
25、终端进行监控与跟踪管理。(3 分) 6.严禁超越权限运用系统资源、泄露和转让合法权限及从事与本职业务无关的操作。(3 分) 7.严禁在校内网络上传播淫秽色情等违法或不健康信息。(3分) 8.制定网络平安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权限,提高网络平安应急处置实力。(2 分) 9.校内网络保密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隐私法及相关规定执行。(2 分) 10 网络 应用 D2 15 1.校内网络应达到网络平安等级爱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3分) 2.信息系统(网站)应不低于教化行业信息系统平安等级爱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文件规定的平安爱护等级。(3 分) 3.依据实际须要配备网络平安设备和网络
26、平安系统,出口网关集成路由、流量管理、上网行为管理、上网日志记录、防病毒、入侵防卫、垃圾邮件过滤等功能。网络设备日志保存时间应不少于六个月。(3 分) 4.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 供应不健康信息过滤与网络监控功能。(3 分) 5.全部公用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和还原系统。(3 分) 6 校内 环境 D3 10+4 1.配备数字校内智能安防系统,实现校内平安的统一管理和限制。(2分) 2.主要出入口、人员聚集场所、保密室等地方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装置。(2 分) 3.安防系统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防系统互联互通。(2 分) 4.平安防护范围涵盖校内的全部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2 分)
27、5.安防系统的设计应符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平安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限制技术要求和平安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2 分) 6.校内周边设置电子围栏等防范非法入侵校内设施设备。(O)(4 分) 2 保 障 机 制 组织 架构 E1 9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数字校内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设置学校首席信息官职务,加强对数字校内建设工作的领导。(3 分) 2.成立具有独立设置、具备行政教化管理职能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养优良的数字校内建设与应用的技术/老师队伍。(3 分) 3.地方教化信息化相关机构参加数字校内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保障数字校
28、内建设工作有序进行。(3 分) 6 全员 培训 E2 9 1.凡符合条件的在任老师全部参与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应用实力培训,并达到合格要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要达到相应培训的合格要求。(3 分) 2.主动举荐老师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教研活动,培训成果达标后计入接着教化学分。(3 分) 3.主动开展校内数字校内建设与应用培训,提高教职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实力和信息素养。(3 分) 3 制度 建设 E3 15 1.建立完备的数字校内管理规章,包括校内网络管理、教学空间管理、各类终端运用管理、校内电视与广播管理、老师培训管理、经费管理、信息平安管理等。(3 分) 2.制定激励老师进行信息化
29、教学的激励政策,使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3 分) 3.建立学校数字教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制度,激励老师、学生、管理人员携手共建优质的、特性化的校本资源库。(3 分) 4.建立数字校内绩效评估机制,对校内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师生实力等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诊断现存问题并提动身展看法。(3 分) 5.依据国家、省、市、区教化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数字校内建设与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安排。(3 分) 3 资金 投入 E4 9 1.数字校内建设与运维的经费列入教化事业专项资金,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3 分) 2.硬件、软件(含资源)和运维(含培训)的经费投入要比例合理,不能只关注硬件投入,要加大应用和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3 分) 3.学校日常经费预算中应包括每年必要的数字校内运维经费。(3分) 2 多方 协商 E5 8 1.建立校政企三方协同机制,理顺学校与地方教化行政部门、信息化企业在建设数字校内过程中的合作关系与运作机制。(4分) 2.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探讨机构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围绕数字校内建设与应用有目的地开展协同探讨。发挥家长、公益组织等社会力气的作用,深化推动数字校内建设与发展。(4 分) 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