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通脉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脾肾阳虚型眩晕的临床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docx
《[温阳通脉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脾肾阳虚型眩晕的临床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阳通脉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脾肾阳虚型眩晕的临床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温阳通脉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脾肾阳虚型眩晕的临床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张波鲍远程陈怀珍杨文明壬晓呖王艳昕汪瀚童建兵汪美霞洪星杨雄杰方媛媛 摘要:目的了解温阳通脉颗粒对表现为脾肾阳虚型眩晕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纳随机分组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纳温阳通脉颗粒,比照组采纳尼莫地平,视察记录53例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侯的改变指标,采纳TCD监测以了解治疗前后颅内血流供应及改变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医证候的面色苍白或黧黑、便溏泄泻、球沉细弱的改善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脉颗粒治疗脾肾阳虚型眩晕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疗效
2、优于常规治疗。对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温阳通脉颗粒;脾肾阳虚型;眩晕 中图分类号:R743R28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07-0585-02 随着科技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严峻威逼人类健康的心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被称为三大杀手。特殊是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还有不断增高的趋势,但尚未发觉治愈本病的特效药物,因此,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被公认为关键之所在。而急性脑血管病中缺血性中风占70,眩晕是缺血性脑中风先兆表现中最常见的主要证候之一,大多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现代探讨认为本病归属于椎-基底动脉系统或称后循环区域的短暂缺血发
3、作,随着病程的持续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病高度相关。与此相对应的中医诊断归属于中风先兆征范畴。限制了眩晕发作,就可以延缓或阻挡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近年来对脾肾阳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采纳温阳通脉颗粒进行治疗,取得了肯定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西医诊断标准及病例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按1988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后入选。其详细包括:眩晕;眩晕同时至少尚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难受、肢体无力、异麻或木钝、猝倒及晕厥等;有稍微的脑干损害体征;病因明确,如由颈椎病、颈椎创伤、脑动脉硬化、糖尿病
4、、心脏病、低血压等引起。 12中医(中风先兆证)标准参照全国中医脑病协作组暨全国第六次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标准制定。主证: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语言謇涩,一过性偏身瘫软,一过性晕厥,瞬间性视物昏瞀,步履不正。次证:头胀痛,手指麻,健忘,神情呆滞,倦怠嗜卧。脾肾阳虚证型标准,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怔忡),腰膝酸软、小溲清长,大便溏薄,甚至面色黧黑,五更泄泻,肛门脱垂。头晕目眩,动则加剧,短时语言謇涩,或一侧肢体懦弱渐觉不遂,口角流涎,舌质暗淡,苔薄或白,脉沉细或涩,或可见结代脉。 13一般资料53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其中男14例,女15例,年
5、龄56岁8岁(24岁83岁),病程7.26年7.01年(3个月至21年);比照组24例,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55岁8岁(28岁80岁),病程7.51年6.g7年(4个月至20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4温阳通脉颗粒处方组成熟地黄15g,山药15,山茱萸15g,附子10g,肉桂10g,鹿角胶10g,炙甘草15g,当归10g,人参10g,阿胶10g,桂枝10g,黄芪15g。 15治疗方法治疗组以静脉输注脑循环代谢改善剂,同时服用中药温阳通脉颗粒10g,以及阿司匹林25mg50mg,3次日。比照组以静脉输注脑循环代谢改善剂,同时口服尼莫地平40m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阳通脉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脾肾阳虚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温阳通脉 颗粒 治疗 基底 动脉 不足 阳虚 眩晕 临床 观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