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巧 之之 修辞手法鉴赏修辞手法鉴赏表表达达技技巧巧1 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2 2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3 3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4 4 结构技巧结构技巧1.1.白发白发三千丈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缘愁似个长。遥望齐州遥望齐州九点烟九点烟,一泓海水,一泓海水杯中泻杯中泻 2.2.大漠大漠沙如雪沙如雪,燕山,燕山月似钩月似钩。问君能有几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愁,恰似,恰似一江春水一江春水向东流。向东流。3.3.感时感时花溅泪花溅泪,恨别,恨别鸟惊心鸟惊心。雁引雁引愁心去,愁心去,山衔山衔好月来。好月来。4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5.5
2、.苟利国家生死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岂因祸福避趋之因祸福避趋之?6.6.借问酒家何处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遥指杏花村7.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无晴却却有晴有晴8.8.倩何人唤取,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揾英雄泪9.9.不以不以物喜物喜,不以,不以己悲己悲 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1.白发白发三千丈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缘愁似个长。遥望齐州遥望齐州九点烟九点烟,一泓海水,一泓海水杯中泻杯中泻 (夸张)夸张)2.2.大漠大漠沙如雪沙如雪,燕山,燕山月似钩月似钩。问君能有几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愁,恰似,恰似一江春水一江春水向
3、东流。向东流。(比喻(比喻 )3.3.感时感时花溅泪花溅泪,恨别,恨别鸟惊心鸟惊心。雁引雁引愁心去,愁心去,山衔山衔好月来。好月来。(拟人(拟人 )4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对对偶偶 )5.5.苟利国家生死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岂因祸福避趋之。(因祸福避趋之。(反问)反问)6.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问)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问)7.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无晴却却有晴有晴。(双关)。(双关)8.8.倩何人唤取,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借代),揾英雄泪。(借代)9
4、.9.不以不以物喜物喜,不以,不以己悲己悲。(互文)。(互文)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诗诗歌歌中中常常用用的的修修辞辞手手法法1 1、比喻;、比喻;2 2、比拟;、比拟;3 3、借代;、借代;4 4、夸张;、夸张;5 5、对偶;、对偶;6 6、设问;、设问;7 7、反问;、反问;8 8、双关、双关9 9、互文;、互文;1010、反复;、反复;11 11、用典;、用典;1212、排比;、排比;1313、通感。、通感。(一)比喻(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
5、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刘禹锡望洞庭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诗歌巧妙地以“螺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浑然一体。(二)(二)借代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知否,知否
6、?应是绿肥红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诗中用诗中用“绿绿”和和“红红”两种颜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终岁不闻丝竹声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白居易琵琶行琵琶行)诗中以诗中以“丝竹丝竹”代音乐代音乐。“何以解忧,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惟有杜康”(曹操(曹操短歌行短歌行)诗中以)诗中以“杜康杜康”代酒。代酒。(三)夸张(三)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7、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李白秋浦歌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竟有“三千丈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深重。(四)对偶(四)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杜甫登高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
8、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无边落木木”对对“不尽长江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萧萧”的落叶声对的落叶声对“滚滚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正宫正宫 塞鸿秋塞鸿秋 浔阳即景浔阳即景【周德清周德清】长江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晚云都变露,新
9、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来如线。周德清(周德清(1277127713651365),号挺斋,高安),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辞方法。(2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鉴赏这首散曲。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鉴赏这首散曲。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答案】(1 1)比喻比喻,如将长
10、江比作白练,将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线等。对偶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比拟,如说新月如说新月“学学”扇。扇。(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鉴赏这首散曲。静的角度鉴赏这首散曲。从从写景的顺序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看:一、二两句写长江
11、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是个体、近景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的白天白天转到转到傍晚傍晚,又由,又由地面地面转到转到天空天空。从从动静的角度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山的雄伟,是静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动态的。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 2分;答出白天夜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晚顺序的,给1 1分;答出静动角度
12、的,给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 2分。意思答对即可。分。意思答对即可。(五)(五)比拟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合断魂。”(林逋林逋山园小梅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
13、早就销魂了。“先偷眼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六)对比(六)对比 以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以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来对比,以突出所描写的事物的不同方面来对比,以突出所描写的事物的特征。特征。华清宫华清宫 吴融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过华
14、清宫 李约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具体)明。(具体)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或对照、映衬)手法。手法。(1(1分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掩映,温暖如春。(2(2分分)第二首诗今昔第二
15、首诗今昔(或时或时间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树丛生,宫殿荒凉。(2(2分分)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叹王朝的兴衰 。又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又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杜甫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七七)设问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出。问
16、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八)反问(八)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来?”(王安石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
17、式,语气冷峻,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以辛辣的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九)(九)排比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瘦马”(马致远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纯用名词
18、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哀愁。(十)(十)用典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想当年,金戈铁马
19、,气吞万里如虎马,气吞万里如虎 ”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赞扬刘裕,刘裕,讽讽刺南宋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现出作出作者抗金的主者抗金的主张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十一)(十一)双关双关: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忆昔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
20、歌清月满楼。银烛树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阳唯见水东流!”中中诗诗人不把人不把“无忌无忌”作作专专名看,名看,取其取其“无所无所顾顾忌忌”“”“肆无忌惮肆无忌惮”之意,之意,这这是双关;是双关;诗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莫愁”,意在反,意在反讽讽,这这也是双关。也是双关。(十二)(十二)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
21、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具体地说说,它是它是这样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说一件事,一件事,实则实则是互相呼是互相呼应应,互相,互相阐发阐发,互相,互相补补充,充,说说的是一件事。如的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烟笼寒水月笼沙”(杜杜牧牧泊秦淮泊秦淮),我,我们应们应理解理解为为:烟:烟雾笼雾笼罩着寒水也罩着寒水也笼笼罩着沙;月光罩着沙;月光笼笼罩着沙也罩着沙也笼笼罩着寒水。罩着寒水。再如再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白居易琵琶行琵琶行 通感:通感:诗人把听觉美
22、的特征表现为与之诗人把听觉美的特征表现为与之相通的视觉美的特征,将听觉形象的笛声转化相通的视觉美的特征,将听觉形象的笛声转化为视觉形象的梅花。由梅花飘洒似的笛声的听为视觉形象的梅花。由梅花飘洒似的笛声的听觉之美引出梅花的视觉之美觉之美引出梅花的视觉之美。(十三)通感(十三)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通感修辞格又叫通感修辞格又叫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移觉移觉移觉”,就是在描述,就是在描述,就是在描述,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
23、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塞上听吹笛塞上听吹笛【高适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24、。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诗中写听笛,用什么手法写的?请具体分析诗中写听笛,用什么手法写的?请具体分析。客思客思【贾岛贾岛】促织声尖尖似针,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更深刺著旅人心。独言独语月明里,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惊觉眠童与宿禽。本诗写法独特。首句用本诗写法独特。首句用通感通感修辞写所闻。将属修辞写所闻。将属于听觉的于听觉的“促织声促织声”用视觉形象的用视觉形象的“针针”来描述,来描述,突出声声鸣叫给自己内心带来的刺痛之觉突出声声鸣叫给自己内心带来的刺痛之觉,从而突从而突出了客思之痛,可谓婉曲而深刻。
25、出了客思之痛,可谓婉曲而深刻。1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2 2、比拟:感情色彩鲜明、比拟:感情色彩鲜明 启人联想启人联想3 3、借代:特点突出、借代:特点突出 含蓄凝练含蓄凝练4 4、夸张:烘托气氛、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感染力5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6 6、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7 7、反问:加强语气、反问:加强语气 感情强烈感情强烈8 8、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9 9、互文:言简意赅、互文:言简意赅1010、反复:强调突出、反复:强调突出11 11、用典:、用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歌 鉴赏 修辞手法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