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docx(1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1、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相识厘米 1.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有的学生说比老师高,有的说比老师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吗?(学生思索。)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的长度,这就要运用长度单位。2教学例1(驾驭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独创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老师多媒体出示例1情境图。)视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小结:其实,我
2、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一步、一庹(tu)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许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沟通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 生1:10拃。生2:10拃半。老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8拃。我们量的都是这张课桌的长度,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老师小结:因为测量时选用了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
3、须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相识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通过师生用各自的一拃量课桌的长度,体会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测量同一长度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解决这种冲突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 教学例2(整体感知,相识厘米)。 视察尺子,相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打算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视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适当的补充: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学生可能回答:还有数字。师: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
4、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2相识1厘米。老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起先。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觉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
5、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的确很短。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主动发言。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始终观手段,从视察尺子入手,探讨尺子上的刻度、数字,建立1厘米的长度的表象。 3相识几厘米。师:刚才同学们相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直尺上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0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4教学例3(量一量)。(1)先拿出课前打算好的纸条,用手
6、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沟通。老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示学生留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2)假如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精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索。 1完成
7、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看一看,铅笔长多少厘米。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2.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图中的实物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让学生不断地感知、思索、测量、推断、验证,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实力,增加空间观念。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需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相识了1厘米的长度
8、,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其次课时 相识米 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学问? 生1:上节课我们相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引入 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须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这么长的布料,假如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 老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接着相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用厘米量较长的物体的不便利,从而使学生产生困惑,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去相识米。 1相识米尺。 请
9、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情愿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老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留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终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老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老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量比较短的物体,
10、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视察刻度。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100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 3量长绳。拿出打算好的长绳,量出1米。(留意:量时刻度0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沟通反馈,接着量2米、3米 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老师指出:通常状况下,我们不行能随身携
11、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作尺子去估一估。 通过对米尺的相识,帮助学生理解米尺一共是100厘米,就得出1米100厘米。这时再进行一些简洁的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加深对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理解。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老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建议学生在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
12、练习。(1)相识卷尺和皮尺。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老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相识卷尺和皮尺。(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同学的身高。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 练习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参加看、指、比划、量、找等大量的操作,加深他们对米的相识,并培育良好的数感。 今日我们相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为什么?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小结:这节课我们又相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许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觉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 第三课时
13、相识线段 (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总是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引导学生视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曲曲折折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出示消防员执行任务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问,从而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1教学例6(相识线段)。 (1)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吗?(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方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14、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 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老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2)老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 (3)相识线段是直的。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 拉直,现在呢?(是线段。) 老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推断? 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3)找线段。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惜书本的教化:假
15、如把书搞坏了,边变成曲曲折折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肯定要爱惜书本。)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4)量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用手把毛线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相识;再组织学生视察比较,突出线段“直”的特点;接着动手量出线段的长度,巩固长度单位的学问。2教学例7(画线段)。(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
16、?(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 老师演示:从尺的刻度0起先画起,画到刻度3的地方。设疑:假如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 引导学生操作:从尺的刻度2起先,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尺的刻度5起先,画到刻度8的地方。(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画才能和它同样长?(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一样长的线段。) 学生练习画,老师巡察指导。老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画出的线段肯定要直。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1完成教材第5页“做
17、一做”的第1题。 同学们真聪慧,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火眼金睛。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缘由。) 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独立练习,集体沟通。3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老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画一朵花,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气球。(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量长方形,你发觉了什么?(对边相等。) 量正方形,你发觉了什么?(四条边相等。)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看看哪条线段长
18、,再量一量。 通过让学生做感爱好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学问,让学生通过找线段、画线段、量线段等活动引导他们进行数学思索,加强对线段特征的相识。 这节课我们相识了什么? 小结:相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还一起找线段、画线段、量线段。 测量长度还有许多的工具,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页“你知道吗”,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 板书设计 相识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第四课时 确定长度单位 前面我们相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 老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
19、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复习厘米和米,用手进行比划,为后面估测、推算长度做好铺垫。 1教学例8。 老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揣测。) 降低难度:这样揣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相互说说想法。指名回答,说想法。引导:方法一:解除法。1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行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
20、高度,所以旗杆应当是13米高。10个小挚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当是13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望见了这样一只小鸟(多媒体出示)。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沟通。)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索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行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当是1厘米。3做一做。(1)出示教材第7页的“做
21、一做”。让学生探讨: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创设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发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分析、沟通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课件的演示为学生供应充分视察思索的空间,老师再适当指导,并开展小组合作沟通学习,在沟通中感受数学的思维和方法。 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是否正确。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学生推
22、断,并说明理由。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 圈出合适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视察。第一幅图的纸条长是5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0,不能说是5厘米。) 其次幅图的纸条长4厘米,对吗?(对,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图的纸条大约5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 4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 乌龟要爬()厘米就能吃到小鱼。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提问题,再解答。) 练习题形式多样,通过合情推理、空间想象,
23、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实力和创建想象实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这一单元我们相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相识了线段,学会了如何确定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出示单元主题图。)今日可真喧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博物馆,同学们请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看图说。生1: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生2:二(1)班有35人。生3:二(2)班有32人。生4:二(3)班有37 人。生5:二(4)班有34人。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老师引导: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二 年级 上册 数学 全册导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