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张立军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张立军 (2).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打破常规改革教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与评析执教: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张立军评析: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康静涵 一、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
2、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学生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
3、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含”的本意是包含,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帮助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
4、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学生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及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
5、、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师:谁愿意先背一首生:“泉眼无声惜细流”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生:小池。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生:“春种一粒粟”师:你背的是哪一首(生沉思)师:谁来提示他生:他背的是古风。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
6、学背诵。)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师:李白呢生:李白被称为“诗仙”。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师:应该说病逝。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生:杜甫一生不得意。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
7、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
8、教风朴实。)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师:那你想怎么说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生:“好像”!师:对。就是这个“疑
9、”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生:“好似”。生:“可能是”。生:“如同”。生:“就像是”。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师:谁再试试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
10、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师:谁帮他解决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生:用“疑”更好。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赞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老师发动
11、全班同学思考,解答,不包办代替。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学生会意点头)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生:(齐喊)想!(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
12、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学生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自学绝句,老师巡视指导。)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
13、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生:我用说的方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终年不化的积雪师:谁能帮忙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师:(转向前学生)可以这么说吗生:可以。师:请你继续。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师:不错。其他同学想一想,如果把“含”字的意思加进去,可以怎么说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师:描述得非常生动。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师:(赞许地点头)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生:(抢着答)包含!师:刚才这个同学的
14、描述好在哪儿(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加深了理解。)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师:对,这样解释就把诗的意境描述出来了。还有用其他方式汇报的吗生:我用读的方式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欣赏。生:(大声)“两个黄鹂鸣翠柳”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学生自由练读)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读)师:对前两句,有没有不同的读法生:(轻快地)“两个黄鹤”师:(赞许地)好啊!连诗人愉快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大家再试一试。(学生再次自由练读)师:这景象在同学的笔下也已经画了出来。谁来展示(实物投影展示一学生的简笔画)这几个回合中,老师的激励语言很精彩,学生学得很开心。 师:请
15、你用诗句描绘一下你的画。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师:那诗人在哪儿呢(众人笑)生:(沉思片刻)诗人应该在房子里。师:干什么呢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师:(满意地点头)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师:如果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师:什么样的绿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生:船是土黄色的。生:房子是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学生们沉思)生:黄鹂的叫声画不
16、出来!师:对,这是听不到的。继续找。生:“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 总结得准确、适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启发学生体味古诗的内涵和魅力,感受到语言的深蕴,这种审美教育对学生终生有益。生:(看着图画,练习背诵,纷纷举手。)师:不少同学想试一试,咱们一块儿来背诵。全体起立,背诵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全班同学放声背诵)师:回去继续背诵这两首诗。李白流传至今的诗大概有九百九十多首,杜甫流传下来的大约有一千四百多首,除了学过的,同学们
17、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下课! 这种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内容,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信息量,培养了自学能力。总评:张立军老师执教的这节课,40分钟学习了两首古诗,容量大,方法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
18、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张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于是他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1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
19、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自学提纲的设计,符合四年级的要求,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2质疑环节落实。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疑是“像”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张老师并不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转向全班学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基于绝句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张老师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
20、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张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张老师以读为
21、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四、主导作用发挥得当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观察点的巧妙解决:“我应该站在哪儿望着庐山瀑布来吟诵这首诗呢”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观察点后,老师仍引导到“再看一看题目,还有补充吗”这些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五、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