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一单元 (2).doc
《六下第一单元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第一单元 (2).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下第 一 单元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第 1 教时 总第 1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香格 小学 吴新风 设计 教学目标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和挂图,结合有关事例,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相关知识我了解1.搜集有关莫高窟、故宫等名胜古迹的图文资料。例如: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
2、(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2.了解我国古代的的天文仪器和相关天文知识。例如:天体仪,古称“浑象”,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我国古人很早就会制造这种仪器,它可以用来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北京古观象台上安置的天体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体仪,制于清康熙年间,重3850公斤。3. 找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大事的名人的例子。二、书本插图我观察认真观察第一页的插图,分别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1. 2. 3. 4. 三、收获积累我思考1.课文第一页要求我们养成 的学习习惯。它告诉我们
3、。2. “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的过程,也是 的过程。3.与“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意思相同的名人名言: 与“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意思相当古诗句有: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具体行为习惯后,教材更关注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思维习惯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本页这些图片信息量大,主题明确,细细品味会有许多感受。这种以简驭繁、直观醒目的图片吸引着学生,如果教师进一步深入引导,就能将一幅幅图片变成一个个生活场景,变成沸腾的生活,学生就能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导入初解1.导
4、入出示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一幅绘画作品(疏林远岫图图、高逸图),说说看了图的感受。讲述:这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画,怎样才能画好画呢?他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jun鄂。(板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不光是学画,这种方法对我们学习语文也很有益处。2.初解那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预设:“ 读万卷书 ” 意思是多读书, “ 行万里路 ” 是讲多游历。3.过渡学习语文为什么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应该怎样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途径来学习语文知识呢?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设计意图:坚持用整体观念整合不同学科
5、之间互渗、互补、互促的因素,发挥其整体效应至关重要。利用董其昌的画导入不仅契合本课的主题,更打破了学科间相互孤立、相互封闭的现状。】二、看图明理(一)看图1.简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第一页的四幅图的主要内容。根据先学情况交流。预设: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第一幅图是几位小学生参观天文台的古代天文馆,从图上可以看到一些天体的图片。第二幅图是一位老师和两位小学生参观天文台的古代天文仪器。第三幅图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化遗迹莫高窟,有一些游客正前往参观。第四幅图是气势宏伟的故宫。2.交流:你对哪幅图最感兴趣?把你了解到的或者想了解的跟大家谈谈。预设:(1)老师带领同学们去了天文展览馆,他们看到了什么呢?说
6、说展览馆墙上的照片上有些什么内容。(2)图上画的天文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的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我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创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天仪,并取得了辉煌的天文学成就。看到这些古代天文仪器,会想到什么?(3)说说图上同学在干什么,莫高窟在什么地方,同学们游览这些名胜后会说什么。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名胜古迹?(4)故宫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同学们课前已经查阅了资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师多,谁愿意介绍?(5) 你们曾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名胜、什么景点,有什么感受?3.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有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会学到
7、很多知识。 (二)明理1.本页的主题是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两个方面的内容,但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本页主要是针对哪个的内涵来安排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关于读书习惯的问题,前十一册的教材中已有不少的专题,如:二年级上册的 “ 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 ” 、四年级上册的 “ 读书有选择,读书有记号 ” 、五年级上册的 “ 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 ” 等,而且在学校主要的学习方式是阅读书本,即 “ 读万卷书”。而“行万里路”则是学校学习生活相对薄弱的环节。2. 通过看图和大家的已有经验,你们觉得“行万里路”有哪些好处和重要性呢?预设:(1)自然界与生活之博大,书是难以言尽的,更何况我
8、们读的书毕竟有限。所以,“行万里路”可以让我们亲见亲历,增长见识,见多则识广。 (2)人们通过游历可以印证从书上得来的 “ 知 ” ,而且人们亲眼见到的真实具体的物象,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还会有许多真切的体验。比如:游北京故宫,当亲见金碧辉煌、金雕玉砌的一座座宫殿和威仪的皇帝宝座,你会感受到什么叫威严、什么叫气势、什么叫富丽堂皇 既印证了书上的描写,又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3)通过亲历亲见可以考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即孔子讲的 “ 我之游,观其所变 ” 。亲见亲历还可以发现书上谬误,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或学会从多种角度看问题。【设计意图:相对于前面十一册教材中一些具体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养
9、成,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初期,明理和争取学生的情感认同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这些习惯的养成不像低年级,要一步步训练他怎样做,也不像中年级那样,告诉他一种方法。这里是要形成一种观念,要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 “ 行万里路 ” ,并成为自觉的意识。】三、动情行动1.反例感受实践经验的重要。同学们,光读书不注意实践是不行的,“纸上谈兵”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教师讲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2.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很多人成就了大事。你知道哪些名人的事例?
10、预设:(1)李白 “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即小时候就读了很多书,而后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踏青山,游绿水,因而才有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气磅礴;才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无尽浪漫;才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妙想象,才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百结愁肠。(2)徐霞客走遍万水千山,写下徐霞客游记。(3)李时珍遍访名医、乡医,走进深山尝百草,写出本草纲目。3.谈谈你怎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讨论交流。4.小结: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从课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大自然中获取。大千世界万事
11、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图中的这些同学,他们走出课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语文知识,收获很大。当然,“行万里路”并不一定要有“万里”之遥,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读好社会和自然这本大书。同时还可以结合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很有帮助。【设计意图:明理不一定会行动,而情感往往支配行动。所以,在指导学生理解时让学生了解历史上 “ 纸上谈兵 ” 的故事,来感受实践经验的重要;说一说
12、只有实践经验而不读书的问题;说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大事的名人的例子,结合自己实际说说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解。当然,更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带领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到社会,走向大自然,进一步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体验,真正地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一)填空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从课本中获得,还可在社会上获得,在大自然中获得。2.与“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意思相同的名人名言: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多读的书活起来。鲁迅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书。鲁迅与“读万
13、卷书 行万卷路”意思相当古诗句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二)实践1.阅读徐霞客的故事,学习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加深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体会。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设计意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是一种意识,也是学好语文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而言,这种意识的形成和方法的掌握归根到底是要在实践中实现。这个练习以检测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本堂课所学,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五、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教学反思:六下第 一 单元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第 2 教时 总第 2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香格 小学 吴新
14、风 设计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重点明白“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明白“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书本插图我观察认真观察第二、三页的插图,分别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1. 2. 3. 4. 5. 6. 7. 8. 二、实践运用我先行1“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你曾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 2. 选择一种语文实践方式,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从实践中
15、来,到实践中去”,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体现了语文学习过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进”的发展规律。学生在学在用,但是这样的意识并不明确。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可能还不强需要在课堂上提高,在课后运用。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导入1.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中“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上一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你知道了应该怎样学好语文吗?2.教师谈话:学习语文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不仅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更要在运用中
16、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板书课题)二、看图1.简述:说说几幅图的主要内容。根据先学情况交流。预设:第一行有三幅图,左边的方框图片是两位小学生正在设计自办的小报。另两幅图片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图是控制室,几位同学正在操作电脑把信号送到各班教室;右图是学校的小电视台,两位小学生是播音员,他们正在播音,一位女同学使用摄像机摄像,并把这个信号送到控制室。第二、三行左边共四幅图。上面两幅中,左图是几位同学正在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右图是学校举行演讲比赛,一位男同学作为参赛选手正侃侃而谈。下面两幅中,左图是班级古诗文课外活动,表演者是两位女同学;右图是两位同学正在出班级的黑板报,可以看到板报的版面精美
17、,字也写得很漂亮。二、三行的右边只有一幅图片。图上两位同学正在表演课本剧,可以看出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 2.交流:你对哪幅图最感兴趣?把你了解到的或者想了解的跟大家谈谈。预设:图上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边是控制室,里面的几位同学通过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况,也可以把信号传到预定的地方,右边是学校电视台的播音室,通过摄像机和专门的路线可以把声音传导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据需要加以处理。图上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是怎样制作节目的?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表情怎样?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指名说。我
18、们在第十一册已经学习过演讲,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演讲?请两位同学作演讲表演,同学予以简短评价。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古诗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集体或单独朗诵、配乐朗诵、背诵、抽签朗诵或背某一诗文,突出某一主题的朗诵,比如背有关写月亮的诗句,指定某一作品的朗诵、背诵,比如背李白的诗句等。图上有谁,在干什么,他们办的黑板报质量怎样。指名说。我们班这期的黑板报出得也非常好,栏目丰富,插图精美,书写完整。我们请本期的作者和编辑分别来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选择内容、写好稿件、确定栏目、设计插图的。同学们对出好黑板报还有什么建议?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么样?展览以前同学出的
19、小报,说说质量怎样,然后请几位编者或作者谈谈是怎样编这期报纸的。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正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郊和他的母亲。图上同学表演得怎样?同学们学过不少课文,也演过课本剧,请参加过演出活动的同学谈谈演出的要求和体会。【设计意图:这些图片表达出语文实践的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形象地描画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教师以图中的情境为话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图中的学生是怎样解决的,你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为学生今后在实践中更充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和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下第一单元 2 下第 单元
限制150内